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城傜家山铜矿位于我省南部边缘,地处温热多雨的亚热带,矿石氧化较深,铜氧化率70~90%,矿区年降雨量在2200毫米左右,丰富的雨水大量带走经氧化淋蚀的铜,矿体上部有时仅留下铁帽,而淋滤带下部矿体中的脉石矿物几乎均含有铜.本矿属复杂砷酸型氧化矿,铜矿物有孔雀石、翠绿砷铜矿、橄榄铜矿、砷黝铜矿、羟砷铜矿、铜兰、光线铜矿、黑铜矿及少量次生硫化铜矿,其中硫化矿属氧化残余物,表面为氧化膜所复盖.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高岭土次之,并含少量方解石、氢氧化铁、重晶石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经验类比法和理论模型法对福建某铜矿的胶结充填体进行强度值设计.对比各方法下的设计强度值,结合该铜矿深部X1号矿体的赋存条件,最终确定福建某铜矿深部X1号矿体充填开采的充填体所需强度设计方案为:长形顶底部为1.93 MPa,中部为1.53 MPa;方形顶底部为2.67 MPa,中部为2.12 MPa.   相似文献   

3.
大红山矿区由一个大型富铁矿和一个大型铁铜矿组成,是一个火山喷发沉积矿床.主要含铁矿物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主要含铜矿物为黄铜矿,是我省发现的规模大、质量好的铁铜矿资源.但是,占矿石总储量80%的主矿体是一个埋藏很深(约600-900米)的盲矿体,因此矿体开拓工程复杂,采矿成本高,对大红山铁铜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甘肃碧口地区金铜矿开发程度,提出甘肃碧口地区金铜矿的矿体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首先对该地区已知的金铜矿的矿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分布特征,根据分析结果,对造成这种矿体分布的原因进行研究,分别从地层因素,构造因素,岩浆岩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矿体成因,以期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矿体开采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金江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因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找矿标志,分析了金江铜矿床在深部及外围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铜矿峪5#西矿体810中段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了5#西矿体的成矿规律和矿体特征,对今后生产、边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牟定铜矿是一座中型矿山,其矿床赋存于浅色长石石英砂岩.牟定铜矿郝家河坑主矿体呈缓倾斜似层状产出.走向长105-300米,倾角10-20°.厚1.5-15米,平均约6-7米.矿体及围岩较稳固.f=10~14,被采矿石中的主要矿物是辉铜矿.随开采过  相似文献   

