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传雅  徐维 《特殊钢》1995,16(1):29-33
研究了渗扩氮等温淬火对Cr7Mo3V2Si钢硬度,组织,韧性和含氮硬化层扫描断和口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Cr7Mo3V2Si钢制冷作模具复合强韧化处理后的使用寿命提高1倍,且破坏形式得改善。  相似文献   

2.
徐维  王莎莎 《特殊钢》1995,16(3):19-23
研究了淬火加热温度,渗扩氮冷待淬火对60Si2Mn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和亚结构的影响;对60Si2Mn钢制六角螺母冲头进行了寿命试验,采用模拟理想冷却曲线设计的方便易行、节能省时的渗扩氮冷待淬火强韧化热处理,冲头的使用寿命可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电弧炉炼钢中的脱磷泡沫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力军  张建英 《化工冶金》1994,15(4):355-358
工厂试验证明泡沫渣工艺可使15t电弧炉冶炼45^#钢和60Si2Mn钢的电耗下降38.5kWh/t,约下降了7%。经过对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合理的造渣工艺、吹氧工艺以及配碳量有助于实现泡沫渣埋弧,提高脱磷效果以及降低冶炼电耗。  相似文献   

4.
龙杰  王福明 《宽厚板》2006,12(3):19-23
本文主要研究了2.25C r-1M o钢正火处理后显微组织和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相对钢的强韧性的影响,奥氏体化处理后进行冷却(加速冷却和空冷),得到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对于2.25C r-1M o厚钢板,显微组织和碳化物相的变化是造成2.25C r-1M o钢强韧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脱氧工艺对钢中B类夹杂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虹  李军 《钢铁研究》2000,(3):19-21
针对车轮钢B类夹杂物,采用4种脱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精炼能有效地降低钢中B类夹杂物,使用Si-Al-Ba终处理有了的效果,采用喂Si-Ca-Ba线及Si-Ca线工艺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证明,采用薄带铸轧技术是生产超级强韧钢的有效途径。探索了铸带在后续热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机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开发孪晶强韧化钢的薄带铸轧及后处理制备技术,确定了孪晶强韧化钢薄带生产的最优工艺。通过拉伸实验对孪晶强韧化钢的抗静延迟断裂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化学成分及晶粒尺寸对抗静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认为添加V、Re元素可有效提高TWIP钢延迟断裂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比较了在中碳和低碳结构钢中改善其强韧特性达到超高强度钢水平的工艺措施和合金设计准则.系统地采用正交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并运用微处理技术研究了Si-Mn-Cr-Ni-Mo-V系列低碳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的成分与性能的关系,得出了反应这一定量关系的回归方程.明确了碳和合金元素对这类钢强韧特性的主要贡献,从而得出该系列钢种的最优化成份范围.文中就典型成份钢种的强韧特性和组织结构关系,分析讨论了该系列钢种强韧化的本质,指出了发展低碳马氏体型超高强度钢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低密度高强高韧热轧层状钢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能源短缺与高安全性要求,钢铁材料的低密度化与高强韧化成为高强钢的研发热点。大量报道证明,铝等元素合金化可以显著降低钢材密度,层状复合组织大幅度提高钢铁材料的韧性。在介绍国内外传统等轴晶粒高强韧钢、层状复合钢铁材料及低密度钢研发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Fe-Al-Mn-C低密度双相钢的低中等合金质量分数(4%~12%)的合金化设计和高温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几何扁平化组织调控思路,制备出具有铁素体与马氏体相间排列的层片复合双相钢组织结构的高强韧钢研发思路。初步研究结果证明,层片双相钢的组织结构设计是可行的,实现了钢铁材料的高强度化(抗拉强度为1 000~1 500 MPa)、低密度化(6.5~7.5 g/cm3)和高韧性化(室温V型冲击韧性为200~400 J),突破了传统等轴结构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制约,形成了新型层状复合结构强韧化的钢铁材料研发方向。强调未来需要对层片双相钢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对化学成分、层片组织结构参数与材料强度、韧性和材料密度关系的定量研究,深入探讨低密度层状双相钢的层状组织调控机制及其强韧化机理,为未来高强韧金属材料研发及应用开辟出创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SiMnTi钢的强化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明  徐洋 《钢铁》2000,35(9):44-46,55
研究了20SiMnTi钢经过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0SiMnTi钢经预淬火+亚温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具有良好的配合。其抗拉强度达到953MPa,屈报强度为927MPa,伸长率为20%,断面收缩率为53.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r-Ni-Si系耐浓硝酸铸造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耐蚀性、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含7%Ni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烧结钢的形变热处理作了简要评述。高温形变淬火是形变热处理的一种,它在烧结钢和粉末锻钢的生产中得到了应用。高温形变淬火显著改善烧结钢和粉末锻钢的延性和断裂韧性。文章探讨了烧结钢高温形变淬火的强韧化机理。高温形变淬火可以保留高温淬火组织上的优点,即得到位错型板条马氏体和薄壳状残余奥氏体,消除了孪晶型针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低碳微合金化非调质高强度螺栓用新钢种14MnVNTi的强韧化机理,并对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机理及强化机制进行了论述。结果证明,新钢种14MnVNTi用于制造8.8级高强度螺栓,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ML35中碳调质钢。  相似文献   

