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某重选尾矿样品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样品中目标元素及矿物嵌布特征、目标元素赋存状态等,为该重选尾矿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蔡明明  张文平 《黄金》2020,41(4):64-66,74
为更好地查清某铜矿石选别过程中铜流失的主要原因,借助先进的扫描电镜、能谱仪及BPMA分析系统等分析手段,测定铜尾矿中的矿物组成、解离度、连生程度、嵌布关系等工艺矿物学参数。结果表明:铜尾矿中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铜蓝,铜分布率分别为89. 01%和10. 99%;铜矿物粒度较细,黄铜矿和铜蓝粒径均小于38μm,呈微细粒分布;黄铜矿单体解离度较低,与脉石矿物连生较为密切,铜蓝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可为该铜矿石生产工艺优化改造,提高铜回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某铜硫尾矿中钨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含钨铜硫尾矿,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和先进的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等手段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WO3品位0.23%,达到综合利用指标要求,其中主要钨矿物为白钨矿和少量黑钨矿。该尾矿钨的理论品位WO379.41%,理论回收率约为84%,若仅选别白钨矿,钨的理论回收率约为81%。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里伍铜矿浮选尾矿工艺矿物学特征,采用了化学方法和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发现,里伍铜矿浮选尾矿中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铁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和斜长石等。尾矿粒度较粗,+0.097 mm粒级占67.6%。-0.200~+0.074 mm粒级之间,铜分布率为57.12%,锌分布率为66.70%。金和银嵌布粒度细,分布率与铜分布率接近正相关。尾矿中大部分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铁闪锌矿没有单体解离,互相复杂连生。采用浮选等传统选矿方法,成本相对较高;采用微生物冶金技术回收尾矿中铜、锌等金属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红土岭黄金尾矿的综合利用方法,以工艺矿物学特征为基础,通过烧结砖和免蒸免烧砖试验,研究了制砖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对黄金尾矿制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土岭黄金尾矿成分及粒度适宜制砖;制备烧结砖最佳工艺条件为膨润土占比15%、成型水分7%、成型压力15 MPa、升温速率为10℃/min,烧成终温1 050℃,保温时间为2 h,由此条件制备的烧结砖至少达到MU25,严重风化地区级别;免蒸免烧砖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成型压力为25.0 MPa、成型水分为13.0%、水泥配比为20.0%,各因素对试样抗压强度影响程度依次为水泥配比、成型压力、成型水分。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某选铜尾矿中铜、金、银损失的原因,对铜尾一次分级沉砂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主要与黄铁矿及脉石矿物形成连生体,嵌布粒度为0.01~0.2mm;金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等金银互化物,少量碲银矿及含银贺硫铋铜矿等,主要以包裹态存在于黄铁矿、黄铜矿及脉石矿物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大部分小于0.01mm,属微粒金,银矿物嵌布粒度为0.001~0.02mm。在工艺矿物学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分级-再磨-浮选"工艺,在优化工艺条件基础上开展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8.73%和40.34%的低品位铜精矿,金银回收率分别为7.10%和18.07%。  相似文献   

7.
为查找铜损失在尾矿中的原因并制定选矿回收工艺,对某低品位含铜尾矿粗砂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铜矿物主要是黄铜矿(CuFeS2),嵌布粒度微细且呈浸染状分布,未能充分单体解离而损失在尾矿中。经过选矿优化试验确定粗尾砂可采用立式搅拌磨,使微细粒级铜矿物充分单体解离;然后,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回收铜,闭路试验可获得Cu品位18.02%、Cu回收率41.0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8.
河南某石英脉型金矿,原矿品位4.60g/t,尾矿品位在0.8g/t,为探究尾矿品位偏高的原因,对尾矿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物主要以脉石共生存在为主,少量与黄铁矿共生;黄铁矿共生金矿物含量为15.66%;钾长石连生金矿物共生含量为33.15%;石英共生金矿物含量为51.19%.  相似文献   

