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通过低倍观察、金相观察和相转变分析等手段对连铸过程中产生角边裂的T91管坯进行剖析。结果表明,连铸坯合金成分Cr当量高和铸坯在零强度温度和零塑性温度区间局部冷却过快是铸坯角部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在后续的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过程中,残留的δ铁素体的硬度低,在管坯应力最大的角部45°方向易于沿铁素体晶界进行裂纹二次扩展。  相似文献   

2.
冷却速率对T91钢相变过程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获得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的组织特征,研究了T91钢不同冷却速度(2~6000℃/min)下过冷奥氏体的相变过程和产物,确定了该钢组织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以及淬火速率对马氏体转变点及组织的影响,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表明:T91钢的连续冷却过程中只存在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区,10℃/min为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不同淬火速率对T91钢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它不同于随冷速增加而相变点升高的经典理论。淬火速率通过碳原子气团、内应力的形成来影响过冷奥氏体状态,从而影响相变点;随淬火速度的增加,过冷奥氏体转变后的组织呈细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贞益  肖亚  侯清宇  王萍  章小峰 《钢铁》2015,50(8):71-76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为改善T91组织性能而利于后期加工,利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分析300~780 ℃不同回火温度及回火冷却速度下T91钢的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00~400 ℃回复程度低,硬度难以降低;500~600 ℃为碳化物析出敏感区间,大量碳化物在基体弥散析出,在此区间硬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随着温度从600升高到780 ℃,碳化物沿晶界充分析出,硬度降低。随着回火冷却速度的增加,硬度逐渐降低,以5 ℃/min缓慢冷却经过500~600 ℃敏感区间,碳化物弥散析出,基体硬度较高;以780 ℃回火保温和较快冷却速度(50 ℃/min)进行冷却处理后,快速通过碳化物析出敏感区间,碳化物在基体析出少,硬度明显降低,综合性能满足后续加工。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通过跟踪连铸坯漏钢时的“瞬间”参数,分析了我厂漏钢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P91钢为微合金化改良型9Cr-1Mo马氏体耐热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高温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是当前先进的电站用大口径高温高压蒸汽管道制备材料。针对国内外以坯代锭、开发圆坯连铸高合金钢高效制备工艺的需要,研究分析了P91钢连铸圆坯常见的表面纵裂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低倍观察、OM、SEM与EDS分析,揭示了这类表面裂纹的形貌、组织与成分特征;利用相变热力学计算揭示了其高温初凝的相变特点。研究表明,P91高合金钢具有亚包晶钢的凝固特点,其在结晶器弯月面附近可能发生的强烈δ→γ相变收缩是连铸坯壳凹陷与纵裂倾向大的内在诱因,浇注工艺不良所导致的初凝坯壳与气隙不均是造成裂纹发生的重要外部因素;P91钢圆坯纵裂起源于连铸结晶器内。生产试验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水口、控制钢水注流对初凝坯壳的冲刷,选用合适黏度与熔点的保护渣、增加液渣层厚度及其对坯壳气隙的充填能力等措施,均能从连铸工艺上不同程度地控制P91连铸圆坯的表面纵裂率;进一步优化设计结晶器铜管冷却结构,适当弱化一冷强度、提高结晶器周向冷却的均匀性,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其连铸表面纵裂缺陷的发生率。研究结果可为P91等高合金钢圆坯连铸生产中表面纵裂的...  相似文献   

6.
7.
以Q235B和Q345R为例,分析了连铸坯和电渣重熔钢锭的内部质量情况,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小压缩比、轧制6道次的相同轧制工艺轧制成厚板,分析了轧制成钢板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电渣重熔工艺可以显著改善钢的内部质量,消除偏析和缩松,细化组织,提高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分别提高1.7和1.9倍。  相似文献   

