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接触加热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勤  岳丽华 《冶金能源》1999,18(5):23-26
本文根据电热原理和传热学理推导出了电接触加热时间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计算准确,可以指导实际生产和设计。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钢丝电接触加热炉电热段各参数 间的定量关系式,对该段在不同保温结构下的热效率进行了计算,并在顾及炉子生产率和电源功率利用率的条件下据此探讨了电热段的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要是建立钢丝电接触加热炉电热炉电热段各参数间定量关系式,同时对该段不同保温结构的热效率进行计算。在电热段选择各参数时,提出了新的计算程序,为达到电热段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电阻炉电热元件的设计方式,并根据计算结果和实际需要对公式调整应用,得出合适数据;然后对加热元件几种常见故障类型进行负载功率分析,为使用者提供明确的使用指导,并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氯化物熔盐电解槽在电解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很大,有必要对电解槽中的电热场进行分析计算。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三维氯化物熔盐电解槽电热场模型,得到槽内电势和温度分布,分析电解槽的热平衡,在热平衡的基础上,计算电解槽结构参数对电热场的影响,并推导出放大方程。计算表明,缩短阴阳极间距,增大阴极高度、阴极半径、阳极半径及电解质液面高度可以在热平衡的条件下提高电流强度,依据无因次关系式可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或电解槽放大设计而不需要复杂的建模,可以节省计算资源。  相似文献   

6.
用于制备氮化硅粉的高温电阻炉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三种不同加热方式的高温电阻炉,即外壁加热、内芯加热和双重加热高温炉。介绍了电热元件的材料选取、尺寸确定,保温材料的选用,热电偶的选择与安装。分析了三种高温炉的耗电量、散热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对比。内芯加热高温炉耗电量最低、使用寿命最长,双重加热高温炉升温速度最快,外壁加热高温炉的炉膛有效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7.
徐峰 《特钢技术》2011,(4):51-53
通过分析Parker恒压变量柱塞泵的参数和运行环境,将Parker恒压变量柱塞泵的参数和运行环境和国产泵进行一一对比,证明了Parker恒压变量柱塞泵完全可以进行国产化改进。  相似文献   

8.
第二相与晶粒粗化时间及粗化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第二相的固溶度积公式,Ostwald熟化规律和第二相阻止晶粒长大的理论,提出了确定加热温度下奥民体晶粒粗化时间和确定加热时间下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0.04C-0.24Nb钢进行了高温盎相试验和相应的理论计算,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良好吻合,这证明该理论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同时证实了高温下碳氮化铌质点的Ostwald熟化过程是受铌在钢中体扩散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400 MPa级C-Mn钢控轧控冷生产过程组织-性能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云波  刘相华  王国栋 《钢铁》2003,38(2):46-50
建立了C-Mn钢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生产中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预测的物理冶金模型,模型包括加热、再结晶、相变和力学性能四部分,分别描述了带热轧及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冶金现象,根据现场数据,计算了轧制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再结晶分数的演变,预测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连续冷却转变各相的体积分数和铁素体的晶粒尺寸等显微组织参数和相关的力学性能,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C-Mn钢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生产中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预测的物理冶金模型。模型包括加热、再结晶、相变和力学性能四部分,分别描述了中厚板热轧度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冶金现象。根据现场数据,计算了轧制过程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再结晶分数的演变,预测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连续冷却转变各相的体积分数和铁素体的晶粒尺寸等显微组织参数和相关的力学性能,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唐兴智 《冶金能源》2002,21(6):52-54,56
步进梁式加热炉是板坯轧制前加热的主要热工设备。炉子热工性能主要取决于加热炉炉型,供热装置及最佳燃烧控制。本文介绍鞍钢1780热连轧机组上下供热板坯步进梁式加热炉热工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赵之军  陆方 《冶金能源》2000,19(3):34-36
提出了钢铁厂加热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优化措施,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系统方案,主要设备的选型及其技术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3.
韩小良 《冶金能源》2001,20(3):38-41,49
间歇式炉由于在加热过程中烟气温度不断变化,换热器换热系数及空气预热温度也不断变化,故必须以整个加热过程为计算对象对换热器进行计算,以辐射换热器为例说明了间歇式炉上使用换热器时其经济换热面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固体热载体煤气化试验装置提升段燃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体热载体煤气化的热量靠提升燃烧产生。介绍了褐煤焦载热煤气化提升燃烧的点火、燃烧和调节。根据点火曲线,可将其分为加热、着火和燃烧三个阶段。调节提升风量能很好地控制燃烧工况,加大气化煤量可增加提升燃烧的易燃成分,从而提高燃烧温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传热学以及电磁理论,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典型烧结条件下建立了电热耦合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W粉试样在烧结中的电热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烧结过程中电流密度、能量密度以及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升温速率快,半径大小影响模具轴向温度梯度,试样径向有较高的温度梯度,影响烧结后试样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莱钢热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余热优先、改善管网状况、开发热用户等思路,从根本上解决热力系统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The mechanism for heat transfer of radiation is usually adopted to heat strip in vertical continuous annealing furnace.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among strip and other objects can be hugely affected by the parameters of strip speed, geometry factors and radiating characteristic of surfaces of strip, radiating tubes and walls of furnace. A model including all parameters is proposed for calculating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predicting the strip temperature and boundary temperature of strip through analyzing these parameters. The boundary temperature is a important datum and different from average arithmetic value of temperature of strip and temperature in furnace. Also,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for temperature of strip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otal heat transfer quantity and heating time. The model is built by using the radiating heat transfer rate, the Newton′s law of cooling, and lumped system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are compared to the data from production line. The comparison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can well predict the heating process. The model is already applied for process control in production line. Also,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AOD全铁水冶炼不锈钢的配料模型,确定了各种模型参数,以此分析冶炼过程的热量收支情况和影响过程热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本模型能够很好地确定冶炼过程的发热剂配量。热量收入方面,AOD全铁水冶炼时,化学反应热和炉衬显热均超过30%,铁水的热量为20%~30%,增加炉衬显热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热剂的加入量。提高CO二次燃烧率,可以显著增加熔池热量的供给,减少发热剂用量。  相似文献   

19.
吕以清 《冶金能源》2002,21(4):29-31,48
介绍了一种先进的炉筋管包技术,具有寿命长,结构稳定,检修施工方便,绝热密封性能好的特点,较之单层包扎炉筋管热损失可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