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卢志文  刘大勇 《黄金》2013,(5):23-26
渣滓溪锑(钨)矿区位于区域性北东向主干断裂F1、F2及矿区南西侧北西向F3断裂所夹持的上升地块内。构造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区域性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着次级F3断裂,起导矿作用;F3上盘的更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是良好的储矿场所;F3断裂为配矿构造,起联通导矿和容矿构造的作用。研究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对矿区深边部找矿、勘探及采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冷水江市狮子山锑矿区位于锡矿山锑矿田北东倾伏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年来找矿效果良好,但整个锡矿山以北,狮子山锑矿深部控矿特征、控矿构造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文章根据矿区多年的工作经历,对比分析以往成果和深部坑道勘探现状,形成了对狮子山锑矿床控矿构造及深部控矿特征的一些认识,认为矿区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控矿构造下盘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指导矿山下一步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龙头山金矿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和东西向几组,均为成矿前构造,是矿区主要控岩、控矿、储矿构造。龙头山岩体边缘的次级断裂、裂隙,呈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在岩体的西部、南部和东部组成放射状断裂,多是岩体原生节理发展而成的张性断裂构造。这些断裂带可被后期含矿脉体充填,局部有破碎带膨大富集形成大的矿体。  相似文献   

4.
金山矿区有3个金矿床,矿体产于褶皱翼部或核部,构造控矿作用十分明显,对矿(化)体空间分布、矿化富集等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有3种类型:层间断裂裂隙构造、切层断裂裂隙构造、成矿期后的断层裂隙构造。层间断裂构造控制着以充填地质作用形成的石英脉型矿体;层间断裂构造两侧并与之平行的层间裂隙构造、切层断裂裂隙构造控制着以交代地质作用形成的微细粒浸染型矿体;两组断裂裂隙交叉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建立的构造控矿模式表明,矿区控矿构造由褶皱构造与岩体侵位构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5.
田莉玉  臧兴运  赵成 《黄金》2011,32(6):13-16
东方红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并为主要控矿地质条件.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压扭性,沿断裂构造发育的蚀变带以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物组合为主,构造原生晕富Au,贫Cu、Pb、zn,并控制土壤测量Au元素异常浓集中心的分布;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为张扭性,沿断裂构造发育的蚀变带以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高岭土化等矿物组合为主,构造原生晕...  相似文献   

