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OTAC)、硅烷偶联剂(KH570)以及两者协同对凹凸棒石进行有机改性.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凹凸棒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几种改性方式对凹凸棒石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OTAC再用KH570改性的凹凸棒石改性效果较佳.分散性实验表明,改性后的凹凸棒石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用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CTAB与KH550改性凹凸棒石的改性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硅烷550(KH550)对凹凸棒石进行有机化改性.采用界面接触角、红外光谱分析对表面改性前后的凹凸棒石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不同改性条件对凹凸棒石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凹凸棒石的效果好于硅烷550改性凹凸棒石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改性凹凸棒石纳米纤维为增强填料,研究改性凹凸棒石填充丁苯橡胶的性能与偶联改性的关系.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偶联剂用量、研磨时间、球磨机转数、酸用量等参数对复合橡胶性能的影响,优化凹凸棒石粉体的改性和加工工艺;通过研究偶联剂用量对填充复合橡胶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交联密度以及凹凸棒石晶体结构的影响,探讨凹凸棒石补强橡胶的机理.结果表明,凹凸棒石表面接枝的有机官能团能促进复合橡胶交联密度提升,交联密度与复合橡胶的定伸应力成正相关性,与其扯断伸长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凹凸棒石是具有纤维状晶体结构的天然粘土矿物,属于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晶体结构和特殊性能,使得凹凸棒石粘土作为优异的补强材料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复合材料。为了提高凹凸棒石粘土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很必要的。本文综述了纳米凹凸棒石粘土有机表面修饰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领域现存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分析了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凹凸棒石/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中国矿业》2004,13(12):71-74
通过加热除去凹凸棒石中的水分,然后进行有机改性处理,并用苯乙烯单体对改性样品的湿润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选择湿润性好的样品制备了凹凸棒石/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本文讨论了热处理温度、改性剂的种类及用量、有机化处理时间等对凹凸棒石有机改性效果的影响,讨论了凹凸棒石加入量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工艺过程和条件也可能对凹凸棒石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凹凸棒石/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非金属矿》2004,27(6):8-10
苏皖一带的沉积型土状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纳米纤维。用硅烷偶联荆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制备了凹凸棒石/了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对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有机改性、胶料混炼、硫化等工艺过程中凹凸棒石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改性凹凸棒石对棕榈油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泰国棕榈油的脱色难题.通过酸活化、焙烧活化及表面活性剂改性处理制备凹凸棒石脱色剂.最佳制备条件为,用浓度为5%的硫酸酸化,焙烧温度为400℃,脱色荆粒径在200目以下,脱色率达到96.95%,经过表面改性剂改性处理后脱色率有所提高,可达到99.7%.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接触角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凹凸棒石吸附脱色机理,酸活化、焙烧活化及表面活性刑改性处理改变了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表面官能团及表面自由能.  相似文献   

8.
凹凸棒石黏土经双氧水改性后,以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材料,并结合XRD、TG/DSC、IR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用UV-vis分光光度测试仪对样品的吸附性能和光降解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原样,纳米Zn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材料、双氧水改性样的第一特征峰d值(nm)由1.05222依次增加到1.07130、1.06040。②吸附性能以纳米Zn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材料最优、双氧水改性样次之,皆优于凹凸棒石黏土原样。③在距液面高50cm的30W紫外线灯的照射下,纳米Zn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材料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速率为0.118/h。  相似文献   

9.
凹凸棒石独特的纤维状或棒状晶体形态和层链状晶体结构使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吸附性、离子交换、流变性、催化性和可塑性等.但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由于产地和组成不同而含有较多的杂质,严重影响凹凸棒石粘土的良好性能.经研究发现用提纯的方法对凹凸棒石改性可以除去其通道中的杂质,增加其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用热活化、酸化、碱化、有机改性、无机改性、混合法对原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可以使其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增加,吸附性能也随之提高,因而对其改性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凹凸棒石粘土具有吸附性、载体性、阳离子交换能力、流变性、催化性等物化性质。同时,酸、热、提纯和有机改性等处理方式会对凹凸棒石粘土物化性质产生影响,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凹凸棒石粘土的物化性质。其中,酸改变其带电性、吸附活性、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比表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热处理使其比表面积不断提高到最大值再急剧下降;提纯可以改善胶体性能;有机改性可以使粘土颗粒表面由完全的亲水性转变为部分疏水性,改变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增强胶体悬浮性能。  相似文献   

