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钛工业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论述了国内外钛资源概况以及钛矿、富钛料,钛白和金属钛的生产现状,针对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形势,探讨了促进我国钛工业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重点阐述了加强钛白后处理技术研究,大力促进硫酸法钛白产品高档化,并加快氯化法钛白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进程,逐渐改变高校钛白依赖进口的局面以及加快金属钛发展步伐,尽快与国际同行接轨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钒钛基地,目前钛产业链基本完整,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高端金属钛产业。调研了攀西地区金属钛产业的生产技术现状,剖析了目前钛金属产业在生产工艺和装备上存在的技术壁垒,针对攀西地区金属钛产业需要重点攻克的氯化钛渣、四氯化钛、海绵钛、钛材、钛粉等产品的关键生产技术,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钛工业市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钛工业的市场发展情况及美国钛生产公司的市场经营情况,能更好地了解美国的钛工业市场及发展状况,促进我国钛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绵钛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钛的优异性能和广泛用途,推测钛在21世纪发展速度会迅猛异常,有可能实现“第三金属”的美称,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制钛工业的主要生产工序的工艺和设备现状,找出差距,指出我国海绵钛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钛资源分布和生产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钛及其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蚀性能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战略金属,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先进装备。钛白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人造金红石高钛渣、天然金红石等富钛料是生产钛白粉电焊条和海绵钛的原料。本文概述了我国钛矿物的地理分布和由钛原矿到海绵钛的生产工艺,并与国外技术进行了对比说明。介绍了我国钛精矿、富钛料的产能、生产现状和国内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钛工业的起步和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钛村标准化工作也随之启动.近30年来,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钛材标准已形成具有B标(GB)和国军标(GJB)两大标准系列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标准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钛工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钛工业的发展.分析我国任材的标准现状,总结以往经验,对于提志我国钛工业标准化水平,促进下世纪位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钛材标准的发展1.1标准的发展阶段60年代末期,我国钛材开始进入批量化生产,与此同时,以】970年6月洛阳铁树…  相似文献   

7.
工业纯钛是指含有少量氧、氮、碳及铁和其他残余杂质的致密金属钛.根据其杂质元素含量的不同,特别是对改变钛的特性影响较大的氧、氮、铁元素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级别.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工业纯钛的生产和标准发展的介绍.明确工业纯钛牌号的国内外对照,从而指导工业纯钛的应用和选材.  相似文献   

