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小规格预应力钢绞线伸直不合格的质量问题,对拉丝、捻股、层缠等工序的流程及各生产环节进行排查,最终确定捻股机矫直辊的下压量、中频炉温度的控制、冷却水槽水量的控制以及层缠平衡器张力的调整等是影响小规格钢绞线伸直合格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及时调整设备运行状态,适当减小冷却水量及降低层缠平衡器张力,有效提高了小规格钢绞线的伸直性。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钢材抗应力松弛性能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获取低松弛预应力钢材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与探讨了预应力钢材低松弛性能的获取机理。总结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抗预应力松弛性能与其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及其它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低松弛预应力钢丝不能再经纯回火、纯矫直或矫直+回火处理,否则,其原有的抗应力松弛性能会被严重恶化;PC钢棒的抗应力松弛性能主要取决于最终产品的金相组织,与其所用原料的钢种与牌号关系不大;微舍金化是预应力混凝土用冷拉(轧)钢产品.预应力混凝土用粗规格热轧棒材等获取较好抗应力松弛性能的有效研究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铁路等公共设施逐渐扩展,对钢绞线力学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应用普遍的1 860 MPa级预应力钢绞线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使用超高强钢绞线具有高效、节能、经济、低碳等优势。国内诸多钢铁企业正在尝试开发2 000 MPa级以上超高强预应力钢绞线,但由于缺乏对钢绞线产品明确的组织性能控制目标,无法同时兼顾其各项性能,而且无法进行批量生产和投入使用。综述了超高强预应力钢绞线的发展趋势,从珠光体片层的晶界强化、铁素体内的位错强化、渗碳体溶解的固溶强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强化机理;提出高碳钢原料盘条的成分设计优化和组织调控方向,可为超高强预应力钢绞线最终组织性能的保证奠定基础;而控制钢绞线深加工过程中拉拔模具角度、拉拔变形量分配、稳定化处理温度与张力等参数,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组织性能;最后针对超高强钢绞线研究及产业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总结,围绕未来钢绞线产品综合性能提高的迫切需求,提出超高强钢绞线开发的发展趋势,旨在为2 000 MPa级以上超高强预应力钢绞线的产业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钢绞线是现代建筑施工中极为常用的钢材,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稳定情况。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对预应力钢绞线的强度、延展性、松弛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对钢绞线的生产工艺要求越来越严格,断丝现象是钢绞线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最常见问题。本文将针对预应力钢绞线的生产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总结质量控制和断丝处理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对预应力钢绞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福新  袁康  秦术宝  朱龙 《钢铁》1998,33(6):28-31,40
通过对预应力(PC)钢绞线稳定化处理及随后的破断、应力松驰试验,分析了处理前后强度、塑性、松驰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得出了工艺温度、张应力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而提出稳定化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胡卫国 《江西冶金》1997,17(5):39-41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中,采用特定方法(先张法或后张法)使混凝土中的钢绞线预先受到拉力,并使这个力反作用于混凝土结构梁。当该梁受到外加载荷作用时,因其中存在一定的预压应力,便可抵消部分载荷,使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制造建筑物,具有节约材料、施工方便、结构牢固等优点。它广泛用于铁路建设、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电力工程、地下工程、码头、机场等等,在国民经济基础建设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1预应力钢绞线种类根据使用情况,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大致可分为5类:普通松驰预应力混凝…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的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酸洗拉拔、热镀锌、捻制稳定化处理等方面论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了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方式,以提高热镀锌钢绞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钟瑜 《江西冶金》1989,9(4):20-22
本文综述了对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的性能要求,结合新华金属制品公司生产,介绍了包括稳定化处理在内的这种新型钢绞线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粘结顶应力用钢丝和钢绞线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情况,提出了预应力钢材应向高强度、大直径、低松弛、耐疲劳、耐腐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预应力钢绞线应力松弛试验国内外标准,将初始载荷、加载速度及方式、初始力保持时间、松弛试验周期、1 000 h松弛值判定标准等试验标准指标进行比对,指出应强化试验操作方法与标准要求的匹配性,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