9.
《世界有色金属》2002,(3):58-61
根据秘鲁矿业部的数据,2000年,秘鲁的矿产品出口额比1999年上升6.8%,达到32.1亿美元。自1992年秘鲁国家开始实施私有化计划以来,到2000年6月,37.2亿美元的矿业投资承诺已完成57%,达到21.2亿美元。最大的投资项目是安塔米拉(Antamina)铜-锌矿项目,到2000年6月,它吸收了11.3亿美元的资金。随着投资的增加,1999年秘鲁的矿产品出口额与1993年相比翻了一番。1999年秘鲁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产银、铋、锡国,而铜产量占第6位,黄金产量占第8位。铅锌产量仍保持第4位。从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秘鲁某复杂铜铅锌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现场取样,采用化学分析、自动矿物参数分析系统、光学显微镜等方法获取了矿物组成及质量分数,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原矿中Cu、Pb、Zn、Fe品位分别为0.17%、0.32%、0.68%、52.39%。原矿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和次块状构造,主要结构为细粒自形结构、细粒半自形、他形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原矿矿物种类较多,可选的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依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推荐采用“磁选铁矿-铜铅锌混浮-铜与铅锌分离回收铜-铅锌等可浮再分离”的选别流程。  相似文献   

11.
谢菱芳  贾红 《云南冶金》2014,43(5):64-68
对云南某地铁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化学分析、X衍射仪、重砂分析、显微镜下鉴定等手段,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对有用矿物磁铁矿、褐(赤)铁矿、钛铁矿的嵌布特征及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对该矿石的可选性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铁精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矿物组成、矿物的嵌布特征及铁和磷的赋存状态.此铁精矿中,铁矿物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石、白云母、高岭石为主.最后阐述了影响选矿工艺的因素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秦云婷 《甘肃冶金》2009,31(6):68-70
该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较简单。有价元素铜、锌主要以黄铜矿、闪锌矿的形式存在。砷主要以砷黝铜矿的形式存在,少量赋存在黄铜矿、黄铁矿中,而闪锌矿、方铅矿中含量甚微。砷黝铜矿与其他金属硫化物嵌布关系密切,对矿石可选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单连军 《有色矿冶》2010,26(2):19-21
通过详细的光片鉴定,化学分析和电镜能谱分析的方法对某炉渣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查明该炉渣的物质成分,有价金属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特征。为确定合理的回收流程及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国际先进的MLA检测技术,结合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某夕卡岩型钨钼伴生矿虽品位低,但综合回收价值较高。矿石中钨主要以含钼白钨矿矿物形式存在,以类质同象进入白钨矿晶格的钼占原矿总钼的16.89%。钼主要以辉钼矿矿物形式存在。当磨矿细度-0.074mm占62%左右时,白钨矿单体解离近90%,而辉钼矿解离不到80%。钨、钼与本矿石中约占矿物总量三分之二的钙铁榴石、透辉石、透闪石等电磁性脉石连生关系不密切,分布于其中的钨、钼金属量分别仅2.8%、5.8%。因而可采用强磁选预先丢废而达到简化钨、钼精选。  相似文献   

16.
对马达加斯加某钛铁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化学分析、电子探针、MLA、光学显微镜等手段,查清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元素组成、矿物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单体解离度等工艺矿物学指标,同时对有益、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对矿石的可选性研究及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某钨铜共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LA矿物自动定量检测系统结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对某钨铜共生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可回收的金属矿物为白钨矿和黄铜矿,伴生自然铋,此外,该矿中磁黄铁矿、萤石均可综合回收。钨主要以白钨矿矿物形式存在,钨的最高回收率为96%左右;铜主要以黄铜矿矿物形式存在,铜的最高回收率为87%左右。  相似文献   

18.
对昆明冶金研究院工艺矿物学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介绍了目前的现状并对今后工艺矿物学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某地区铁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利用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粒度以及矿石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新疆该地铁矿以磁铁矿、褐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白云母。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为新疆该地铁矿选矿工艺的选择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