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iba曲线分析,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对热轧带钢尾部跑偏和轧破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热轧生产自动化的三级、二级、一级、零级优化及操作、维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带钢尾部轧破的控制方法。生产实践结果表明,上述控制方法可有效减少带钢尾部轧破事故,降低带钢废钢和连铸断浇的次数,确保精轧过程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带钢立轧/平轧的三维模型,对热轧带钢粗轧过程的板廓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重点分析了各道次轧制后带钢板廓形状和边角的位置变化,以及材质,立辊辊形,立轧压下量等因素对边角位置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现场解决热轧带钢表面的边部黑线缺陷问题提供了技术思路,为工厂最终解决此一表面缺陷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楔形是热轧带钢板形的关键评价指标,高质量的热轧带钢对楔形指标提出较高的要求。精轧带钢楔形控制与跑偏及单侧浪形等板形问题相耦合,楔形调节难度高。一方面,带钢楔形会引起跑偏造成轧制过程的生产问题;另一方面,板带楔形本身即为精轧出口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若楔形控制不达标,极易引起小厚度的带钢在轧制过程起浪,造成严重的板形问题。同时,对于楔形控制,实际生产中依赖操作工的人工调控,存在严重的主观性及科学性和准确性差、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有限元建模并依据轧机两侧辊缝倾斜压下量和出口楔形的关系式,建立F7出口楔形闭环反馈控制模型。基于带钢不同的入口厚度、带钢宽度、整体压下量分析热连轧精轧两侧辊缝倾斜压下量对出口楔形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遗传系数的多机架调控策略和基于楔形调控极限的辊缝倾斜压下量分配策略,形成精轧机组楔形控制的各机架辊缝倾斜压下值计算模型。研究结果已用于工业生产,可保证楔形调节过程中的轧制稳定性,并能避免单机架倾斜压下量过大造成附加板形问题。  相似文献   

4.
热轧带钢头部跑偏轧破是精轧生产现场最多的工艺事故,引起带钢头部跑偏轧破的各种因素较多,相互间有叠加影响,多因素的轧破严重影响轧制稳定性。通过对热轧带钢头部跑偏轧破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介绍了减少带钢头部跑偏轧破相应的控制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冷轧钢卷边包缺陷严重影响带钢的板形和表面质量。在攀钢大量现场边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探索边包根源的实验方案并现场跟踪测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钢卷的边包虽然出现在冷轧,但不是由冷轧带钢的板形不良引起,而主要是由热轧带钢的边部局部高点厚度大于中间厚度引起,并且热轧带钢的楔形又加剧了冷轧钢卷边包。为冷轧钢卷边包缺陷的治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2250常规热连轧产品的断面楔形问题进行研究,运用有限元法建立静态仿真模型,定量计算轧件跑偏和来料楔形遗传对热轧出口带钢断面楔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优化精轧立辊及侧导位的对中精度和开口度裕量,加强轧制过程对中性,并通过投用粗轧强力侧导位、优化粗轧工作辊辊形和加强手动调平控制改善粗轧来料楔形,使热连轧机组因楔形产生的板形三级品率从47%下降到10%以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厂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存在边部起皮缺陷的重难点问题,从热轧工艺角度分析了加热炉炉体结构和加热温度、粗轧负荷分配、立辊侧压等对边部起皮的影响。优化热轧工艺后,带钢起皮缺陷发生率大大降低,确保了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带钢终轧温度的控制精度 ,对精轧过程中导致带钢温度变化的热交换过程进行了分析 ,以此作为机架间冷却控制的传热模型和自学习模型的理论依据 ,给出了带钢厂热轧机组机架间冷却在线控制的传热和自学习模型的算法 ,通过程序开发对精轧机组内带钢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离线模拟 ,终轧温度计算值与实际生产数据符合较好 ,并对所用数学模型的实际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于洋  王林  张喜榜  王畅  陈瑾  焦会立 《钢铁》2015,50(8):51-57
 热轧过程引入的带钢表面等间距纵向条纹缺陷,经后工序酸洗、冷轧、连续退火等处理均无法彻底消除,严重影响成品表面质量。通过全流程缺陷演变研究及工艺试验,确认了该缺陷是由热轧精轧末机架工作辊辊面磨削螺旋纹在轧制过程中转印至带钢表面所致。磨削过程中砂轮平面与轧辊辊面曲线的接触匹配不当、磨辊工艺参数不合适等因素会导致磨削螺旋纹的产生。通过优化精轧工作辊CVC辊形及轧辊磨削参数,彻底消除了轧辊表面磨削螺旋纹以及由此导致的热轧薄板表面等间距纵向条纹缺陷。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热轧带钢在下工序冷轧过程中出现的起筋现象,从热轧角度进行分析,从冷轧带钢起筋位置分析出与热轧带钢断面局部高点、凸度和楔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热轧工艺参数的调整,实现了带钢断面大凸度、小楔形和适当的局部高点,减少了冷轧带钢起筋现象,改善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针对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非线性、强耦合性等特性,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结构特征的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的温度数学模型,并对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卷取温度的设定策略进行了研究,同时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系统软件,通过现场实际应用对模型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冷却数学模型的卷取温度设定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10℃,表明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2.