8.
日本钛工业现状与钛生产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之 《钢铁钒钛》2003,24(2):57-60
钛产品具有质轻、强度高、耐热性好等优异性能。文中对钛的用途和日本钛生产企业的技术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主要的原料钛生产厂有石原产业、东邦钛和住友钛公司。金属钛产品的主要生产厂有神户制钢、住友金属和新日铁公司。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世界海绵钛工业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克劳尔法存在着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能耗高、效率低等特点。指出随着国内外钛及钛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粉末冶金作为钛及钛合金近净成形的手段之一,必将成为降低钛及钛合金成形件成本的重要方法。建议我国新建和扩建传统克劳尔法制取海绵钛项目应谨慎,要积极跟进金属钛提取新技术,加强钛及钛合金粉末成形工艺和成形设备的研究,使我国钛的提取技术和粉末冶金成形技术能够紧跟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降低钛生产成本的新工艺--电解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敬  郭琦 《稀有金属》2002,26(6):483-486
由于钛与氧、氮、碳、氢等元素有极强的亲合力 ,且与绝大多数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从而使金属钛的提取工艺非常复杂和困难。经过长期摸索 ,先后发明了钠热法、碘化法和镁热法。当今海绵钛的生产方法主要就是镁热法 ,但由于其生产成本高 ,人们一直在研究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 ,电解法就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本文从钛生产方法的研究发展及与传统电解法的对比等方面介绍了新电解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生产发展状况 ,为我国的钛生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成本海绵钛生产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简要分析了传统金属钛的生产方法,指出依靠改进传统工艺无法改变钛生产成本高这一现状。系统总结了目前正在开发或改进的钛生产新工艺,指出二氧化钛熔盐电解直接提取钛生产工艺是最有希望取代传统的Kroll和Hunter工艺的一种新的提钛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钛白及海绵钛主要原料产业现状及我国发展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钛白、海绵钛所需的钛情矿、钛渣、金红石原料产业的产能、产量及生产技术。分析了我国钛白、海绵钛生产所需原料的供需状况以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指出我国钛原料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是:提升钛精矿和酸溶性钛渣的产能;加速沸腾氯化法用人造金红石和UGS的工业化生产;钛矿采选及富钛料生产应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矿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结合我国钛矿资源实际,加快大型密闭电炉冶炼钛渣及钛精矿和酸溶性钛渣处理技术的研究,使我国丰富的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我国钛渣的生产能力、供需状况以及钛渣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情况,分析了我国钛渣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钛渣生产存在技术与装备落后、规模化生产企业少而分散,产品质量与实际市场应用脱节等突出问题。未来国内钛渣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内氯化法钛白提供合格的富钛料;工艺技术发展方面是针对国内的钛资源实际情况对钛渣进行升级;钛渣电炉装备的大型化、生产企业的规模化以及能源综合利用也将是未来钛渣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赵巍  李强 《钛工业进展》2011,28(6):9-12
2011年中国钛市场经历了由平淡到火爆,再由火爆转入低迷的大起大落。介绍了2011年中国钛矿的供应和需求状况,分析了钛精矿、高钛渣、四氯化钛以及海绵钛的价格走势及市场剧烈波动的原因。2011年上半年中国钛白粉企业大量生产,下半年又减产停产,使得钛矿价格剧烈波动,继而引起下游产品高钛渣、四氯化钛及海绵钛价格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5.
对国外氯化法钛白粉企业的生产基地、产能情况、产业链配套、原料结构、运行情况、竞争优势等进行分析,纵览氯化法钛白粉企业百年发展史的成果,为国内新建氯化法钛白粉企业提供产业结构发展思路。国内氯化法钛白粉企业应加快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关注可氯化富钛料的获取,掌握优质的钛矿资源。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日本近年来在海绵钛制备、钛金属新型提取方法、钛屑回收提纯等工艺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日本大阪钛技术公司与东邦钛业公司在原料结构调整、海绵钛单炉产能提升、原料(TiCl_4与Mg)纯度及海绵钛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进步;目前日本使用TiO_2含量为90%~92%的钛原料比例已达30%,海绵钛单炉产能达13 t,已建立Kroll法稳定生产制备纯度为99.999%(5N9)的高纯金属钛生产工艺。为降低金属钛生产成本,日本近年来还开发了钙热还原法(OS法)、电子中介反应与融盐电解法(EMR/MSE法)、预制还原法(PRP法)等新型钛金属提取方法,分析其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的同时,对日本废钛屑回收利用制备TiCl_4、采用MgCl_2熔盐电解钛屑脱氧净化等新工艺进行了评述。虽然理论与试验均证明了各种新方法的工艺可行性,但若要使其替代现用Kroll法生产工艺,仍需在简化生成设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纯度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刘亚伟  徐存英  李艳 《有色矿冶》2010,26(2):35-38,42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绿色溶剂在电沉积活泼金属及合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离子液体在电沉积钛及钛合金方面的应用,探讨了钛及钛合金在离子液体中电解的电化学行为。用钛的卤化物为钛源,由于低价的钛氯化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较低,在现有的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金属钛非常困难,需要继续寻找新的钛源及合适的离子液体。以二氧化钛为钛源,在离子液体中可以电积出部分金属钛。在离子液体中可以沉积出钛合金,但总的电流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钛白产业发展回顾及未来20年市场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国内外钛白产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宏观经济的变化,分析了中国钛白产业与中国宏观经济、房地产业、人口状况的关系.经过计算,得出了钛白需求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式.预测2020年中国钛白需求量为300万~400万t,2030年中国钛白需求量为500万~600万t.  相似文献   

19.
促进技术进步是保持海绵钛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绵钛的发展前景、市场预测、投资风险、目前我国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近期促进技术进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