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实录了签鑫金矿发生的岩爆状况,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和发生岩爆部位具有南北向的方向性的分析,认为该矿目前发生的岩爆与地质构造应力异常密切相关,结合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探讨了该矿岩爆发生的机理。提出了签鑫金矿岩爆防治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采矿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岩爆。岩爆就是积聚在岩体和地质结构中的能量突然猛烈地释放,引起人员伤亡,破坏并下设施。从1928年至1990年,仅安大略省就发生过大约4000次岩爆,死亡57入。最大的岩爆为4.3里氏地震级。80年代初期加拿大采矿诱发的地震事故骤增。鹰桥镍矿(Falconbridge)死于岩爆事故的四个矿工的生命成了岩爆严重后果的警报信号。应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要求,安大略省政府和采矿行业提出了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大规模岩爆研究计划。许多有岩爆危险的矿山已着手建立永久性微震监测系统,以便日常监测采矿诱发地震。监测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录了崟鑫金矿发生的岩爆状况,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和发生岩爆部位具有南北向的方向性的分析,认为该矿目前发生的岩爆与地质构造应力异常密切相关,结合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探讨了该矿岩爆发生的机理。提出了崟鑫金矿岩爆防治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型深埋硬岩矿床岩爆监测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冬瓜山矿床地质构造特征和深井开采条件,总结出开拓井巷岩爆发生的位置特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预测了采场围岩岩爆危险区。指出该矿床岩层构造和岩性分布简单、原岩应力场较均匀、采掘工程引起的岩爆范围大、位置分散。提出了以微震监测系统和短周期地震波监测系统为主,以电阻率监测、电磁波监测和现场施工观察为辅的岩爆监测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岩样-压机”系统从刚度和能量角度分析了岩爆产生的机理,解释了岩石峰值强度前弹性应变能的存储是岩石产生动力破坏的基本条件。对红透山铜矿矿石和围岩进行了单轴加卸栽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应变能指标对该矿的矿体和围岩的岩爆倾向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矿矿体和围岩均具有发生弱或强烈岩爆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西德里方丹金矿旨在减少地震和岩爆灾害,于1981年开始采用充填支护,在该矿的三个不同地段使用脱水尾矿和分级尾矿。监测计划包括:测定这些充填材料和围岩的现场性能以及评估减少岩爆的效果。这些测定  相似文献   

7.
三山岛金矿直属矿区进入深部开采时出现岩爆现象,同时生产区域存在岩爆诱发的矿柱失稳的危险,为保证深部开采生产安全,需要进行岩爆监测和预警。针对矿区特有的地质、生产条件,布置适合监测矿山深部安全开采的微震监测系统,得到大量监测数据。基于监测结果的系统分析,研究了深部岩爆预警技术思路和岩爆危险区域的预报方法。结果分析表明,通过运用微震监测系统,能够达到全面监控目标区域的岩石稳定状况和动态,实现深部开采的安全监测和岩爆预警。  相似文献   

