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含钼双相钢DP600在不同冷却模式、转变温度和冷却速率时的显微组织转变,分析了相变后的马氏体比例和晶粒度级别,根据热模拟结果设计了DP600钢的生产工艺,并探讨了钼元素对双相钢的影响。结果表明,DP600钢在热轧组织转变时,两段式冷却工艺比一段式工艺形成的马氏体细小,且晶粒度提升1级。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过程中,存在最佳相变温度平衡点;590 ℃以上减缓DP600钢铁素体+珠光体的过冷转变速率,可以细化晶粒、增加马氏体比例。生产的DP600钢金相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马氏体比例为17%,晶粒度为11级;纵向、横向抗拉强度分别为592和620 MPa,伸长率分别为28.5%和26.5%。钼元素可以强烈抑制C- Si- Mn- Cr- Mo系DP600钢的铁素体转变,缩小铁素体转变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强度双相钢DP600热轧工艺的优化过程。通过热模拟测定了热轧DP600动态CCT曲线,制定了生产工艺参数并进行3.4 mm厚度DP600的工业试制。在分析首次试制的热轧DP600微观组织构成和力学性能基础上,对终轧温度和空冷时间进行优化,获得了合理配比的微观组织。试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热轧工艺,DP600主要由铁素体+马氏体组成,马氏体的比例在15%左右,铁素体晶粒较细小,为11.5级,产品组织均匀;横向屈服强度387 MPa,抗拉强度642 MPa,延伸率(A_(80))27%,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首次试制,完全满足双相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成分对经济型热轧双相钢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芳  郑磊 《宝钢技术》2007,(2):30-34
在试验室研究了不添加贵重合金元素的经济型热轧铁素体-马氏体双相(DP)钢的成分对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的Nb和Ti元素可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同时也可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锰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组织中马氏体的形成;适当增加硅可以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并降低延伸率.通过成分控制和配合适当的控轧、控冷工艺可满足DP600和DP800热轧双相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热轧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添加铬、钼合金元素的碳、锰、硅系的高强双相钢DP600为研究对象,选择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为研究方法测定了DP600动态CCT曲线,并模拟DP600双相钢热轧过程。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织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工艺制度下双相钢组织及织构变化规律以及对性能的影响,从中获得最佳组织配比及优化的热轧工艺参数。根据优化的中试结果,进行了热轧双相钢DP600的工业试制。结果表明,试制样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及马氏体;屈强比均小于0.65,抗拉强度均在600 MPa以上;伸长率在24%以上;其拉伸曲线均为连续曲线,无屈服点伸长,具有典型的双相钢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模拟并借助光学显微镜、SEM技术研究了双相钢的相变规律及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组织演变规律。根据热模拟结果在实验室试制出700 MPa级热轧双相钢,优化了轧制和冷却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热轧双相钢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马氏体岛,抗拉强度730 MPa,屈强比062,伸长率236%,达到了DP700级双相钢的性能要求,并讨论了热轧卷取温度对双相钢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厚度为1.8 mm热成形钢T1500HS与厚度为1.3 mm的DP600钢板电阻焊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母材、热影响区到焊核区域,T1500HS侧的微观组织依次为:马氏体/回火马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细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DP600侧微观组织依次为:铁素体+少量马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细小铁素体+马氏体/马氏体+少量铁素体/板条状马氏体。由于各区域微观组织的变化,在显微硬度测试中可观察到DP600侧自母材、热影响区到焊核中心硬度呈增加趋势而在T1500HS一侧,硬度自母材、热影响区到焊核中心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降低的特点,其在热影响区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吴迪  李壮  吕伟 《钢铁》2012,47(8):36-38,40,42
通过实验室热轧机组的控轧控冷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参数对超高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温度终轧,轧后不同方式冷却,抗拉强度几乎都在1 000MPa以上,屈强比在0.54~0.62之间,伸长率在13%~17%之间。铁素体晶粒随终轧温度降低和冷却速度加快而细化;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量增多。经800℃终轧后层流冷却至560℃左右空冷,由于铁素体晶粒细化,组织中大量的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少量的孪晶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抗拉强度达1 130MPa,伸长率达16%,强塑积达到18 080MPa.%的最高值。控轧控冷获得以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为主并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使试验钢具有了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C Si Mn Cr Mo系600 MPa级热轧双相钢的组分,设计了不同硅质量分数(0.55%和1.17%)的两种试验钢。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两种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硅质量分数对试验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影响,并研究了硅质量分数对短流程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w(Si)=1.17%,w(Si)=0.55%使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40~50 ℃,明显缩短了铁素体转变的孕育期,并增加了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在CSP线上生产时,低硅钢的终轧温度可控制为820~830 ℃,低的终轧温度使铁素体相变时间增加2.2 s左右,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后续相变过程中可避免非马氏体组织的出现。因此,低硅钢适合在CSP短流程线上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钛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终轧温度对组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可行的工艺窗口,并进行了验证性热轧实验.在冷却速率小于5℃·s-1及温度在625~725℃时,实验钢可以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及马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幅度不大.同时,当终轧温度较高时,铁素体显微硬度增加,析出强化作用增加.当终轧温度及缓冷温度分别为840℃及700℃时,获得了抗拉强度为672 MPa及屈强比为0.61的性能良好的热轧双相钢.经计算,铁素体组织中析出强化量为78.5 MPa.  相似文献   

10.
