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铈富集物为原料制取稀土抛光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研究了以氟碳铈矿加碳酸钠焙烧-稀盐酸浸出工艺所得的铈富集物为原料,直接制取高效稀土抛光粉的适宜工艺,研究了焙烧条件对抛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所得铈富集物在800℃下焙烧3h制备的稀土抛光粉(简称L-2型),其抛蚀量为37.4mg/10min,比以上述原料在500℃下焙烧所得抛光粉(简称L-1型)的抛蚀量提高近一个数量级。用粒度仪、SEM、XRD等分析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检测,得出L-2型抛光粉的d50=1.94μm,颗粒均匀,物相组成主要为面心立方CeO2。所得研究结果为采用该工艺制取稀土抛光粉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通过稀土改善65#钢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65#钢添加稀土后点蚀敏感性明显降低,点蚀电位提高50mV ̄70mV;坑孔扩展速率明显下降;在宏观阴极极化-600mV的条件下,耐蚀率提高50% ̄150%。  相似文献   

3.
以稀土总量为95%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为原料,用尿素-氨水在热水溶液中调pH值共沉淀法制备了混合稀土氧化物微细粉末。初步探讨了制备工艺中的有关影响因素;对粉末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制得了粒烃为1 ̄1.5μm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微粉。  相似文献   

4.
混合稀土氧化物微粉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氨水调pH共沉淀法制备混合稀土氧化物微细粉末。初步探讨了制备工艺中的有关影响因素,对粉末进行了热重、差热、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条件下,制得了粒径为1~2μm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微粉。  相似文献   

5.
西南稀土矿的矿石性质及分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南稀土矿的矿石性质及分选工艺.原矿风化强烈,产生大约20%的黑色风化物矿泥。-矿石中可工业利用的稀土赋存形式有矿物相和胶态相。矿物相稀土以氟碳铈矿为主,占96%以上,重选或重浮选联合工艺可得到REO30%,50%和60%的氟碳铈矿精矿,稀土回收率65%。胶态相稀土则吸附在Fe-Mn非晶质氧化物矿物上,用热盐酸浸出,氨水除杂,草酸沉淀回收稀土,稀土回收率74.3%,并副产铅。矿石和黑色风化物中稀土都强烈选择铈族稀土,∑CeO2在90%以上,且CeO2>La2O3>Nd2O3。  相似文献   

6.
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控速淋浸浸出液制备晶形碳酸稀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控速淋浸工艺是应用于我国南方风化壳积型稀土矿浸出的一种新型工艺,其突出特点是浸出液稀土浓度高,杂质含量低,本文对不同组分,不同浓度的该工艺现场浸出进行了碳酸氢铵除杂试验,碳酸稀土沉淀条件试验以及晶形碳酸稀土的制备试验,取得了良好结果,对控速淋浸-碳铵沉淀工艺和矿山现行的池浸-草酸沉淀工艺的比较可知,前前比后者产品成本费可下降70%。  相似文献   

7.
稀土-锌合金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产稀土-锌合金的熔融电解法及其工艺条件。试验表明,采用锌液体作阴极,在熔盐电解过程中,控制阴极电流密度为3.37A/cm^2,电解温度为760 ̄790℃,稀土氯化物浓度为28-32%,通过搅拌阴极,可得到稀土含量为8%左右的稀土-锌合金。  相似文献   

8.
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测定钢中的稀土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大量铁存在时间EDTA做隐蔽剂,选择658nm波长,用偶氮氯膦-mA(CPA-mA)的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钢中的稀土总量,在试验条件下偶氮氯膦-mA与各等量的单一稀土配俣物的吸光度基本接近,此时,各等量稀土配合物之间吸光度的差别也大大小于用草酸做隐蔽剂时的差别,从而减小了由于试样中各稀土元素的配合分未知而引起的测定误差。  相似文献   

9.
共沉淀法制备Sb2O3—SiO2复合阻燃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共沉淀法获得了Sb2O3-SiO2超细粉末,比表面为24m^2/g,计算粒径为0.099μm。粉末X光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非晶结构。本文详细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比表面的影响,并给出了制备Sb2O3-SiO2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阐述醋酸稀土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主要介绍二步法制备醋酸稀土的工艺流程,并对结晶母液处理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针对醋酸稀土现有制备工艺存在的工艺复杂、杂质含量不稳定、产品均一性不佳、能耗大、成本高以及结晶母液处理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一步法直接制备醋酸稀土的新工艺思路,拟实现整个制备工艺过程连续闭路式运行和零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从超细粉末制备、喂料准备、注射工艺、烧结工艺和热等静压处理等方面研究了超细纯钨粉以及超细稀土氧化物弥散增强钨粉的金属注射成形技术,利用该技术制备了聚变装置中的钨零部件,并对这种超细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钨零件的微观组织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细纯钨粉零件相对密度可达98%以上,平均晶粒尺寸10~15 μm,500℃以上的热导率与锻造钨零件相当;超细稀土氧化物弥散增强钨粉零件相对密度可达99%以上,平均晶粒尺寸3~5 μm,抗热冲击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A series of rare earth bulks with the ultrafine nanocrystalline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applying an "oxygen-free" (an environmental oxygen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0.5 ppm) in-situ synthesis system, where the inert-gas condensation was combined with the spark plasma sintering technology into an entirely closed system.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epared ultrafine nanocrystalline bulk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raw polycrystalline bulk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i...  相似文献   

