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研究转炉出钢口的损坏机理,找出了出钢口寿命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优化出钢口热换工艺、优化出钢口尺寸和材质、提高出钢口填料性能、降低出钢温度、推广挡渣挂渣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出钢口寿命。  相似文献   

2.
转炉出钢口长寿化与挡渣出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甘国建  刘新  熊开伟 《钢铁钒钛》2001,22(3):64-67,72
在攀钢120t转炉应用整体出钢口及挡渣出钢技术,达到了提高出钢口使用次数,稳定出钢时间和出钢温降,减少下渣量和提高合金收得率的效果,为减轻劳动强度、稳定工艺操作、改善钢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炉出钢新技术──挡渣出钢俄罗斯一家钢厂采用的该新技术的操作方法是:在转炉出钢前,用由氧化铁和粘结剂制成的挡渣塞堵住出钢口。出钢时由于转炉倾动而使炉渣和钢水先后接触挡渣塞,从而使挡渣塞熔化,随之钢水通过敞开的出钢口流到钢水罐内。挡渣塞的长度一般为转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河北永洋特钢120 t转炉出钢过程的工艺技术优化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通过出钢口内孔设计的优化,出钢口耐火材料构件的优化,挡渣工艺的优化,挡渣系统耐火材料的配置优化,挡渣滑板的改进以及双挡工艺的组合应用,使得出钢时间缩短了3 min,出钢口使用寿命提高55%,滑板使用次数提高了67%。  相似文献   

5.
严淑  谭辉  蔡全福 《冶金设备》2015,(3):25-30,52
简要介绍了TRIZ理论体系及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运用CAI辅助创新工具解决转炉出钢中后期出现的涡流卷渣问题。通过系统功能模型分析以及因果分析确定从改进出钢口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入手,运用TRIZ理论体系中知识效应库和创新原理工具对出钢口进行改进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改进后的出钢口达到了抑制涡流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袁晓峰  王斌 《河北冶金》2023,(12):28-32+39
控制转炉出钢过程中的下渣量一直是冶金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转炉出钢挡渣技术的发展,并重点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挡渣技术,即滑板挡渣法、气动挡渣法以及挡渣棒挡渣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效果。滑板挡渣技术利用上滑板与下滑板之间的流钢孔错位,从而达到控渣出钢的目的,具有滑板开闭迅速、不受出钢口寿命和炉渣粘度的影响、与下渣检测技术配合可以实现转炉一键式自动出钢的特点,该技术挡渣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炉下钢包渣厚可以稳定控制在50 mm以下,效果最佳;气动挡渣技术可以通过插入出钢口的喷嘴喷出高压氮气射流,从而将炉渣挡回转炉内,该技术是无形挡渣技术的一种,具有运行成本低、效果佳的优点,但是其设备故障率偏高,同时会降低出钢口的使用寿命,故在国内未得到普及推广;挡渣棒挡渣主要采用导向杆导入出钢口方式,确保挡渣塞能够准确到达出钢口位置,从而达到挡渣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效果较好等优点,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奥钢联林茨钢厂的两座140t 复吹转炉,为减少转炉出钢时的带渣量,提高罐内合金的收得率,在转炉出钢时应用了气动挡渣器。这种气动挡渣器可克服固体挡渣器(如挡渣球、挡渣塞等)对出钢口形状的依赖性。它不与出钢口壁直接接触,而是利用由铸铁喷嘴喷出的气体的压力将炉渣阻挡在转炉内。  相似文献   

8.
<正>答:日本钢管公司发明了电磁挡渣法。该方法是在转炉出钢口外围安装电磁泵,出钢时启动电动泵,通过产生的磁场使钢流直径变细,使得出钢口上方钢液面产生的吸入涡流高度降低,可以有效地防止炉渣通过出钢口流出。该公司在250t转炉上安装了可产生约1500G磁场的电磁泵,挡渣效果显著,出钢时间约20min,钢水温度几乎不降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攀钢120t转炉出钢口长寿化技术的确立和镗孔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整体出钢口整体更换,在到了提高出多口傅寿命,稳定出钢时间和出钢温降,减少下渣量和提高合金收得率的效果,为减轻劳动强度,稳定工艺操作,改善钢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转炉出钢口用挡渣棒主要采用矿渣微粉磁选后铁粒、钢渣磁选后粒钢、高温优质耐火材料等原料.采用机压制液压成型研制出适合八钢转炉炼钢出钢口使用的挡渣棒,挡渣效果好.降低了炼钢过程合金及脱氧剂的烧损,减少了后续钢水精炼的负荷.实现了钢渣和铁渣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ER70S-6焊丝钢中氮含量高严重影响焊丝的拉拔速度,易出现断丝现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为了降低钢中的氮含量,对转炉炼钢工艺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影响钢中氮含量的因素和控制措施。文章通过热力学分析氮在钢中的溶解机理,通过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氮脱除的限制性环节,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炼钢工艺过程中入炉铁水硫含量、转炉顶渣料、转炉点吹次数、转炉出钢口维护对氮含量的影响及相应控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炼钢过程中钢水氮含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钢铁》2010,45(10)
为控制钢中氮含量,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通过对炼钢转炉—LF—连铸工艺的生产实践和研究,探讨影响钢中氮含量的因素和控制措施。通过生产实践数据和研究得到,要满足钢水质量对降氮要求应采取如下措施:转炉底吹氮氩气体切换时间应控制在11 min左右,避免补吹操作,加强出钢口的维护并及时更换出钢口;LF精炼时避免钢液裸露,采用大渣量埋弧操作;连铸采用保护浇注等。  相似文献   

