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加热工艺制度的制定与应用,对SUS304奥氏体不锈钢炉温制度、加热速度、炉温均匀性等基本要素进行了研究,并以其生产实绩的综合分析,验证了SUS304钢加热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采用空气、煤气双蓄热式加热炉生产奥氏体不锈钢中厚板的加热工艺制度,通过对加热温度、加热制度、炉内空燃比、残氧量、板坯在炉时间的调整优化,解决了由于不锈钢自身特性及加热制度不合理导致的不锈钢表面裂纹、色差等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3.
日前,美国AK钢铁公司公布了2005年1月不锈钢扁平材产品的合金附加费。总体调整情况同北美工厂及克虏伯北美公司基本一致,下调除含钼不锈钢外的奥氏体不锈钢附加费,同时调涨铁素体系列不锈钢附加费。另外,309S及201材料具体调整情况:  相似文献   

4.
谢安国 《工业炉》1998,20(2):32-34,40
文章旨在确定实用合理的炉温制度,以满足大件台车式热处理炉生产中的退火工艺要求。为追求精确、实用且易于实现的炉温制度,改变设计过程中习惯性采用的传统炉温制度的分析确定方法,文章采用了分段数值计算的数学方法,借助于微计算机求解建立按时间加热分段的炉温曲线,用以满足加热过程中炉温和被加热物件温度的精度要求,并为进一步建立燃料耗量和炉温变化的数学模型提供了定量依据,进而为热处理炉的微机在线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创造了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5.
2.美国ASTM标准中200系列(铬锰系)奥氏体不锈钢牌号。美国ASTM的不锈钢标准约有70多个(耐热钢包括在其中),标准体系的特点是有一个专门的牌号标准,即ASTMA959,该标准中列有不锈钢牌号201个,其中奥氏体不锈钢99个,200系列牌号占21个,如表3所示。从这21个牌号的化学成分看出:铬含量,只有S21500一个牌号的铬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在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热带轧制过程中常常由于α相的大量存在而出现结疤和边裂缺陷。就作为α相含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化学成份和加热温度制度对18-8型奥氏体热轧不锈钢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合理地制定加热工工艺,提高热轧带钢表面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含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氮合金化工艺,高温热塑性和中板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了该钢种的成分控制原则,加热工艺要求和影响其中板力学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201Cu是在传统铬锰氮奥氏体节镍不锈钢201的基础上添加一定含量的铜元素而形成的不锈钢,与201相比具有硬度低、塑性和深冲性能好的特点,深得不锈钢制品行业的青睐。但今年4月我公司部分201Cu不锈钢连铸小板坯在轧制成钢带后,固溶酸洗后的No.1钢带卷上出现横裂纹。给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经过对201Cu进行残余元素分析、缺陷部位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相似文献   

9.
《重钢技术》2004,47(1):18-18
日前,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20lCu高Mn低Ni奥氏体不锈钢在辽宁特钢集团试制成功。201Cu高Mn低Ni奥氏体不锈钢是在200系列不锈钢基础上加Cu发展起来的,由于用Mn和N代替了Ni,降低了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性。而加入部分Cu,又改善了200系列不锈钢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焊接工艺,通过对S31254的焊接工艺评定,获得可靠的参数范围,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重钢技术》2004,47(1):18-18
日前,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20lCu高Mn低Ni奥氏体不锈钢在辽宁特钢集团试制成功。201Cu高Mn低Ni奥氏体不锈钢是在200系列不锈钢基础上加Cu发展起来的,由于用Mn和N代替了Ni,降低了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性。而加入部分Cu,又改善了200系列不锈钢的  相似文献   

12.
前言冷挤压法生产手表表壳,是当前先进的工艺。该工艺所用的不锈钢除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色泽光亮、防腐蚀以及易于切削加工性能以外,尚需具备冷加工性能好、加工硬化系数小的优点,这样才能保证冷挤压加工工艺的正常进行。本试验对12—12型含 C_u、S 和 Mo、S 奥氏体冷挤压易切削不锈钢的冷加工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与 O Cr18Ni9不锈钢做了对比,确认前者的冷加工性能优于后者。所以含Cu、S 和含 Mo、S 的12—12型奥氏体冷挤压易切削不锈钢做冷挤压表壳生产工艺的原材料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讨论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每个部位可能出现的局部腐蚀问题。然后在实验室模拟工艺环境下,利用电化学实验手段,研究各类不锈钢耐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的性能,重点讨论氯化物含量、氟化物含量、pH和温度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UNS S32205或超级双相UNS S32520可以用在许多通常选用奥氏体钢317LNM或超级奥氏体钢UNS S34565的侵蚀环境中。本文第二部分对不锈钢板或不锈钢复合板制造的洗涤塔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了比较。由于双相和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强、  相似文献   

