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斜轧穿孔法制备TA18钛合金管坯,分析了管坯表面质量、氧化层厚度、组织和性能特点,并研究了开坯轧制加工率对管材组织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制度对成品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斜轧穿孔法制备的管坯表面光滑,其组织为变形的魏氏组织和少量的块状α组织。该管坯在进行两辊开坯轧制时,变形量应控制在55%以内。采用斜轧穿孔管坯生产的48 mm×5 mm成品管材,经过650~670℃×1 h真空退火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完全满足国军标GJB 3423—98和美标ASTM B 338—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三辊斜轧穿孔法生产φ50min×5 mm TA2管坯的生产工艺.通过TA2棒坯不同加热温度对穿透率的影响、不同径向压下量对穿孔后管坯直径的影响、穿孔头尺寸对管坯壁厚的影响、棒坯直径与管坯直径关系的研究,确定了三辊斜轧穿孔法生产纯钛管坯的具体工艺参数:棒坯规格φ48mm,棒坯加热制度930~950℃/40~50mi...  相似文献   

3.
斜轧穿孔毛管壁厚偏心是导致无缝钢管壁厚不均的重要原因,深入认识毛管壁厚偏心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是控制无缝钢管壁厚精度的必要前提。基于生产试验对无缝钢管斜轧穿孔毛管壁厚偏心进行了表征,运用解析方法建立了无缝钢管斜轧穿孔毛管壁厚偏心的计算模型,针对实际生产条件进行了预报计算和比较,研究了斜轧穿孔工艺因素对毛管壁厚偏心的影响,并分析了改善毛管壁厚偏心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无缝钢管斜轧穿孔毛管壁厚偏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偏心螺旋型",在毛管壁厚不均中占比70%以上;管坯温度偏心是影响毛管壁厚偏心非常重要的因素,建议控制在10℃以内;增大斜轧穿孔变形量和毛管旋转次数有利于改善毛管壁厚偏心,相应的措施是减小送进角、增大顶头直径、减小管坯直径、增大轧辊过渡带长度;增大斜轧穿孔速度有利于改善毛管壁厚偏心。  相似文献   

4.
二辊斜轧穿孔时轧件除产生基本变形之外,还要产生附加变形。本文采用模拟方法,利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研究辊距和管坯直径两个工艺参数对附加变形的影响,得出了计算附加变形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包套挤压方式制备CT20钛合金管坯,经两道次两辊开坯轧制和一道次多辊精轧获得85 mm×2.5 mm成品管材。研究了开坯、精轧一系列冷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和室温力学性能变化,建立了挤压管坯加工过程的组织演变模型。结果表明:挤压制备的CT20钛合金管坯,其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网篮组织;对CT20钛合管坯进行大变形率(ε总=70%)的两辊开坯轧制,能够获得细晶组织;多辊精轧管材加工态组织与上道次冷轧态组织相比变化不大,经900℃退火后形成均匀的等轴组织。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挤压方法制备了φ50 mm×8 mm和φ45 mm×7 mm两种规格的TA22钛合金管.研究了9.85、12.6两种挤压比和650、700、750、800℃四种退火温度对热挤压管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比对TA22合金挤压管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可以采用较大的挤压比制备TA22合金管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斜轧穿孔工艺试制了双金属复合管,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模铸法浇注复合铸锭、锻造复合铸锭、斜轧穿孔双金属复合管,并通过低倍、SEM及组织分析,发现复合层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该工艺可在现有的常规无缝钢管穿孔机上实施,不需要投入新设备。  相似文献   

8.
顶推穿孔法     
在现有二辊斜轧穿孔过程中,一般用气缸推入装置将管坯推入穿孔机。当管坯与轧辊接触后,推入装置便返回原始位置,管坯在轧辊中进一步前进则靠轧辊与管坯之间的摩擦来实现。应该指出,为保证穿孔过程顺利进行,这种推入方式的穿孔机必须具有克服顶头轴向阻力所需的顶头前压下量。众所周知,在穿孔时,顶头前压下量若超过导致管坯中心撕裂的压下量——临界压下量,则会恶化穿孔后毛管的内表面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双相不锈钢在热加工温度范围内,仍然保持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高温变形时由于两相组织变形行为的差异,应力和应变分布不均匀,相界上容易形成裂纹并扩展,导致钢的热塑性下降,热加工性能不好。在无缝钢管的生产中,管坯的斜轧穿孔应力应变条件最为复杂和苛刻,对管坯材料的热塑性要求较高。因为双相不锈钢管的热塑性相对较差,热轧穿孔成材率低,特别是大口径钢管的生产现在仍是一个技术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军品对铝材的高质量要求出发,采用试验和统计对比的方式,对用穿孔针直接挤压法和棒材一机加工生产的管坯的化学成分、熔铸工艺、挤压与热处理工艺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用两种方法均能提供合格的可供进一步旋压加工的管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石油行业用TA18钛合金厚壁管材的轧制难度较大,易出现表面开裂等现象,为此提出了2种不同冷轧工艺并对其轧制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对比。此外,还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管材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辊冷轧配合热矫直方法,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最终获得室温力学性能满足客户指标要求的TA18厚壁管材,且平直度可以达到0.75mm/m左右,内表面粗糙度平均为0.864μm。  相似文献   

