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中简要论述了煤中树脂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和国内外煤中所含树脂体的情况,认为用重力分选法回收煤中树脂体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就利用我国辽宁省某一煤田煤样进行了试验研究,列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煤中树脂体分离和提纯技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煤树脂的性质,结构及分离提纯方面了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夏青  谢华 《煤炭科学技术》2002,30(7):44-45,27
通过在矿浆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浮选试验,寻找到一种能选择地抑制煤的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研究表面活性剂处理前后煤与树脂体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说明该表面活性剂选择性地抑煤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腐殖煤生烃排烃的显微组分及其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渗出沥青体的煤岩学研究表明,研究区烟煤中的壳质组分和富氢镜质组分以及褐煤中的树脂体是煤生烃排烃的母体。渗出沥青体不仅常见于南华北太原组低煤阶腐殖烟煤中,在广西百色盆地第三系褐煤中也有发现,甚至相当丰富。渗出沥青体可作为煤生烃排烃的良好标志和直接证据,但不能作为有机物质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渗出沥青体是煤成油初次运移衍生的重质烃类组类,荧光体和油滴则可能代表了初次运移脱离母体的重质烃类组分,荧光  相似文献   

5.
曹晨明  冯志强 《煤炭学报》2009,34(4):482-486
研究了脲醛树脂的反应机理以及甲醛释放的途径,通过聚乙烯醇(PVA)改性脲研制的醛树脂加固材料具有黏度低、可注性强、强度高的特性,用于微细颗粒状及粉末状的极破碎松软煤岩体加固时,可注入细小颗粒及粉状破碎煤岩体内,能显著提高破碎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加固效果显著.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加固材料应用于煤矿井下可有效控制井下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第三系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期之一。煤层集中、厚度大、储量丰富,主要以褐煤为主。煤的成因类型以腐植煤为主,显微煤岩组分主要为镜质组,壳质组含量较少,惰质组罕见,煤中树脂体含量比其它时代的煤要多。  相似文献   

7.
李万捷  张腊  王志忠 《煤炭学报》2007,32(8):870-873
以煤沥青粉为填充剂,与氯醋/ 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常温溶液共混,合成煤沥青粉填充的氯醋/ 聚氨酯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软化点的煤沥青粉、煤沥青粉平均粒径和质量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热失重(TG)测试手段,分析了煤沥青粉的微观颗粒形态对氯醋树脂/聚氨酯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质量含量为10%~15 %的高温煤沥青粉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电绝缘性能;煤沥青粉粒径愈小,力学性能愈高;在煤沥青粒径为125 μm时,电绝缘性最佳;该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为190 ℃,终止温度约在610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煤沥青粉的加入同时可起到黑色着色剂与光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8.
镜质体和树脂体是煤中重要的有机显微组成,认识其化学组成及结构,对生烃潜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光学显微镜和优化的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云南红河古近系煤样中单个镜质体和树脂体的激光微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单芳烃、双芳烃、二萜类化合物和正构烯烃/烷烃对等在两显微组分中均有检出,且芳烃化合物和二萜类化合物分布非常相似;丰富的降海松烷和扁枝烷指示了裸子植物,尤其是针叶树脂的贡献;脂肪烃以及藿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不同,表明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能够区分同一样品中不同显微组分的成烃差异,从而对有效生烃组分的判识提供重要的分子证据。除此之外,还探讨了与传统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相比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褐煤树脂中结合酸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云南潦浒、寻甸、吉林舒兰褐煤树脂中结合酸进行了GC-MS分析,对其化学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树脂结合酸均以正构烷酸为主要成分,其分布为C12-C28,高含量的正构烷酸集中在低碳数一端。在潦浒、寻甸树脂结合酸中,C20含量最高,其次为C16,而在舒兰结合酸中,正构烷酸占绝对优势,且C16为最高含量的化合物;去氢松香酸在每个样品中含量均较低,其它三环二萜酸、如松脂酸、三达松脂酸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含量也非常低;具有五环三萜骨架的酸性物质,在潦、舒兰结合酸中比较丰富,其含量超过寻甸结合酸;在低碳数一端,存在着各种支链烷酸及苯甲酸、苯酚及取代物。对比树脂烃、树脂游离酸的结果,潦树脂结合酸与寻甸树脂结合酸无论从组成和分布上都是极其相似的,故其原料煤成煤植物和成煤环境具有相似性,与舒兰煤之生源和环境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崔金钟  梅美棠 《煤炭学报》1994,19(5):521-525
煤植体研究是从其植物来源上研究煤的组成,提高对煤本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近年来在煤地质研究领域中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煤植体分类是煤植体研究的基础。本文以笔者对内蒙古霍林河煤田晚中生代褐煤煤植体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前人研究的有关资料,就煤植体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既能反映煤植体的植物学特征又能体现其破碎和发生煤化的特点为分类原则,据此将煤植体分为不同的大类(依据原植物的器官划分)、类(依据原植物的组织划分)和亚类(依据保存类型和降解程度划分),并对具体的分类方案和命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