8.
随着铜矿的不断开采和利用,其受矿体条件和开采活动的影响,损失和贫化程度较高。为满足铜矿继续开采的标准,将0m~50m水平选用低贫损模式崩落法进行分段开采。通过矿体参数试验和轨道布置方式对开采场地结构进行优化。即根据不同的铜矿形态,设定不同的矿体结构参数;布置方式为菱形结构,调整了输送轨道的位置;并提出处理地层夹石方法及合适的爆破参数。采用倾斜的坡道,并采取分段回采的方法,将铜矿床贫化程度降到最低约为12%,有效地解决铜矿贫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桦树沟铜矿采矿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对2760中段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的采场(6#采场、7#采场、8#采场)底部出矿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更适合桦树沟铜矿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时的底部出矿结构方案,对铜矿下中段的开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八号沟铜矿床位于北祁连山石居里沟,属塞浦路斯型铜(锌)硫矿床,地下隐爆角砾岩带为主要容矿母岩,断裂构造为成矿通道带,矿床形成具多期性,各矿体有各自的成矿通道,Ⅰ#、Ⅱ#矿体已采,矿体类型清楚,控制矿化带两侧延伸具一定规模,并有矿化显示。附近有九个泉铜矿、六号沟铜矿,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成矿条件下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国不同地质成因铜矿床的黄铜矿微生物浸出。中国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和沉积岩型铜矿床。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自己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条件下的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针对不同类型铜矿中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研究现状,将其浸出行为与地质成矿成因相联系。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本质是一个电化学腐蚀过程,因此浸出体系的电位以及矿样中黄铜矿的嵌布特征对浸出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对于铜镍硫化物而言,在浸出过程中发生原电池反应,镍黄铁矿优先浸出,而黄铜矿被阴极保护,但是提高温度对黄铜矿浸出速率有显著影响。斑岩型铜矿的黄铜矿最难以浸出,矽卡岩型由于与斑岩型地质成因相似,因此与其具有相似的浸出行为。海相火山岩型铜矿的黄铜矿最易浸出。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成矿条件下黄铜矿浸出差异与晶体结构和铜、铁的分部价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确定不同成矿条件与黄铜矿中铜、铁的价态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浸出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有用组分赋存状态及综合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拉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西南缘,赋矿围岩是古元古界河口组变质火山岩,矿床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层控型铜矿床[1]。笔者在长期矿山工作中,通过野外观察、室内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矿石组构、成分及主要有用元素铜、钼、钴、金、稀土等的赋存状态。认为有用元素以独立矿物存在为主,类质同象为次,得出矿床综合利用价值巨大的结论,并对进一步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铜矿、沉积型铜矿和海相火山型铜矿石天山北山地区重要的通矿床类型。该区构造演化非常的复杂,前寒武纪基底演化与早古生代大陆裂解以及古生代洋壳演化以及晚古生代板块等构造演化阶段和铜矿成矿有着密切联系。地层对铜矿的成矿主要影响是作为矿源层与特定沉积建造;大地构造环境和区域性的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以及火山机构等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另外该区强烈的岩浆活动对铜多金属矿的形成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4.
江西银山矿田西山北东段铜金矿床的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北东段铜金矿床集中铜金硫,品位高,储量丰富,它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有独特的地质特征,笔者结合现场第一手资料和前入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空间形态、金银赋存状态、控矿控岩构造,对该矿床的成矿特点,成因类型有了新的认识,指出了今后找矿靶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是四川省最大的铜矿床,矿床物质成分复杂,矿石矿物主要为铜、铁的硫化物和铁的氧化物。本文对其矿床矿石组构,矿物共生组合,铜、钼、钴和其它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其成果对提高矿山铜、钴、钼、铁、硫等有用组分的利用率和金、银、稀土等的提取有一定的意义,且为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春都斑岩型铜矿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都铜矿床与普朗、雪鸡坪及红山等铜多金属矿床相邻,均位于甘孜一理塘蛇绿一混杂岩带西侧的义敦岛弧带南端.矿区已知铜矿体均赋存于印支期浅成一超浅成相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内,岩体构造裂隙较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有与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类似的蚀变特征.矿化强度与蚀变类型有显著关系,钾硅化带的分布与矿化带空间分布关系最为密切.春都铜矿床是印支期甘孜一理塘洋向西俯冲造山晚期与超浅成斑(玢)岩密切相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杜海青 《黄金》2012,33(2):1-3
以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开发为工程背景,对大型低品位铜钼多金属矿山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坚持科学开发、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是大型低品位多金属矿山高效开发的有效手段,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开发的成功经验将对中国大型有色金属矿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安徽沿江地区铜矿床控矿条件比较复杂,所以提出安徽沿江地区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由大别地层区和下扬子地层区构成地层成矿背景;矿区内褶皱可分为印支期、燕山-喜山期;断裂构造形成与印支期和燕山中-晚期;大别地层和下扬子地层为矿床后期热液成矿作用成矿提供物源;岩浆活动为铜矿床形成除了提供热源外,还提高矿源及其传输介质。  相似文献   

19.
桃源铜矿位于江南地体与华夏地体碰撞对接带的萍乡-广丰构造混杂岩带北侧的白石山次级地体中,成因类型为受火山机构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铜矿。矿区矿化类型多样,有受火山机构控制的层状铜矿化和受放射状构造裂隙控制的构造破碎带型铜矿化,蚀变类型有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重晶石化、辉铜矿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及近地表的氧化铜蓝。文章通过查阅区内以往地质成果资料,并试图以这些资料为基础,总结了桃源铜矿床地质特征,并就其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同时指出了几点找矿标志,旨在为区内地质找矿提供某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中生代弧-盆区,西金乌兰-玉树消减杂岩带内,处于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三江”成矿带内,研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对于“三江”成矿带青海段的找矿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岩石化学特征发现,该矿床具有活动性陆缘岛弧带的成矿特征。从赋矿岩石建造、矿体形态、矿石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特征来看,该矿床属于长英质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型),其成矿模式与日本“黑矿”极为相似,属黑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