6.
9号矿体群分布于怡盛元矿区东部,赋存于怡盛元矿隐爆角砾岩筒内北西西向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受构造控制,依据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讨论了矿体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对矿体分布规律的影响,认为9号矿体群潜在资源丰富并分析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新寨金矿区位于贵州省内,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属低中山中切割侵蚀地貌。断裂为该矿区的主要构造,褶皱次之。区内先后发育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层,并伴随断层两盘地层发育的牵引褶皱、节理、裂隙等次级构造,这些袭次级构造部位往往是金的重要富集地段。区内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构造加蚀变与金矿(化)体密切相关。本文在以往地质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征、矿化蚀变与矿体关系、矿床成因控制条件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对区内找矿方向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宝鸭塘矿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河台镇,为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初步认为北东向、北东东向构造具控岩、控矿作用,主要容矿构造为北东东向构造,成矿条件较好。文章主要从矿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床特征解析了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为指导矿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田莉玉  臧兴运 《黄金》2009,30(9):16-20
通过分析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小石人金矿床具有与区域上荒沟山、板庙子相似的地质特征和相同的成矿机制,其主要控矿因素为北东向断裂构造,外围找矿方向为北东向控矿构造的西延方向。在控矿构造北东延长方向上,沿断裂构造走向采取原生晕,在Au、Hg元素较高的样品地段,揭露到了矿体;在控矿构造南西延长方向上,通过路线地质踏勘也发现了金矿体。在其外围两侧均实现了找矿突破,扩大了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那尔扎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矿区内已发现5条金矿化带,共圈定9条金矿体。通过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而探讨了控矿因素。分析表明:矿体主要赋存在上二叠统格曲组中,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断裂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矿化带和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1.
镇安西部钨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胭脂坝、懒板凳和四海坪花岗岩体。区内断裂发育,为钨矿成矿提供了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近EW走向断裂破碎带内出现了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化,此外NE-NNE走向的石英脉型钨矿化同样发育,二者共同构成了本区的主要钨钼矿化类型。通过对矿集区棋盘沟和核桃坪等典型钨矿床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矿集区内控矿构造为近EW向与NE-NNE向2组不同方向的构造裂隙;(2)根据该区构造背景,矿集区内NE-NNE构造裂隙是晚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形成的,近EW向构造裂隙则主要是印支期构造活动形成的,相对于燕山期钨钼成矿期近EW向断裂为成矿前构造,而NE-NNE向断裂裂隙属于成矿期构造;(3)矿集区内钨矿化类型以热液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为主,其中石英脉型主要受NE-NNE向断裂及节理裂隙控制,矽卡岩型主要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青海大黑山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大黑山钨矿床受岩性—构造控制明显,白钨矿(化)体主要赋存在加里东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古元古界托赖岩群的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和靠近岩体一侧的云英岩化带中,在与接触带构造相连的次级裂隙中可见石英脉型白钨矿体和萤石脉型白钨矿体;矿体形成多变,以似层状、分支状、透镜体状等为主;矿石品位稳定、厚度变化稳定,属于稳定性矿体。认为大黑山钨矿床主体为矽卡岩型白钨矿体,但具有寻找云英岩化型白钨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厦门钨业钨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连 《中国钨业》2011,26(2):30-32
结合中国钨资源以及近5年中国钨消费情况,介绍了厦门钨业对废钨、低品位白钨矿、高杂钨矿、黑白钨混合矿等钨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实际情况和冶炼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中国钨业》2011,26(2):12-14
衡东杨梅冲钨多金属矿处于常德—安仁北西向基底断裂带中段,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大,是寻找石英脉型、斑岩型(岩体型)钨锡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朱宾  蔡振波 《中国钨业》2012,(6):13-15,23
广西某钨矿原矿含WO36.2%,原矿中的钨主要是以黑钨矿的形式存在,还有少量的钨华和白钨矿,采用磁-重联合流程,即采用一粗一精一扫湿式强磁选—钨粗精矿再摇床精选流程,可以达到钨回收率为92.19%的选矿指标,获得钨品位为71.74%,品质达国家二类一级品标准的优质钨精矿。  相似文献   

16.
斑岩型钨矿的特点是钨矿物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如同斑岩型铜矿一样,矿石具有贮藏量大、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的特点,属于难选钨矿类型。经对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揭示了斑岩型钨矿的矿物特征和选矿工艺特征,为此类钨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钨矿地质勘查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十五”期间,我国西北地区找钨取得重大突破,华南钨矿勘查有新发现,生产矿山探矿取得明显成效,展示出我国钨矿资源的巨大潜力。建议“十一五”期间钨矿地质工作加强生产矿山深边部探矿增储、实施后备建设基地勘查、开展成矿区带战略找矿,为我国钨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荡坪钨矿九西矿区云英岩型钨矿床构造控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九西钨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形态和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的空间关系,认为平移逆断层起着类似隔水层的作用控制了矿区内燕山期花岗岩的南部边界,也阻挡了成矿热液的散失,使之在花岗岩内接触带聚集,为云英岩型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岩浆岩接触带破裂构造及断层伴生羽状裂隙则提供了储矿空间,从而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分布。  相似文献   

19.
李洪桂  吕莹  赵中伟 《中国钨业》2007,22(1):30-32,41
针对现行钨冶金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由钨矿物原料制取钨粉的新工艺,该工艺删去了现行工艺中的离子交换(或镁盐净化-萃取)过程,具有流程短,环境友好,全流程基本上封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婧  靳杨  王辉 《中国锰业》2020,(1):36-38,5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东昆仑构造带的南东段,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 3 m),有近东西向及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矿体产于构造蚀变带中,含矿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成矿类型属热液型。近东西向的F3各玛龙断裂通过处、岩体侵入接触部位的节理、裂隙间是赋矿最有利的空间,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