13.
Synthesis of rare earth sulfides and their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are earth sulfides were systematically synthesized via the sulfurization of their commercial oxide powders using CS2 gas to shorten sulfurization time, and their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were investigated. The appropriate sulfuriza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For the rare earth sulfides with the same crystal structure, the sulfurization temperature showed increasing tendency with the decrease of rare earth element atomic radii. Th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rare earth sulfides did not depend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rare earth sulfides, but on the 4f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rare earth element.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optical band gaps of rare earth sulfides were irregular, and the values ranged from 1.65 to 3.75 eV.  相似文献   

14.
掺杂复合稀土氧化物的钼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掺杂一种(以下简称:单元)或一种以上(以下简称:复合)稀土氧化物的钼粉、坯条及不同温度退火丝材的性能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稀土同单元稀土一样,都能提高钼丝的再结晶温度,复合稀土钼丝表现出优异的高温退火强度,并具有比同含量的单元稀土钼丝更高的延伸率,具有更好的成型性和加工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前驱体对氧化稀土的影响,以碳酸氢钠、碳酸氢铵、草酸为沉淀剂,氯化镧为镧源,制备了相应的前驱体,并焙烧获得了氧化镧。以TG、XRD、FT-IR、粒度分析、SEM和ICP为分析表征手段,探究前驱体对氧化镧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驱体焙烧时,均存在3个失重阶段,分别对应水(结晶水和吸附水)的脱离,部分CO2的脱离,CO2进一步脱离,直至质量不变,形成了稳定的最终产物,经XRD检测得出最终产物为氧化镧;上述沉淀剂反应后获得的前驱体中位径D50分别为43、113、200 μm,前驱体焙烧后可获得形貌分别为椭圆形、表面絮状和球形的氧化镧,其中位径D50分别为12、40、52 μm,La2O3含量依次为95.21%、95.92%、97.09%。以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得的碳酸稀土和氧化镧的结晶度和粒度均小于以草酸为沉淀剂制得的前驱体及氧化镧,其原因是碳酸稀土的ksp小于草酸稀土的ksp,使得碳酸稀土反应速度更快,造成阴阳离子聚集成核,再进一步沉积成沉淀微粒的聚集速度大于构晶离子定向排列的速度,因此形成了无定形的小颗粒蓬松絮状物。最终产物的结晶度、粒度、形貌等均与其前驱体有关,前驱体在结晶、粒度方面的优异性将会在最终产物中体现出来,说明前驱体对最终产物在结晶度和粒度上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16.
稀土高温钼板室温塑韧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稀土高温钼板坯和纯钼板坯经锻造开坯之后进行热轧与交叉换向温轧成1.0mm的薄板,通过研究其高温退火后的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高温钼板比纯钼板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高很多,掺杂稀土氧化物能显著地提高纯钼板的室温韧性和再结晶温度,由此探讨了弥散质点二维定向分布对稀土高温钼板微观组织形成和优异室温韧性的作用。弥散质点与位错的交互作用,阻碍了晶界沿径向的运动,稀土钼板显示出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论稀土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稀土材料产品进行了概述,并与世界水平进行对比叙述了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荧光粉、稀土钨电极的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对发展稀土新材料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以偏钨酸铵(AMT)、柠檬酸和硝酸铈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稀土CeO2掺杂纳米钨粉。通过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法(BET)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体的合成工艺、物相、颗粒形貌和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pH值为1时,还原后的粉体颗粒呈准球形,无团聚,稀土元素以CeO2形式存在且均匀地分布在钨粉中,平均颗粒粒径为80nm左右,满足制备高性能掺杂稀土氧化物亚微米结构浸渍阴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稀土和稀土氧化物对钨铜电触头材料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添加不同含量稀土和稀土氧化物的W-Cu电触头材料,比较稀土和稀土氧化物对W-Cu合金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组织形貌。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单质较添加稀土氧化物更能提高W-Cu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及导电性能;而且W-Cu合金中最适宜的稀土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  相似文献   

20.
氧化铝赤泥盐酸浸出稀土元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克勤  宋嘉伟  高燕  姜武 《稀有金属》2012,36(4):676-680
在用盐酸浸出氧化铝赤泥提取氧化钪的过程中,稀土元素镧,铈,钕也一同浸出,进入到浸出液中。研究了拜耳法赤泥盐酸浸出稀土元素镧,铈,钕的过程。研究了浸出温度、酸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稀土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稀土浸出率的因素依次是浸出温度,盐酸浓度,配料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当接近沸点109℃浸出时,镧、铈、钕浸出率提高最快。盐酸酸度在4~5 mol.L-1时,浸出率升高较快,5~7 mol.L-1时,缓慢提高,当超过7 mol.L-1时,镧、铈、钕的浸出率基本不变化。当液固比为4.0时,镧、铈、钕元素的浸出率较低,仅为60%~75%之间,当液固比提高到5.0时,稀土元素的浸出率升高较快。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氧化稀土的浸出率从60~180 min时,缓慢提高,在180 min时达到最大值,超过180 min后,变化不大。在温度为沸点(109℃),液固比6.0,时间180 min。盐酸浓度7 mol.L-1的条件下浸出,赤泥中La,Ce,Nd的浸出率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