13.
石横特钢60t转炉通过改进出钢口组装工艺,优化出钢口更换工艺,调整挡渣工艺等措施对出钢口进行优化改进,减少了下渣量,提高合金收得率,改善了钢水质量,出钢口使用寿命由200~300炉提高至700~800炉,每月更换出钢口次数由6~8次减少至2~3次,减少出钢口耐材费用6 000元/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转炉的各出钢口均增加一套滑板挡渣装置和注流渣自动检测系统,同时在转炉耳轴被动侧新增一套液压站,并经生产实践,在转炉工序实现了少渣、滑板挡渣出钢过程自动挡渣成功率大于98%、进入钢包渣层厚度≤30mm。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0吨转炉出钢口穿钢较频繁的问题,分析了导致出钢口穿钢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座砖质量、改进出钢口质量、控制转炉后大面的厚度、改进喷灌质量和优化出钢口维护制度,使转炉出钢口穿钢的次数从5~7次/年减少到0~1次/年,转炉的出钢口寿命也稳定在118次左右,极大地提高了转炉的冶炼效率。  相似文献   

16.
虞大俊  王多刚 《炼钢》2012,28(4):10-12
介绍了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150 t转炉挡渣工艺。使用挡渣帽和挡渣塞双挡渣并配合下渣检测仪联合使用模式,可以控制钢水回磷质量分数在5×10-6左右;提高出钢口使用寿命,冶炼IF、SPHC和H-235P钢时,出钢口平均使用寿命可以分别达到98、110和117炉;减少每炉下渣量约100 kg,提高了钢水洁净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直径的出钢口决定转炉出钢流场的分布,从而影响出钢过程的钢水温降,而钢水温降直接影响转炉出钢温度以及炼钢生产节奏。为掌握出钢过程中的温降规律以及设计合理的出钢口参数,利用Ansys软件包建立三维转炉及钢包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到200 t转炉在不同尺寸出钢口下的出钢流场数据,进而针对出钢过程中的钢水注流,研究出钢口尺寸及钢包内壁温度对注流温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钢水注流的温降与注流比表面积成正比;另外在出钢早期,内壁温度每提升100 K,注流温降平均减小0.4~0.7 K。后续将继续开展出钢过程中钢包及合金辅料对钢水温降影响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转炉出钢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直径的出钢口决定转炉出钢流场的分布,从而影响出钢过程的钢水温降,而钢水温降直接影响转炉出钢温度以及炼钢生产节奏。为掌握出钢过程中的温降规律以及设计合理的出钢口参数,利用Ansys软件包建立三维转炉及钢包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得到200 t转炉在不同尺寸出钢口下的出钢流场数据,进而针对出钢过程中的钢水注流,研究出钢口尺寸及钢包内壁温度对注流温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钢水注流的温降与注流比表面积成正比;另外在出钢早期,内壁温度每提升100 K,注流温降平均减小0.4~0.7 K。后续将继续开展出钢过程中钢包及合金辅料对钢水温降影响规律的研究,以期为转炉出钢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分析30T转炉出钢口损毁机理,找出寿命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优化出钢口热换工艺、改变出钢口结构材质、优化补炉料性能、降低出钢温度等措施,提高出钢口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转炉出钢挡渣效率,改善钢水质量,需要研发出更高效低耗的新型挡渣方法。利用CFD流体模拟软件Fluent6.3,通过基于压力的分离隐式求解器,采用k-ε双方程模拟出炉内钢液不同初始液位下静态出钢过程。通过对出钢过程的流场分析,从数学模拟的角度阐述了初始液位不同高度下的漩涡形成时间、漩涡的运动轨迹、出钢过程转炉内钢液的运动特征,针对涡流引起卷渣现象的研究,为今后研制新型挡渣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