13.
由于强烈的钢水搅拌,大大加速了反应的动力学,并且促进了钢水夹杂物的排除,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本文探讨了轴承钢(GCr15)的强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杂质元素磷,硫在特殊钢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的研究表明磷在某些合金系统如AISI304不锈钢和Inconel718等高温合金中显现"强韧化'作用。本文概述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冷拉强化非调质高强度螺栓用钢LF10Mn2VTiB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环  朴相俊 《特殊钢》1993,14(6):23-26
研究了10.9级非调质螺栓用LF10Mn2VTiB钢的成份,性能及强韧化机理。该钢的显微组织由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组成,有利于提高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6.
钢铁材料基础研究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瀚 《钢铁》2008,43(10):1-0
 钢铁材料是不断发展的新材料,这获益于持续不断的基础研究。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是国内外在钢铁材料研发领域最完全的研发机构,它重视钢铁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评述了近年来钢铁材料基础研究的发展,包括提高钢材强度的基础研究、改善钢材寿命的基础研究和提高钢制部件服役安全性的基础研究等。通过这些基础研究,形成了创新性的微合金化技术、变形诱导相变理论、晶粒细化技术、在线软化退火技术、耐延迟断裂技术、抗疲劳破坏技术、氮合金化奥氏体钢技术、高韧性超高强度钢技术、热成形马氏体钢技术、核电用钢技术等。基础研究将会促进新一代钢铁材料的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近些年来水电站用钢的国内外的生产现状,分析了水电站用钢生产工艺与微观组织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均能生产出以低碳贝氏体组织为主的钢材;讨论了低碳贝氏体强韧化机制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碳化物的弥散析出是其主要的强化机制,不同形状的铁素体基体在钢板承受冲击载荷时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是其韧化机制。同时指出了水电站用钢生产过程中的不足主要是产品抗拉强度和-50℃低温冲击韧性值波动较大,超厚规格钢板厚度方向的性能均匀性需要进一步改进。最后指出了水电站用钢的发展趋势,一是需要开发更加优异的热处理生产技术来获得具有更高强度和更高韧性匹配的贝氏体钢,二是需要研究更加优异的轧制技术来细化超特厚钢板厚度1/2处的晶粒和开发优异淬火技术来提高超特厚钢板厚度1/2处的淬透性,最后需要开发先进的热处理回火设备配合优异的工艺来控制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的尺寸和分布,通过第二相和基体的协同作用使钢材具备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叶文冰 《特钢技术》2014,(1):14-16,26
分析了钢化学元素的作用,阐述了钢的特性、韧化机理。进行了热处理工艺(冷处理、时效)与力学性能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攀长钢试制的A100合金,具有非常高的韧性和强度,通过885℃油淬加-73℃冷处理加480℃时效可以得到最佳的强韧性配合;A100钢必须保持高纯度,以保证钢的塑韧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盐浴的方法模拟Q-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其结果表明,淬火配分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并随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含量降低,奥氏体含量升高,从而降低钢的强度,提高塑性,拉伸断口呈现典型的韧窝状形貌,当淬火温度为250℃时,得到最高的强塑积为26224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