12.
钛及钛合金线材轧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旋转锻造、二辊轧机和老式三辊轧机生产钛及钛合金线材成本高、精度低、组织性能差的现状。分析了Y型轧机的结构,Y型轧机在轧件的受力状态、孔型系统和轧机刚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既能提高轧制精度,保证组织性能,又能实现高速轧制。采用15架Y形连轧机轧制钛及钛合金线材。论述了加热温度、轧制速度、热轧加工率、连轧张力对钛及钛合金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对于钛及钛合金,当轧制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得到等轴组织,性能较好;轧制速度、热轧加工率、连轧张力的确定既要考虑连轧要求,又要确保产品的组织性能和尺寸精度。通过试验研究,优选得出钛及钛合金线材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纯钛加热温度880℃,轧制速度500 r.min-1;TC4合金加热温度950℃,轧制速度600 r.min-1;TC16合金加热温度800℃,轧制速度600 r.min-1;保温时间均为5 min;道次加工率70%左右;各道次间连轧张力<1.0%;采用空冷的轧后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轧制的钛及钛合金线材试件在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组织性能方面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钛管TA2因其质量轻且强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本文主要对金属钛管TA2进行了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检测,并对这两项拉伸试验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计算得出的不确定度分项值的大小有助于更好的掌握钛管TA2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化学成分、挤压温度、挤压比、退火温度对TC2钛合金管材挤压成形、组织性能的影响。掌握了该合金热加工变形的特点,确定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及参数,研制的产品组织性能、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优良,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结合热挤压和旋锻工艺制备纯钛棒,利用万能试验机、维氏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高精度多功能密度计等设备测试纯钛棒的屈服强度、维氏硬度、显微组织和相对密度,研究了纯钛棒的制备工艺及其微观组织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粉末冶金技术结合热挤压和旋锻工艺制备的纯钛棒屈服强度是880 MPa,均匀延伸率是4.06%,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发生韧性断裂。纯钛棒显微组织为等轴状的细晶粒组织,平均晶粒尺寸约1 μm,组织分布均匀,无明显裂纹和缺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TA18管材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在该管材研制技术、标准制定及应用方面的差距。美国在航空用TA18钛合金管材方面已有一系列标准,并不断加以修订、完善,且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我国中强级TA18钛合金管材已有应用,而高强级TA18钛合金管材的应用尚属空白。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国内高强级TA18管材的研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在2~3年内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17.
对CTP440VI穿轧机进行了简单介绍,详细讲述了CTP440VI穿轧机穿孔工具的设计依据和计算过程,包括锥形轧辊的直径、长度、入口锥和出口锥,顶头的直径、长度、工作锥、均整段、反锥,导盘的入口半径、出口半径及厚度,并分别给出了设计图,最后通过难变形高合金钢13Cr的穿孔试验验证了穿孔工具的设计是合理的,完全满足科研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以纯钛板条返回料熔炼TA2铸锭,进而生产TA2管材的可行性研究.对纯钛板条进行喷丸和酸洗净化处理后,以点焊方式制备成自耗电极,经熔炼、锻造、挤压、开坯轧制、精轧制备不同规格的TA2管材.对TA2管材进行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并与以海绵钛为原料制备的TA2管材进行了对比,以考察返回料对管材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纯钛板条返回料熔炼的铸锭能够生产出力学性能和组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TA2管材;采用纯钛板条返回料熔炼的铸锭杂质元素含量总体偏高,造成返回料生产的TA2管材与以海绵钛为原料生产的TA2管材相比,强度略有增高,塑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