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已积累了大量珍贵实物地质资料,但其资料服务主要为传统的到馆观察、取样等。采用红外光谱等新技术方法充分挖掘实物地质资料内部蕴含的各类信息,建立波谱数据库,利用“地质云”开展在线服务,可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现状、存在问题,面向服务需求,提出建设中国典型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波谱数据库,包括构建“国家-省级-基层单位”的三级数据汇聚、管理与统一发布机制,搭建“矿种-成因类型-矿床-钻孔-波谱数据”五级数据库组织体系,采用“2-3-4-5”的总体架构模式,即2条主线,3层分布式模型,4层数据体系,5个主体功能。文章旨在为有效提升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保管与服务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通过近些年工作的开展,已经采集了全国范围内大量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对每份实物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如何对国家馆馆藏实物资料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并向社会提供服务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将国家馆整理的实物资料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整理入库,实现实物资料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并在互联网进行发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外多个国家实物地质资料测试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观察、取样、测试和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开展测试服务提供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外多个国家实物地质资料测试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观察、取样、测试和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开展测试服务提供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信息服务现状,指出了现阶段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物资料服务架构的思路和一体化服务的建议,即利用现状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和发布平台,最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信息服务现状,指出了现阶段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物资料服务架构的思路和一体化服务的建议,即利用现状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和发布平台,最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实物地质资料及其相关数据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服务需求更是日益强烈。近年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积累和服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还存在馆藏机构组织体系不健全、共享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数据和产品还不能满足共享的需要等诸多问题,需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效能为目标,构建广泛交流、服务社会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共享服务,提升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实物地质资料及其相关数据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服务需求更是日益强烈。近年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积累和服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还存在馆藏机构组织体系不健全、共享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数据和产品还不能满足共享的需要等诸多问题,需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效能为目标,构建广泛交流、服务社会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共享服务,提升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在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号召推进两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社会的今天,通过部"两化"建设的实施,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地质资料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集群全国各省市地勘单位建设统一的全国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地质资料信息的深度共享和社会化利用,笔者从实物地质资料保存与服务现状,信息技术与平台的搭建方面详细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在国土资源部“十二五规划”号召推进两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社会的今天,通过部“两化”建设的实施,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工作,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地质资料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集群全国各省市地勘单位建设统一的全国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地质资料信息的深度共享和社会化利用,笔者从实物地质资料保存与服务现状,信息技术与平台的搭建方面详细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在网络服务、地质信息共享、地质资料产品开发、服务政策制定、服务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发达国家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起步早,已发展得比较成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情况,结合工作中的认识,提出了推进我国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质资料具有重大保存与利用价值。地质资料服务是地质资料部门的核心业务之一,通过近年来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资源与多样的服务方式,但依然存在着地质资料网上服务能力偏弱、信息服务开发能力不高、信息共享程度低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了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质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建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国家级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重新观察和取样测试,能够最大化地将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应用于地质工作中,实现理论和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观察取样服务在地质科学研究、地质找矿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从利用目的、利用人和项目类型等方面,统计分析了2006~2016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观察取样服务工作情况,指出了观察取样服务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提高行业影响力、丰富馆藏资源、扩展服务方式的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兵  王永生 《资源与产业》2010,12(Z1):67-70
地质资料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地质找矿成果的载体和重要基础要素。新形势下,地质资料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规模和水平。构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体系需要从地质勘查、资料汇交、资料开发、信息服务4个环节入手,分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实现提高地质资料信息的集中程度,实现地质资料开发和信息服务新机制的目标,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夏日哈木铜镍矿床是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于2011年发现的超大型矿床,累计新增镍资源量111万吨,是全国第二大镍矿。在分析该矿床的地质背景与特征、矿床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的保存状况,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中心筛选采集了夏日哈木矿区的三个典型钻孔岩心及一套系列标本,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将对未来东昆仑地区镍矿成矿作用及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重要实物依据,为进一步地质勘查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地质信息服务是通过提供、传播、处理地质数据、信息和知识以及提供软件服务而进行的信息服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学与大数据相结合,使得地质信息领域更加广泛、服务内容丰富实用、服务产品也多样便捷。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的澳大利亚,地质信息服务综合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而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A)是澳大利亚最权威的地质调查机构。本文将通过对GA地质信息服务的相关实例的介绍,分析其对地质信息的开发利用模式,剖析其服务水平卓越的原因并与中国相对比,探索GA地质信息服务内容及发展方向,期望可以为中国建设一流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帮助用户获取文献数据资源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质文献资料作为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情报工作的基础,传统的到馆借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利用新技术推动地质文献资料服务工作是必然趋势。本文将综合探讨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文献资料的开发利用情况及服务模式,从国外地质文献资料服务现状、全国馆地质文献资料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文献领域新技术应用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整个行业内的文献服务起到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质资料馆平台智慧运维体系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地质资料馆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数据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服务支撑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运维体系,切实有效的支撑全国地质资料馆面向社会化服务的综合保障能力。本文对数字地质资料馆平台智慧运维体系探索和实践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对物理环境、IT基础设施运行、网络环境、存储和备份系统运行和安全管控等运维工作进行功能分析和探索实践,对信息化技术在地质资料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和支撑能力具有基础理论依据数据支撑,同时促进地质资料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