11.
凹凸棒土的表面处理及在硅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纳米凹凸棒土(AT)为补强剂,采用机械共混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进行填充,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高耐热性能的纳米AT/MVQ复合材料.具体考察了填料纳米AT和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改性方式等对材料的影响,同时通过热分析(TG、DTA)研究其耐热性能.结果表明,AT对MVQ具有较好的补强性能,且经湿法改性后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填料用量为10phr时,采用湿法改性AT填充所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9.5%.热分析表明,相比于生胶,填充改性AT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41.1℃.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可以增强AT与MVQ分子之间的界面结合力,降低了"Payne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重晶石矿粉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硬脂酸、硅烷偶联剂对重晶石粉进行了表面改性.结果表明,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改性效果有重要影响.经活化指数测定,改性后的重晶石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重晶石矿粉表面确实已经包覆了改性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陶土进行表面改性,以吸油值作为评价指标,得出改性剂的优化改性配方;将改性后的陶土粉体填充橡胶进行填充性能试验,以硫化橡胶的300%定伸应力、断裂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作为改性效果的评价指标,得出了陶土填料填充增强橡胶材料的优化表面改性剂配方。通过对改性前后粉体吸油值及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对填充橡胶新鲜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硅烷偶联剂改性陶土的效果和改性机理,以及陶土在橡胶中的填充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以KH570为改性剂,采用湿法改性的方法,在中性条件下对电气石进行表面改性,以改性产物的接触角和吸油值为参数,对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改性剂KH 570用量为0.12mL/g、醇水比为1∶5时,在90℃下与10g电气石反应2h得到具有优良疏水性能的改性电气石,其接触角为93接.采用IR、XRD、SEM对改性电气石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电气石经过改性后,表面成功地接入了含有双键的有机链,改性前后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改性后电气石的团聚现象大大降低,分散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硅灰石为原料,采用一步碳化法制得CaCO3/硅灰石(W@C)复合材料,并对其表面进行有机改性。采用BET、XRD、SEM、FT-IR和TG-DSC等表征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及改性前后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基团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CaO添加量为25%、碳化温度为15℃、CO2流速为0.08 m3/h、聚乙二醇用量为4.37 g/L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15.28 m2/g的W@C复合材料,其比表面积比天然硅灰石提高了500%。W@C复合材料未改性时,接触角为19.37°,活化指数为0;采用1.5%硬脂酸钠改性W@C复合材料,接触角和活化指数分别增大至118.02°,99.9%,疏水性能显著提高。硬脂酸钠通过物理吸附包覆在W@C复合材料表面。   相似文献   

16.
改性硫酸钙晶须改善SBS胶粘剂粘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共混法将硫酸钙晶须添加到SBS胶粘剂中,从而提高体系的内聚能。考察了硫酸钙晶须添加量以及硫酸钙晶须改性后对SBS胶粘剂"T型"剥离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改性前后硫酸钙晶须的表面结构差别。"T型"剥离强度测试表明,添加6phr硫酸钙晶须的SBS胶粘剂"T型"剥离强度达到694.8N/m,比未添加硫酸钙晶须时提高了17.86%,改性后硫酸钙晶须的补强作用更是进一步的提高,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示,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硫酸钙晶须表面完整性以及分散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氯化铁改性活性氧化铝的制备和表征及其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佳  郑重  丁春生  邹英龙  章小勇 《非金属矿》2012,35(3):61-63,67
为提高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以氯化铁为改性剂,采用碱性沉积法对其进行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及孔容,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废水初始浓度、改性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废水中磷的影响,探讨了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积为430.582 m2/g,提高了23.5%;吸附时间为4 h时,吸附达到平衡,磷吸附量比改性前提高了10.2%;当pH值在5~7时,磷去除效果最好;随着废水中磷初始浓度的提高,磷去除率降低;随着改性活性氧化铝投加量的增加,磷去除率升高,当投加量为5.0g/L时,吸附效果最好;Freundlich和Langmuir 2种等温线模型均能较好反映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磷的吸附行为,其中Langmuir模型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的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用BET氮吸附法和Boehm滴定法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并比较了改性和未改性活性炭对模拟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有所增大,含氧官能团总量明显增加,因而对水中Cu2+的去除率大为提高;在常温、自然pH、活性炭用量为5 g/L、吸附时间为180 min的条件下处理浓度为10 mg/L的模拟含铜废水,经浓度为10%的硝酸改性的活性炭对Cu2+的去除率在70%以上,经浓度为70%的硝酸改性的活性炭对Cu2+的去除率接近90%;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硝酸改性活性炭对Cu2+的等温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新型物料超细粉碎与改性加工一体化机组,把粉体表面改性设备串联于粉碎机,简化了物料粉碎与粉体表面改性生产过程,使生产连续化、自动化;同时它充分利用物料粉碎与粉体表面改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热。降低了单位成品能耗;生产过程中,物料负压运行,密封性好.无粉尘污染。并能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步法"复合改性工艺制备大分子偶联剂KH570-g-PLA改性绢云母,以改性前后绢云母的浊度和接触角为参数对绢云母表面改性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绢云母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H570-g-PLA改性绢云母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乳酸(PLA)用量1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 h,此时其浊度为809 NTU,接触角为66°。相比未改性绢云母,浊度提高196%,接触角提高285%。测试分析表明,大分子偶联剂KH570-g-PLA被成功偶联到绢云母表面,KH570-g-PLA改性绢云母的晶体片径变小,团聚现象减弱,分散性和疏水性提高,结晶度降低,耐热温度约为7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