8.
叶振华 《矿业快报》2006,25(6):9-12
应用神经网络可以模拟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特性,借鉴冬瓜山铜矿岩爆研究的成果,通过利用神经网络,综合多种岩爆判据,对冬瓜山铜矿的几种主要岩石进行了岩爆倾向性预测,同时提出了在冬瓜山岩爆和地压监测系统中运用神经网络处理监测数据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梁强  侯克鹏  司悦彤 《矿冶》2012,21(4):10-13
根据岩性选择地应力测点的位置,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测得该矿山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线性回归得出最大主应力随深度的变化,使地应力更好地应用于岩爆预测。从岩爆发生的力学、脆性、完整性和储能等四个方面的要求来描述岩爆发生的可能性,系统地提高了岩爆倾向性预测的准确性,并与该矿现场岩爆情况、发生的位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一套新的简便、完整的岩爆倾向性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山来深的加大,采矿诱发地震事件数量及相应的岩爆潜在危害性增大(这儿的岩爆限定为引起矿山巷道破坏的采矿诱发地震),岩爆造成的灾难性破坏和人身伤亡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采用改进采矿方法。回采顺序和地压控制措施等控制地震,但还不能完全消除,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产生大型地震时岩体的变形机理。幸运星期五矿不仅是克达伦矿区,也是北美矿山中地震最活跃的矿山。该矿每匕周就发生一次2.5级甚至更大的地震(而矿山产量小于900t/d);如此频繁的地震活动使该矿成为监测采矿诱发地震的一个理想的实验室。自70年代以来,美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线性混沌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岩爆预测的准确性,作者分析了非线性理论在岩爆研究中的应用,发现岩爆围岩系统发展具有混沌特性。因此,提出了应用非线性混沌理论对岩爆监测数据进行重构,并分析混沌吸引子的平衡,以建立岩爆预测模型的研究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岩爆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圆形硐室岩爆发生机制及预测预防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圆形硐室片帮型岩爆发生机制。用灰绿色闪长岩模拟了双向受载下硐室岩爆的发生 ,记录岩爆发生过程中的声发射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提出了监测方法以及对岩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开采时矿柱岩爆的准则与前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宏  徐曾和 《中国矿业》1997,6(1):46-51
本文建立了非对称开来时矿柱岩爆问题的简化力学模型,用计算机符号运算求出了模型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爆准则与前兆,并进一步讨论了岩爆发展过程与前兆规律。文献[1]、[2]、[3]及本文的工作表明,各种条件下的矿柱岩爆问题都具有非恒定变形速率的特点,因此顶板下沉速率趋于无穷作为矿技岩爆前兆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煤矿冲击地压启动理论及其成套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俊锋 《煤炭学报》2019,44(1):173-182
冲击地压研究核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冲击地压发生的理论认识;二是基于冲击地压发生理论认识的成套技术体系。传统的冲击地压理论认识在与实际采场、巷道等工程结构问题相对应,下一步如何监测,如何防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发展。目前矿井出现冲击地压多参照法规要求,结合灾害程度开展监测与防治技术应用,由于缺乏针对矿井不同时期的、科学的技术体系指导,冲击地压防治效果甚微,为了实现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冲击地压防治系统化、体系化目标,开展了煤矿冲击地压启动理论及其成套技术体系研究。采用控制论的黑箱研究方法,以冲击地压物理演化过程分解为突破口,采用理论与工程案例结合的方法,着重对冲击地压的冲击启动原理进行了分析,在补充完善冲击地压启动理论的基础上,将冲击地压启动理论与监测、防治技术关联起来,分析了冲击地压启动的主要类型,冲击地压启动理论4方面工程指导意义,从而建立煤矿冲击地压启动理论及其成套技术体系,并通过现场实践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研究可得:① 煤矿地质、开采条件为冲击地压发生提供静、动载荷源,并且主要影响冲击地压启动环节,而不是全过程影响;② 在煤层、顶底板、空洞组成的工程结构中,冲击地压启动原理为弹脆性单一结构体突破材料强度极限,材料失稳,导致工程结构体结构动力失稳的结果;③ 基于完善后的冲击启动理论的四个实践指导意义,针对建设期矿井,提出集中静载荷疏导的区域防范冲击地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针对生产期矿井,提出在冲击启动类型确定基础上,以诱发冲击启动载荷源为中心,分源监测,分源防治,以“卸”为主,以“支”为辅,“卸、支”耦合防冲思想。建立的煤矿冲击地压启动理论及其成套技术体系,在陕西彬长矿区某矿井建设阶段、生产阶段分别进行了应用,实践证明,适应矿井全周期的冲击地压防治理论及技术体系,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岩爆的物理模拟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室内再现地下工程中岩爆的这一动力现象,通过大量的试验配制出几种冲击性较强的模拟材料,利用自制的加载设备和位移传感器,再现了岩爆的动力过程,并记录了岩爆的位移突跳这一特征,所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际相吻合,岩爆的位移突跳特征与地震的地形变具有一致性,较好的解释了岩爆的频繁性和岩爆前的平静期。  相似文献   

16.
地应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及冲击危险区域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尹光志  刘成明 《煤炭学报》1997,22(2):132-137
对砚石台煤矿地应力进行了现场测试及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了地应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通过煤体强度实验建立了其强度准则,并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能量判据。在此基础上,对该矿6号煤层冲击地压的区域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布置了高灵敏度拾震传感器,搭建了微震监测系统平台,采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深部矿床地压监测;分析了拾取到时波形,在上位机进行了定位计算。系统建成以来,运行良好,提高了井下生产作业的安全性,有效地预防了井下岩爆突水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失稳理论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相似文献   

19.
冲击地压粘滑失稳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齐庆新  史元伟 《煤炭学报》1997,22(2):144-148
开展了煤岩磨擦滑动实验研究,分析了煤岩的摩擦滑动性状及摩擦滑动的稳定性,用摩擦滑动中的粘滑现象解释了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结果认为,煤的摩擦滑动性状与岩石具有很大差别。砂岩-煤试样在一定围压下表现为粘滑特性,说明了结构形式对摩擦滑动特性的影响是显的;煤岩试样在摩擦滑动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是导致煤岩发生不稳定滑动或粘滑的主要原因;冲击地压是煤岩体结构摩擦滑动破坏的一种形式,表现为瞬时的粘滑失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