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般而言,虽然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必然会受到一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却极少有人会把政治和艺术单独放在一起来研究。因此,在中国电影的研究中,对于其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也就成为了较少被人探讨的角色。本文将以电影《青春之歌》(陈怀皑,1959)为例,探讨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本文认为这一时期电影中所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往往是一个教导型的荧幕形象。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相信对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电影艺术也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下的红色献礼"的《〈建党伟业〉制作全纪录》、《〈旗帜〉片头包装与动画制作》两篇文章之中,我感觉到所谓"新时期",包含了影视工作者对电影技术的"新认识",即当下的中国电影开始显现出不迷恋技术、不滥用电影特效的趋势。在主旋律电影中,严肃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端正了大家的创作观,避免了"技术控"、"电脑控"。两篇文章突出了《建党伟业》的"虚"和《旗帜》的"实"。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电影长达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塑造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总统形象。这些形象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好莱坞对美国政治社会的深刻洞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美国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本文试以美国电影中的总统形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演变历程与产生的政治和历史根源,来研究美国文化的时代变迁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设计的现状,有人提出"现在的设计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体到视觉设计领域,有人直接定义好的设计是"能用上中国传统图形而又呈现现代感的作品"。在此,不禁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和是疑问:"中国传统元素"中"传统"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如果我们现在设计的图形仅是套用传统并赋予其现代感,而没有属于我们当代自己的文化发现,那么我们的后代在设计时所寻求运用的"传统图形"还是我们现代正寻求运用的我们之前的先人们所创造的"传统图形",即我们的后代所定义的"传统文化"仍然还是我们当代之前的先人们所创造的"文化"之时,那  相似文献   

5.
电影具有鲜明的大众文化属性,片名的翻译要以目的市场为导向,切合目的市场的主流意识形态.归化翻译重在拉近与目的语观众的文化距离,而异化翻译故意保留与目的语主流意识形态距离并将此距离包装成为吸引观众的元素.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电影若欲占领海外市场,片名的英译应以归化为主,但精心的异化译名达成"他者"形象的反向利用也会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最具特色的就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这种文化特色深深的扎根于艺术的各个角落。中国当代美术应试图发现这一民族性,并意识到对整个美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介质",从而赋予当代美术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标志设计相结合,是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标志的关键。本文通过实例论述了以下三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标志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他们分别是:"形"的提取与衍生;"意"的沿用与延伸;"神"的把握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逐渐被我们遗忘的、最有中国味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有的元素又重新的融合到我们的设计中。让人们以新的眼光来审视,带有中国元素和最具有"中国味"的设计作品,同时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不一样的带有"中国味"的设计作品。我们是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具有中国元素的,而非"西化"的、后现代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两国电影中的教师形象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在整体形象、教育阶段、教师行为、个性特征、教师性别以及艺术表现六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实际上反映了现实中两国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中国社会和教育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韩国社会和教育则既继承了东方儒家文化的传统,也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但是在当前国际化浪潮日趋扩展的冲击下,中韩两国电影中教师形象的塑造也出现了相同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个性化.明了这些异同,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认识和理解两国电影中教师形象的艺术塑造,进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两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文化回归本土化的趋势下,室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势必呈现出向传统"回归"的趋势。因此探究将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使其既体现民族文化内涵又具有时代性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本文所讨论的就是以传统装饰图案为例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及内涵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的问题。传统装饰图案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将传统元素形式直接拿来运用,也可以取中庸之道,对传统装饰图案进行提炼、简化、变形、重构等,使它们更现代、更精炼、更便于制作,以现代人的眼光,将其抽象概括成现代的设计语言,力求将传统元素的精髓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1.
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文学和影视作品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形象塑造的好坏得失直接影响着作品主题和内容的表达。2007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中,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忠孝两全的核心英雄人物——谷子地。本文将以"谷子地"这一在革命战争题材中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为分析对象,研究影片是如何塑造这一新英雄主义的形象及其作为共产党员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侯孝贤的电影中,音乐并不仅仅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营造意境、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来使用,而是其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影片具体和抽象的表达,参与了影片剧作的创作和构成,成为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以侯孝贤的电影《最好的时光》为例,主要通过分析其中的第一个故事"恋爱梦"中的音乐构成,来讨论电影音乐的剧作化参与。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工业设计以艺术为载体,它是科学技术与民族文化的统一。本文主要以海尔为例,探讨设计民族化的重要性。设计是人对世界进行精神掌握的一种方式,它要求掌握民族文化精髓,立足本土进行科学的"审美发现",中国设计方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影文化的日益普及,电影逐渐地成为大学生空闲时的消遣工具。而在近几年,这项副产业却以一种大火燎原之势在学校蔓延。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课上,许多老师会在每周固定要求学生观看几部英国或美国的电影,有助于学生从电影台词中培养英音美音并获取英美文化的相关知识。在此篇论文中,我就"电影台词对大学生语言表达之口语能力的影响"这一话题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影响程度这三方面方面作一个浅谈。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中一种特有的题材,在中国电影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进入新世纪后,新世纪的农村电影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文章从与时俱进的村干部形象、多元化的普通农民形象以及应时而生的农民工群像等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据说中国游客最喜欢去的美国本土城市依次是洛杉矶、奥兰多和拉斯维加斯,分别以好莱坞影城、迪斯尼乐园和沙漠赌场为金字招牌。这三座城市都位于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所谓"阳光地带",气候炎热,阳光充足,也是美国新贵们最喜欢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冯小刚是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导演之一,是开创和发展贺岁档商业电影的领军人物,是将艺术魅力和商业诉求融合一体的先行者。本文意在通过对其最新贺岁片《非诚勿扰2》的浅析,探究"冯小刚电影"艺术和商业双赢的秘诀。  相似文献   

18.
电影<第一书记>中的主人公形象沈浩,是不同于同类电影题材所赞颂的高、大、空类型的公仆形象,以崭新的时代风貌与文化气息,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赢得大众的极度赞赏.电影以真实、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位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人民干部形象:是怀才不遇文人的代表;是事业与家庭夹缝中的奋斗者;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者;是人际关系的极致运用者;优越物质生活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标志设计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有着两股热潮:一是追求现代潮流的"赶时髦",而忽略了具有重要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二是具有"民族热""复古热""随大流"等喊口号式的摒弃现代信息,追求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潮。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应该在现代信息和传统文化中找到平衡点,设计出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优秀标志。  相似文献   

20.
西方音乐在中国的环境中作为某种"他者",其文化身份属于"异己"。因而作为从事这种"他者"或"异己"的教学和研究,作者需要对西方的音乐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社会背景等一切有关于西方音乐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详尽的了解,才能做到尽量地贴近历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