14.
摘要:对粗晶201LN奥氏体不锈钢采用60%冷变形结合700℃退火120s工艺制备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研究晶粒细化对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粗晶和超细晶奥氏体钢进行了组织表征,并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20和650℃环境下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粗晶奥氏体不锈钢经过冷变形结合退火工艺处理,平均晶粒尺寸由18μm细化为0.9μm,屈服强度由383MPa提高到704MPa,而伸长率由63.8%下降到46.3%,表明晶粒细化能有效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的同时较小损害塑性,TEM证实其形变机制均为形变诱导马氏体和孪生协同作用。当温度由20℃提高到650℃时,粗晶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下降到180MPa和28.1%,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84MPa和24.2%。这表明在650℃高温环境下细晶强化作用仍然有效,粗晶和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也有较好的塑性,其形变机制分别变为位错滑移和位错滑移+层错+孪生。  相似文献   

15.
《特殊钢》1989,(4)
1.铁素体不锈钢发展概况从1886年发现铬具有不锈特性,先后生产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四大类,不锈钢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F201属于铁素体型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出现比较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和马氏体不锈钢相继产生,其次才是奥氏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细化18CrNiMo7-6齿坯奥氏体晶粒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加热速度、热处理制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快速加热、2次降温正火及增加回火工艺能明显细化18CrNiMo7-6齿坯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7.
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氮合金化不锈钢新材料,具有典型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利用氮取代镍元素的奥氏体化作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介绍了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历史,重点讨论了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对相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304和316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焊接性能和焊接工艺的研究进展。经济型双相不锈钢S32101、S32003、S32202等,已用于核电、桥梁、建筑、热交换器等行业,取代传统奥氏体不锈钢AISI 304和316。由于经济型双相不锈钢具有高强度和优良耐蚀性,同时镍、钼等贵金属的含量都较低,已成为未来不锈钢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泰山不锈钢厂采用60 t电弧炉-GOR底吹转炉精炼-160 mm×1600 mm板坯连铸的工艺流程冶炼不锈钢。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试验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201(6.54Mn-16.71Cr-3.62Ni)和J4(8.93Mn-14.84Cr-1.08Ni-1.25Cu),铁素体不锈钢430(16.29Cr)和马氏体不锈钢410S(13.5Cr)连铸板坯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各不锈钢的第Ⅲ脆性温度区分别为201钢-665~990℃,J4钢-600~950℃,430钢-600~700℃和410S钢-720~930℃;201和J4钢采用较弱二次冷却,矫直温度分别控制为≥1010℃和≥995℃,430钢用较强二次冷却,矫直温度900~950℃;410S钢用较弱二次冷却,矫直温度≥980℃。  相似文献   

19.
徐远军  李春明 《特殊钢》2011,32(5):35-37
介绍了最大卷重35 t、2~16 mm热轧不锈钢带退火酸洗线的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和技术特点。该机组所生产的钢种有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退火炉使用天然气加热钢带,炉温可达1180℃,炉子总长96m;在酸洗前进行有效除鳞,酸洗的溶液为硫酸,硝酸+氢氟酸,酸洗最大速度为60 m/min,废水和废酸经回收再利用,酸雾经回收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环形加热炉管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使用VB语言编写离线加热程序,并通过"黑匣子"试验验证该程序的准确性;然后,针对某钢厂低碳钢种(Φ=270 mm),加热时间为180 min,采用13因素3水平多目标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环形加热炉的炉温制度进行分析,并利用综合平衡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权衡分析;最后,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给出了最佳炉温制度组合,经验证,在此炉温制度下,出炉管坯能满足工艺要求,并降低能耗0.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