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诃夫的经典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那堪称绝妙的幽默讽刺技巧,在文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读罢全文,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已活灵活现的呈现于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2.
上中学时,我是一个很纠结的学生,因为我与许多老师的关系特别僵. 语文老师讨厌我. 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看小说.有一次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看小说,就批评我,还要收走我的小说.我硬扯着小说不松手,说:"小说也是语文,看小说也算是学语文."语文老师收不成我的小说,又遭我抢白,便极为生气,不再理会我,把我当成语文课上的"异类".我则把语文老师当成不讲理的人,同样不理会他.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春秋>经昭公十二年:"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左传>当年传日:"十二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因其众也"①,与经文大致相同,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北燕伯名款以及伯于阳的原因;唯地点有异,但根据杜预的解释,阳、唐实一地也②.可见<左传>此处解经简单明了.而<公羊传>此处的解释却截然不同:"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子日:‘我乃知之矣'"③.按照<左传>的解释看来本毫无问题的经文,为什么<公羊传>此处却横生异说呢?很多学者认为<公羊>此说实不可信.其实倒不必急于下定论,不妨回头分析一下<公羊>为何会有这样的解释?首先就是他为什么会问出"伯于阳者何"这样"不成问题"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换书"风波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捐书活动中,我班同学积极响应,捐书踊跃且所捐书籍质量很高.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也随之出现了. "孙老师,咱们班好多同学都让我来跟您商量一下,能不能在把书交到学校之前,先让同学们在班里互换一下?"午休时,班长在办公室找到我. "换书?为什么换?怎么换?"我感到很惊讶,学生们居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好多同学捐的书都特好,有些同学看到了,想自己留下来,再从家里拿别的书补上."  相似文献   

5.
王军涛,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四矿采油25队专职安全员.平时,他时时处处谨小慎微,劳保用品数他穿戴最整齐,夏天再热也不肯丝毫马虎.安全帽戴不好绝对不上井,如果安伞带没有系好让他爬抽油机,打死他也不肯上去,嘴里还嘟囔:"我胆小,上有老,下有小,还是饶了我吧."久而久之,"胆小鬼"成了职工们脱口而出的绰号.  相似文献   

6.
"人日"杂考     
"人日"是旧俗新年中第一个较重要的节日,文学作品中常有提及.人日的风俗究竟兴起于何时?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对比甄别,试图从中推断人日起源的时间区间.  相似文献   

7.
对创新人才培养,笔者一直有两个困惑.困惑一,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却缺乏创新力?困惑二,如何解决"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是研究东方文化的一位重要专家.他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但是,现在的科学,像量子理论、相对论等哪个是中国人发明的呢?这种悖论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被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他所创作的<楚辞>虽然没有获得像<诗三百>那样璀璨的"经"的桂冠,但却别创了"诗言情"的诗学观念.本文拟就汉代和魏晋以来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理出其评价背后所暗含的中国诗学思想的"复古"与"新变".  相似文献   

9.
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白话文学作品也更多的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老舍先生的作品就充满了十足的"京味儿",他的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被看作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标志和象征.老舍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写出了北京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故.他作品中的诙谐幽默和生活的话语,都是从他那原汁原味的北京话里体现出来的,这在现代文学作家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从早期的"巴彻斯特小说系列"到中后期的"帕里赛小说系列",作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特罗洛普小说中的人物尽管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他们有着同样的获得他者认可的人生目标."获得他者认可"正是心理学家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个体的欲望之所指,"他者"代指的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制度.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社会有两大最重要的"他者",其一是男性必须具有的"新绅士精神",另一个是女性必须承担的"家中的天使"的职责.纵观特罗洛普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们,他们的欲望实现方式正是由这一"他者"所决定.可以说特罗洛普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社会性,通过人物塑造,他的小说世界成为一幅展现维多利亚时期社会与文化方方面面的广阔画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小说中人物尹雪艳、王琦瑶等美丽女子为例,浅谈美丽女人为什么会有"不美"人生.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故事意识和小说理念从创作初期就交织纠缠在一起,并在他以后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出悖论关系.作为一个"文体家"的定位正体现在沈从文的故事模式及其与小说理念的悖论式的内景中.20世纪30年代成熟期的沈从文往往在小说中自觉而且刻意地营造一种讲故事的语境.对故事语境的自觉,同时体现的是自觉的小说意识.沈从文的创作因此既表现出由故事形态向现代小说模式演化的渐进历程,又表现出对叙事意义的艰难探寻,最终以其对"叙事,,的自觉超越了"故事"与"小说"的二分,呈现出某种本体性.审视30到40年代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一个乡下人是怎样从乡土闻到都市,逐渐在大学体制中变成一个孤独的都市现代人,最后作为一个曾经的"讲故事的人"走向"死亡"的象征性过程.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广东珠三角在短暂的"扭工(广东方言,即"稳工",找工作的意思,编者注)难"之后,"用工荒"开始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是,春节过后民工返城高峰没有出现,"招工难"却日益严重,让许多企业始料不及."用工荒"何时能够结束,也成为当前物业管理行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柳丝吐绿,春燕衔泥".看到这么优美的诗句,大多数人脑海中会自然浮现出春意盎然的美景.可如果你问河北衡水供电公司的王红军,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由杆塔上鸟窝引发的线路事故.作为一名电力线路维修职工,他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鸟儿"搬家".别看这活儿不大,可处理起来也挺麻烦.不过最近他发明了一种"秘密武器",可以轻松拆除杆塔上的"违章建筑".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讽刺作家,他没有像其他的讽刺作家一样对啼笑皆非的事件加以大肆渲染,对荒唐可笑的人物投注鄙夷和不屑.他对作品中的大多数人和事倾注着深切的感情,但这并没有削弱毕飞宇小说的讽刺性和通过小说展示出来的讽刺艺术感染力.代表作<青衣>的讽刺性是从叙事语言和小说情节两方面呈现出来,调侃式和温煦式两种讽刺方式构成了毕飞宇独特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6.
制作机器人,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这里我将根据经验列出一些常用的工具,主要是为我们这里所讨论的DIY活动所准备的,基本都是属于一些"轻武器"(就连锤子都没有算在内).  相似文献   

17.
"凡有的,要给他更多,让他拥有比自己需要的多的多;凡没有的,就连他已有的也要夺走".这是<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也是马太效应的由来.这种富人更富,穷人愈穷的现象,正体现在我们农民工兄弟身上.  相似文献   

18.
"我没有从大学毕业.……我在里德大学待了6个月就退学了,但之后仍作为旁听生混了18个月后才最终离开.我为什么要退学?……我愚蠢地选择了一所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我的养父母都是蓝领阶层,他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面.  相似文献   

19.
成都大学邓经武教授,是著名的巴蜀史研究学者.他的新著<六百年迷雾何时清---"湖广填四川"揭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全书共13章52节,连同后记26万字.  相似文献   

20.
我恨她,每当我看到镜子里面额头上的疤痕,我都会咬牙切齿地告诫自己:永远也不要回到那个穷乡僻壤,永远也不要再见到她,我恨她. 可是,当接到妈妈的电话后,我却飞奔去了火车站,坐上了通往"穷乡僻壤"的火车.我看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她,心里一阵绞痛.当年"穷凶极恶"的她终究斗不过时间这匹恶狼,骨瘦如柴的她安静地躺在炕上,没有了早年的威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