郑贵宾 《包钢科技》2012,38(6):13-15
文章在分析带钢热轧时跑偏原因的基础上,对带钢粗轧和精轧等过程中的跑偏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提高带钢轧制过程的稳定性,保证带钢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热轧带钢时产生带钢运行故障原因的基础上,对带钢粗轧和精轧等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了带钢轧制过程的稳定性,保证了带钢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热轧带钢在冷轧过程中产生的"起筋"缺陷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分析了"起筋"位置、成因、"起筋"卷局部高点、凸度以及楔形之间的关系,并对热轧工艺进行了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断面适当的大凸度、小楔形和适当的局部高点,大大降低了带钢"起筋"率,改善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轧双相钢带钢边部形成褶皱缺陷的问题,结合金相检测和生产工艺分析,对热轧双相钢边部褶皱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边部组织差异是导致热轧双相钢边部产生褶皱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定宽压力机板坯侧压量、终轧温度、过程温降等与褶皱缺陷的关系,指出减小板坯侧压量和提高终轧温度,可以基本上消除边部褶皱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热轧产品宽度精度是影响带钢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直接影响到成材率与后续用户的钢材利用率。热轧产线中的生产原料来自于连铸,由于在连铸阶段,宽度影响因素多,经常会出现楔形坯(T型坯)。为了加强对粗轧楔形坯宽度的精度控制,提出了一种楔形坯的宽度控制方法,通过在R1机架立辊轧制时采用长行程与短行程结合,保证整体带钢宽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宽薄规格320GD酸轧过程中出现的起筋缺陷的宏观形貌,并分析了热轧原料和冷轧参数对轧制的影响.认为酸轧过程中手动增加正弯辊力、轧机自学习参数设定不合理,导致了窜辊值逐步增大,从而引起带钢中部延伸过大,卷取过程中产生起筋缺陷.通过控制原料凸度和楔形,开发轧制力弯辊力跟随程序,降低冷轧生产过程中各机架弯辊力、4#机架...  相似文献   

18.
热连轧精轧机组温度控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场实际出发研究了精轧各个环节的温度变化过程,分析了带钢热连轧终轧温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将温度模型程序化,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温度模型方案.该温度模型对其它热轧生产线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边部线状缺陷是热轧带钢易发缺陷,不仅严重影响成材率,还可能对热轧下游工序生产过程造成影响。边部线状缺陷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建立精确的机理预报模型十分困难。为此,首先分析边部线状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智能方法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基于逻辑回归与神经网络的边部线状缺陷智能预报模型,并分析了2个模型的精度与泛化能力;最后,以神经网络智能预报模型为基础,对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使缺陷发生率与封闭率均大幅降低。研究结果对提高热轧带钢表面质量具有实践意义,可推广应用于同类轧线。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带钢冷轧过程中出现的边部“鼓包”缺陷以及对应的测量统计数据,认为热轧带钢局部高点是导致缺陷的主要原因,此外热轧板形凸度、楔形和轧制公里数对缺陷产生也有一定影响.从组织和轧制应力方面分析了带钢局部高点产生的原因,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鼓包”缺陷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