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铀矿冶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铀尾矿(渣)的大量堆积,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铀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针对铀污染的修复技术层出不穷,实践证明只使用传统物理化学方法修复铀污染有时很难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并且修复成本通常非常昂贵。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出现,为铀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更绿色,经济,高效,稳定的手段,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对现阶段铀污染的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重点综述了铀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接着介绍了铀污染微生物修复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铀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目前铀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为铀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汞污染作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已广泛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汞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日趋严重,这使得人们越发关注对汞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掌握当前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环境介质(大气、水和土壤)中汞的来源及汞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基因工程修复和纳米修复5个方向具体阐述了当前各种汞污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适用场景,并对各修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对汞污染修复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针对铀矿周边土壤污染修复问题,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具备高效性、环保性优点,能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Gi)可与大多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利用Gi接种黑麦草根部修复铀污染土壤。设置Gi接种黑麦草根部与未接种组对照,在不同浓度(18.74、52.15、112.40、202.40mg/kg)铀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模拟,探究Gi对黑麦草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强化过程。结果表明,所有铀处理组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均大于50%;生物量显著提升,202.40mg/kg铀处理组中黑麦草地上部分、根部的生物量提升幅度达86%、136%;铀含量、生物富集系数以及吸收氮、磷、钾元素含量均显著提升,但转运系数均低于未接种处理组,说明Gi增强植物根部对铀的富集固定作用,抑制铀由根部向茎叶转移。综上所述,Gi可以增加宿主植物对铀金属毒性的抗逆能力,强化铀污染土壤的植物根部对铀的固定过程,有效提高黑麦草对铀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4.
尾渣库运行期间和退役治理后仍存在尾渣返酸问题,其渗水需处理后排放。目前各类渗水处理技术多属末端处理,而源头控制技术在治理成本、治理周期、治理效果持续性等方面更具优势。尾渣的石灰中和处置是污染源头控制技术之一,其存在效果稳定性差等不足。研究了含铀尾渣渗水的微生物源头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尾渣中的污染组分有利于微生物发挥作用;筛选出的功能微生物对铀的溶出抑制率可达89.4%,尾渣渗水中铀质量浓度始终维持在0.05 mg/L以下;对于含铀尾渣的处理,微生物抑制技术显著可行。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处理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而微生物处理法是最广泛使用且处理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对重金属污染形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修复处理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理,着重介绍微生物在修复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微生物修复的方法和效果,归纳总结了使用不同方法处理重金属污染的优缺点,引用国内外成功处理案例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文中对生态环境中重金属的来源、特征以及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铬污染的微生物吸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铬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含铬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铬污染的修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微生物在铬污染的生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因铬污染修复过程中环保有效,安全可靠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相关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首先简述了铬污染危害及传统处理技术,重点综述了微生物作为生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分别详述了典型细菌,真菌,酵母和藻类吸附Cr(VI)污染物的机理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微生物吸附Cr(VI)过程中铬浓度,赋存状态,微生物营养类型,培养条件及代谢产物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以微生物作为生物吸附剂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合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选育高效工程菌、开展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等方法提高微生物对铬污染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面积伴随着生物质燃料的广泛应用不断增加,污染程度亦随之增强,研究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已刻不容缓.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和化学修复具有费用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则是其中最为高效、最具市场潜力的修复技术.详细介绍了微生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并展望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和人体健康。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其中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被认为是改善重金属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就近年来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评述,总结了近5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与植物间形成联合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此外,微生物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性、降低重金属毒性、促进植物生长等方式增强植物修复重金属的能力。由于污染环境的复合性和复杂性,未来植物-微生物-金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开发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新技术开发将会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铀矿石中,具有层间离子交换容量大、层间电荷高、片层径厚比和比表面积大等特征,在整个铀生产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黏土矿物颗粒细小,遇水膨胀,会造成采冶系统的堵塞,对铀矿浸出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利用黏土矿物对各种金属离子、放射性金属、原油及有机质的强吸附作用,可对采铀过程造成的污染,包括铀元素的泄漏,以及其他重金属如铅、铜、镉污染进行治理。当前黏土矿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研究层面,缺乏大规模应用。今后研究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究铀矿浸出过程中黏土的产生机理,避免浸矿过程中大量黏土的生成,并扩大黏土在矿山环境修复方面的使用范围,在铀矿山环境修复过程中可以考虑有效利用地层中广泛存在的黏土矿物,对铀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开展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核素导致的土壤污染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铀矿山生产引起的矿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环保行业研究热点。铀矿区核素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等。土壤挖掘、覆盖和清洗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首选方法,可发挥拓展污染场地的实际利用功能。对复杂的污染场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作用,制定具有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的不同的修复技术方案,成为铀矿区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主流选择。系统总结了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理论、作用机制和发展现状,探讨对不同场地修复需求制定特定的修复方案路径,展望铀矿区核素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制定方向,为铀矿区放射性核素铀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结构、功能、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极大地减少农作物产量,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发了数种土壤修复技术。探讨了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适用性,提出了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联合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显著,土壤污染不仅对整个土壤圈层造成危害,而且对其它各大圈层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其污染源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2大类,所涉及到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Hg、Cd、Pb、Cr、As、Zn、Cu、Ni等元素,如何有效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国内外土壤修复研究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阐述,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生态修复以及联合修复技术,阐述各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应用实例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其中最为常用的修复手段为生物修复,而联合修复因具备其它单一修复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可以作为今后在土壤修复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受污染土壤的治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我国部分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底泥重金属处理研究进展和成果,并详细阐述了重金属去除的生物修复法.同时,结合重金属污染因子去除效率、处理成本以及环境安全性等问题,笔者提出生物修复法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法,今后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河流底泥重金属的处理和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Toxic metal pollution of waters and soils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most conventional remediation approaches do not provide acceptable solutions. The use of specially selected and engineered metal-accumulating plants for environmental clean-up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called phytoremediation. Three subsets of this technology are applicable to toxic metal remediation: (1) Phytoextraction--the use of metal-accumulating plants to remove toxic metals from soil; (2) Rhizofiltration--the use of plant roots to remove toxic metals from polluted waters; and (3) Phytostabilization--the use of plants to eliminat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oxic metals in soils.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toxic metal uptake, translocation and resistance as well a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hytoremedi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色金属种类与产量众多,有色金属矿区的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介绍了有色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点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不同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客土法、换土法、玻璃固定化、热脱附技术适合小范围内的土壤修复。土壤淋洗、化学稳定化修复效率较快,但因为要外加药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比于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更加具有经济性环保性,适合用于工程上大规模的修复,有利于矿区生态长久地发展。同时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色金属矿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