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06C-0.6Si-1.5Mn-0.6Cr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leeble-1500热应力/应变模拟机上测定了0.06C-0.6Si-1.5Mn-0.6Cr双相钢的未变形和变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利用维氏硬度计对金相组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10℃/s时,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体积分数和宏观维氏硬度值增加都较为明显;而当冷却速度在10—20℃/s范围内时,无论变形还是未变形时贝氏体体积分数和硬度的变化都趋于平缓.由CCT曲线可知,实验钢经变形后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在780~550℃之间,在2—20℃/s范围内可以获得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王毛球  董瀚  王琪 《特殊钢》2003,24(1):9-11
利用热膨胀法和金相检验法研究了新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25CrNiWVA和30CrNiWVA连续转变曲线。试验钢的实测相变点温度和硬度与经验公式理论计算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Mo是1000 MPa级高强双相钢常用的合金元素.为了考察Mo元素对双相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淬火膨胀仪,分别对不同Mo含量的含硼及含铬双相钢的静态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静态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Mo元素能够缩小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区域,并使高温转变和中温转变区域分...  相似文献   

4.
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高强度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星逸  刘文昌 《钢铁》1997,32(10):48-51
研究了一种Cr-Mn-Mo-B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钢热变形后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热变形后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15℃/s冷却速度在0.15~1.00℃/s范围时可得到全部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粒状贝氏体中的小岛尺寸增大,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弹簧钢65Si2CrV(/%:0.66C,1.43Si,0.74Mn,0.007P,0.008S,0.68Cr,0.11V)由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并轧成16 mm×300 mm扁坯。通过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以及显微硬度,获得弹簧钢65Si2CrV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得出0.210℃/s冷却速度时的相变温度;当冷却速度由1℃/s增至5℃/s时HV10硬度值急剧增加,由380增加至800。  相似文献   

6.
在Formastor-F试验机上进行热模拟试验,测定了U77CrNb钢轨钢临界点及在0.2~30℃/s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温度膨胀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冷却速度≤1℃/s时,可获得屈氏体+珠光体组织;冷却速度达到2℃/s时,钢中出现马氏体组织。测定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为制定U77CrNb钢轨钢生产及热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是一种超高强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据此,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C-Mn-Al系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邝霜  康永林  于浩  刘仁东  严玲 《钢铁》2007,42(11):65-68,73
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实验钢冷轧组织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与相变规律,研究了过时效回火对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连续退火初期的加热过程中,在600~720℃大量进行再结晶.加热速度对再结晶行为有较大影响,以10℃/s加热,再结晶将持续到双相区.珠光体在低于720℃的加热过程中变化不明显,而铁素体晶界与晶内出现球状碳化物颗粒.双相区退火过程中,奥氏体首先在珠光体处形成,原铁素体晶界与晶内的碳化物颗粒也形成奥氏体岛.800℃保温后缓慢冷却至630~680℃可以得到合理比例的双相钢组织.当过时效温度大于300℃,马氏体分解,碳化物颗粒析出,将对双相钢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乔孟平 《宽厚板》2009,15(3):30-33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典型低碳钢在未变形及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连续冷却后的组织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相变温度降低,相变时间缩短,晶粒细化,贝氏体含量增多;变形加速了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使CCT曲线左移,贝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李战卫  于学森  沈奎  张宇  刘卫 《特殊钢》2022,43(2):90-94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用钢SCr440(0.40%C,1.00%Cr)的组织转变行为.从850℃连续冷却时,当冷速≤1℃/s时,转变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达到2℃/s时,组织中开始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速≥7℃/s时,组织主要以马氏体和贝氏体为主.等温转变时,珠光体转变的温度为550~700℃...  相似文献   

13.
采用Formastor-F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Q69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Q690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形态,分析了合金元素对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通过对CCT曲线的测定为Q690钢热处理制度和控冷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型热膨胀仪,对X70级别管线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进行研究,结合金相法建立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得到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并向贝氏体组织转变,获得耐磨管线钢合适组织的冷速为10~30℃/s。  相似文献   

15.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结合硬度测量,研究了SCM435冷镦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了不同冷速下SCM435冷镦钢的组织转变行为。结果表明,SCM435冷镦钢冷速低于1℃/s时,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在1~10℃/s冷速范围内,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少量珠光体+铁素体或马氏体,冷速大于10℃/s时,组织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16.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冷轧超高强度双相钢的连续退火工艺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研究了连续退火过程中各个参数对1000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钢在退火温度800℃下保温80s,可以得到抗拉强度为1030MPa、延伸率为14%超高强双相钢;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当退火温度为830℃时,显微组织中粒状的非马氏体组织明显增多.过时效温度低于300℃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当过时效温度超过300℃时,抗拉强度急剧下降,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在过时效温度为360℃时开始出现屈服平台.  相似文献   

17.
H.  J.  Jun  D.  H.  Seo  K.  B.  Kang  C.  G.  Dark  柴海涛 《涟钢科技与管理》2007,(2):60-63
1前言 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高级别石油、天然气管线钢,如API120。高级别管线钢需要精确的化学成分设计和获得以剪切转变机制为主的奥氏体转变工艺,如下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转变工艺,以获得高强度、韧性和焊接性能的钢材。但是,低碳HSLA钢的连续相变和微观结构比高碳和中碳钢更复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强度含铜钢HSLA80和HSLA100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强度和韧性随冷却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的Cu沉淀的特征和熟化规律.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0.1℃·s-1至20℃·s-1的连续冷却实验,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显微组织和Cu沉淀.结果表明,随冷却速率提高,HSLA80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向块状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在冷速0.1~1℃·s-1范围内Cu发生沉淀,两者综合作用造成随冷却速率提高钢的硬度分阶段变化,而韧性逐渐提高;HSLA100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以贝氏体为主,且不发生Cu的沉淀,随冷却速率提高钢的硬度基本保持不变,但韧性发生剧烈变化.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的Cu沉淀在等温过程中的熟化符合Ostwald熟化规律,半径随时效时间t1/3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相变仪和热模拟试验机模拟现场生产工艺条件测定了一种铌钒微合金化高强度船板钢的静态和经三种终轧温度变形后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同静态CCT曲线比较,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随冷却速度的增大,实验钢的γ/α相变开始温度逐渐降低;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Bs先升高到一个平台,随冷却速度的进一步增加又降低;铁素体晶粒细化.终轧温度自900降至800℃,动态CCT曲线的γ/α相变开始温度及贝氏体上临界冷却速度轻微增加,Bs下降10℃左右,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 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