根据鞍钢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线的实际条件,通过采用合理的微合金化成分设计以及控轧控冷技术,开发出了600 MPa级C-Si-Mn-Cr热轧双相钢。钢板组织主要由大量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其力学性能良好,抗拉强度达到600 MPa以上,屈强比低于0.70,延伸率A80大于19.0%,n值高于0.15,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洁净钢与零夹杂物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洁净钢的生产历史及近下来所采用的生产方法和超洁净的生产,另外还对零夹杂物钢提出了设想与展望,作者认为,随着炼钢工艺的飞速发展,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原材料纯度的改善和生产管理的加强,零夹杂物钢将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金属材料而保钢铁材料在工业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何建中 《包钢科技》2018,44(3):1-8,12
文章介绍了钢结构用钢、钢结构产品类别、钢结构用钢标准及国内钢结构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了钢结构及钢结构用钢的发展趋势,提出制钢企业如何在流程、产品、标准以及延伸产业上满足用钢企业的要求,以促进钢结构用钢和钢结构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八钢120t转炉、1750mm热轧生产线开发生产B510L级汽车大梁钢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状况,并对其工艺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工艺改进及控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喷射成形焊接高速钢与不锈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M2高速钢与不锈钢(18-8)的喷射成形焊接工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SEM/EDX研究了焊接面的合金元素分布和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用喷射成形焊接高速钢和不锈钢有良好的工艺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鞍钢三炼钢生产的IF钢质量,对三炼钢转炉-RH精炼-连铸生产IF钢的工艺过程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试生产中RH真空精炼过程[C]含量过高,浇铸过程中增碳、二次氧化比较严重,经改进调整之后,铸坯中w(C)在30×10-6左右,w(N)在25×10-6以下,w(T.O)在20×10-6左右,达到了较高的洁净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钢超细晶粒钢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本钢生产的几种超细晶钢的研制开发情况。在普碳钢成分的基础上开发出CX400和CX500高性能超细晶钢;在09CuPTiRE和SPA-H两种耐候钢的基础上开发出Cu-P-Ti-RE系和Cu-P-Cr-Ni系超细晶耐候钢。生产实践表明,几种超细晶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热连轧生产工艺可行,晶粒明显细化,综合性能良好。产品成功应用于汽车结构件、铁道车辆和集装箱的制造。  相似文献   

18.
电池壳钢用于生产电池钢壳,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品质要求的精密冷轧产品,同时具备高速、深冲与减薄拉伸工艺、严格外观质量要求的产品。文章结合薄板厂现有技术装备特点,从成分设计、组织性能、生产工艺等方面制定方案,针对薄规格轧制稳定性、厚度偏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进行攻关,试制产品实物质量完全符合客户需求,丰富了公司的钢铁产品种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O、N分析,夹杂物图像分析仪、大样电解、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典型工艺钢种钢中全O、N含量和工序过程夹杂物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形态、分布,分析钢中最终夹杂物表现形式主要为小颗粒的MnS、铝酸钙、少量的硅酸盐和块状Al2O3,通过强化转炉脱氧合金化工艺控制、精炼过程吹氩与造渣控制及脱硫和钙处理操作、全程保护浇注,钢水中O含量平均降低20%以上,N含量降低10%左右,铸坯中夹杂物含量降低了3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