8.
9.
10.
45钢连铸坯裂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联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生产情况探讨了二钢厂供热连轧厂45钢连铸坯裂纹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TMCP热轧及轧后两阶段控制冷却技术,在试验室制备了含Mo成分的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条件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控制冷却工艺的含Mo成分X80抗大变形管线钢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随加速冷却中开冷温度降低,组织中铁素体含量增加,试样强度降低,屈强比降低,均匀伸长率提高;随加速冷却中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中M/A含量减少,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分散,试样强度变化不大但均匀伸长率显著提升.分析表明,当铁素体含量一定时,均匀伸长率与贝氏体中M/A密切相关,细小且均匀分布的M/A可提高加工硬化速率,推迟颈缩发生,使均匀伸长率升高.当加速冷却中开冷温度为690℃、终冷温度为450℃时,组织中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约为23%、晶粒尺寸约为5μm,M/A岛尺寸约为1μm,组织均匀性良好,试样得到最优的强度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42CrMo钢组织变化依次是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针状铁索体组织、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为了得到理想的性能,需要得到对应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冷轧中锰钢(0.2C-5Mn)退火后不同冷却方式下的微观组织特点和拉伸性能.实验钢冷轧退火后为铁素体加逆转变奥氏体的双相组织.退火后空冷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的逆转变奥氏体,且其体积分数也明显高于退火后炉冷.退火后空冷实验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产生持续的TRIP效应,提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塑性,强塑积可达到26.5 GPa·%。  相似文献   

14.
对汽车大梁钢510L进行了实验室热轧试验,研究了轧后冷却工艺变化对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后4种不同的冷却模式中,超快冷-层流冷却模式所获得的组织最为细小,强度最高.在层流冷却-空冷-层流冷却模式下,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抗拉强度显著提高,屈强比降低,可实现510L的升级轧制.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对中碳低合金马氏体高强度钢分别采用常化后空冷+回火和常化后控冷+回火工艺,研究常化后冷却工艺对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获得钢的组织形态,利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形貌和分布.发现两种工艺下均得到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残余奥氏体均匀分布在板条之间,随工艺参数不同,其体积分数在3%~10%变化.常化后加速冷却能显著细化马氏体板条,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100 MPa以上,冲击功下降4 J.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常化控冷终冷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常化后的控制冷却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改善马氏体类型钢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邹航  徐光  刘曼 《钢铁研究学报》2020,32(8):746-751
摘要:设计了3种不同轧后冷却速率和快速冷却终点温度,进行轧后冷却实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冷却工艺对低碳高强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形成的贝氏体逐渐减少,马奥岛(M/A)明显粗化,且M/A岛比例增加,组织整体形貌从板条状变成块状。此外,在相同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钢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增加。另外,当快速冷却终点温度为480℃时,随着冷却速率的减低,贝氏体逐渐消失,且M/A岛逐渐粗化,同时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钢的强度降低,伸长率有所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生产和优化低碳高强复相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膨胀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不同加热温度对CCT曲线和冷却试样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由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到两相区内较高温度时,CCT曲线中铁素体转变区左移;当加热温度处在两相区范围内时,随着加热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被推迟,使得CCT曲线右移;新生铁素体外延生长方式和奥氏体中碳富集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上述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Mg in low carbon microalloy steel, low carbon microalloy steel of HR60 wheel steel was smelted in vacuum induction furnace and industrial field respec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non- metallic inclusions and microstructure of experimental steels were both compared by OM, SEM- EDS and INCA Feature with automatically scanning inclusions functi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al steel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umina inclusions are modified to spinel inclusions with small size after Mg addition. Furthermore, acicular ferrite can be induced effectively by inclusions containing magnesium. The microstructures of experimental steels are changed from ??polygonal ferrite(PF) + pearlite(P)??to ??polygonal ferrite(PF) + degenerate pearlite(DP) + acicular ferrite(AF)?? and refined by Mg treatment. The strength of experimental steels is improved with Mg addition. In industrial experiments, the fatigue limit of Mg- treated steels is greater than 460MPa, while the fatigue limit of Ca- treated steels is about 450MPa. In addition, the fatigue life of Mg- treated steels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Ca- treated steel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stress is greater than the fatigue limit.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contents of Nb and Ti are reduced while Mg content in steel is 18??10-6, the strength of the wheel steel is close to the reference steel. Therefore, the project to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microalloy role of Mg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9.
控冷工艺对冷镦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习元 《武钢技术》2008,46(1):25-28
对冷镦钢(SWRCH22A)进行两种不同控冷工艺试验,将获得的冷却曲线与该钢的CCT曲线结合分析得到该钢2种不同控冷工艺条件下关键控冷工艺参数.分析认为调节钢的实际冷却曲线位置可调节钢的强度,调节钢在铁素体相变区内的冷却速率来调节钢的屈强比.据此对控冷工艺进行优化,使产品力学性能和组织符合技术要求和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