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陷落柱地震响应的物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陷落柱的探测是物探工作的重要地质任务,一般地面探测使用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方法,但人们对陷落柱的地震响应的认识并不充分,勘探效果并不理想,为研究陷落柱的地震响应,使用建立模型进行物理模拟的方式进行研究,制作了物理模型并进行了采集、处理和剖面分析,得到了陷落柱地震响应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采用合理的物探方法探测出陷落柱的赋存状态在减小陷落柱对煤矿安全的影响方面很重要,目前勘探陷落柱较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为地震勘探法。依据地震正演模拟基本原理,结合阳煤集团开元煤矿三维地震勘探的实例,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不同内部结构的陷落柱在地震波场中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陷落柱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孟新富  冯春龙  查文锋 《煤矿安全》2015,46(3):194-196,200
陷落柱是煤矿开采中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体,地下岩溶水有可能通过陷落柱导升,威胁矿井安全。而三维地震勘探是探测陷落柱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仍不能满足煤矿地质任务。而最大炮检距在陷落柱探测中有一定影响,以煤田陷落柱为基础,构建陷落柱模型,采用声波方程,在考虑单因素变化原则下,模拟不同的最大炮检距对陷落柱的影响,并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对所得叠加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小炮检距有利于陷落柱勘探。  相似文献   

4.
地震属性技术在探测断层和陷落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陷落柱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讨论地震属性技术在探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根据相干体、方差体切片分析相邻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断层和陷落柱的发育情况.通过对五阳煤矿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发现,地震属性技术是在探测断层、陷落柱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陷落柱是煤矿安全及生产中需要准确预测的重要地质体,目前其主要探测手段是三维地震勘探.为研究三维地震勘探中陷落柱的解释技术和方法,以相干体技术为依托,研究了煤矿陷落柱的解释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陷落柱赋存状态和内部结构,基于地震勘探反射波原理,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陷落柱正演模型,对陷落柱成因及探测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赋存陷落柱需满足岩层条件、水作用条件和构造发育条件,可溶性岩体在流水和应力相互作用下坍塌垮落,形成陷落柱。2)陷落柱物理特征中的电性、磁性、放射性及波阻抗表现出差异性,是勘探的基本原理。3)对内部为均匀体结构的陷落柱模型正演,得到其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从而对陷落柱位置和形态判读。该研究可为类似条件陷落柱地震勘探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空间采样与分辨率的关系,并利用对地震数学理论模型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陷落柱模型在不同空间采样密度下的响应特征,分析了高密度空间采样在查明陷落柱方面可能达到的精度及技术优势,并以山东某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分析了高密度地震勘探在陷落柱探测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煤矿陷落柱及探采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煤矿陷落柱的形成和三维地震勘探解释陷落柱的方法,通过对两滚三维地震勘探解释陷落柱的探采对比结果分析,提出了解释陷落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蒋泽金 《煤炭与化工》2021,44(2):82-84,108
陷落柱作为矿井隐蔽致灾体之一,常常表现为由下伏的灰岩坍陷形成,一定规模的陷落柱是矿井重要的导水通道,成为制约矿井自动化开采和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安全、高效预测矿井井田内的陷落柱的空间分布特征,常采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高探测的精确度和精准度。本文采用地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对面可控源大地音频测深(CSAMT)技术,对梧桐庄矿井六采区进行综合探测、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有效识别矿井井下小构造,陷落柱的规模、空间形态,结合CSAMT的探测对陷落柱的含水性、含水量进一步得到验证,综合物探技术解决了矿井陷落柱的空间参数和富水状态,为下一步的综合处理提供有利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6,(6):74-77
为了更为合理的探测和解释陷落柱的空间信息,解决煤田陷落柱的综合探测和解释的精确度及准确度的难点问题,基于煤田矿井陷落柱的发育特征,采用地面和井下综合探测识别技术,通过地面的~(210)Po探测、三维地震勘探和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确定陷落柱的范围,利用井下三点源超前探测、无线电透视技术等综合探测手段,更加准确判断陷落柱的具体位置、影响范围等信息。陷落柱综合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其的解释精度和准确度均有提高,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