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硝酸稀土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次数:4
|
|
|
|
|
张传慧 谢惠安 孙家美《稀土》,1990年第2期
|
|
本文在探索了硝酸稀土对啤酒酵母效应初探(稀土1988年第5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稀土溶液对酵母菌菌落生长大小的生物效应,
|
2.
|
稀土元素对固氮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
|
|
|
|
刘庆城 许玉兰《稀土》,1986年第1期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稀土在工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对稀土的生物效应也有不少研究报道,并认为大田作物有增产作用,但对稀土作用
|
3.
|
对稀土生物效应的细胞生物化学机制的评述 被引次数:4
|
|
|
|
|
袁伏中 何梅英《稀有金属》,1995年第19卷第6期
|
|
从细胞角度综述了稀土生物效应机理研究的现状。稀土与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受体蛋白及代谢蛋白、细胞质中的酶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间都存在相对作用,表明了稀土对生物的作用是多途径的。同时,细胞核及核外区域对稀土存在不同的敏感浓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稀土对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共同作用的假想模型,并用该模型解释了稀土应用效果的稳定性、突发效应及稀土毒害诸问题。为稀土生物应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
4.
|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
|
|
|
周爱群 陈梦 李志华《广州化工》,2008年第36卷第1期
|
|
近十几年来,有关稀土与氨基酸固体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研究稀土与氨基酸的作用,可为了解稀土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作用,进而了解稀土的生物效应提供理论基础.该文对稀土-氨基酸体系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
5.
|
稀土的生物效应 被引次数:20
|
|
|
|
|
童世沪 卢国锃《稀土》,1987年第4期
|
|
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因而近年来稀土的开发和利用有了很大发展。随着稀土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医药学方面的广泛应用,研究稀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巳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因此进行稀土的应用研究和生物效应研究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国外对稀土的生物效
|
6.
|
外源稀土是入动物体内的途径、分布、代射及毒性
|
|
|
|
|
郭战勇 张宇生 张宏江《稀土》,1997年第1期
|
|
外源稀土是入动物体内的途径、分布、代射及毒性郭战勇(世钢稀土企业集团包头014010)张宇生张宏江(包钢稀土研究院包头014010)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多年来,随着稀土在动物和医学方面的应用日益深入,人们对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
|
7.
|
稀土不同拌种剂量对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次数:3
|
|
|
|
|
崔文华 赵玉荣《稀土》,1994年第1期
|
|
本文以玉米稀土拌种不同剂量的试验、示范结果,讨论了稀土对玉米作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生物性状和产量效应的影响,提出了稀土拌种以每千克种子用稀土4g的适宜剂量.
|
8.
|
稀土对作物增效因子的研究 被引次数:28
|
|
|
|
|
宁加贲《稀土》,1994年第1期
|
|
稀土对作物增效因子的研究宁加贲(湖南省稀土农用研究中心长沙410125)稀土对生物所存在的作用效应,尽管还未弄清其全部过程,但研究与生产应用所取得的效果已成为不可怀疑的事实。1稀土对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对农作物来说,稀土的增效作用首先是促进种子发芽。在...
|
9.
|
稀土对藻类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
|
|
|
|
陈爱美 施庆珊 谢小保 黄小茉 陈仪本《稀土》,2014年第4期
|
|
从藻类的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两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关于稀土对藻类生物效应的研究结果,目前研究表明,稀土对藻类的生物效应与稀土元素的种类和藻类的品种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对更多的藻种开展研究是有意义的。现有的结论多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建议应充分涉及环境因素对该生物效应的影响及其规律,同时,进一步完善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该生物效应的认识。
|
10.
|
稀土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
|
|
|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
|
我国稀土矿山长期以来的无序开采甚至盗采现象致使稀土离子及其化合物不断进入到土壤、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稀土元素具有毒物刺激效应(Homesis效应),进入环境后影响动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其造成的潜在危害引起了研究者对稀土生物效应的重视.文中从稀土元素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入手阐述其生物效应,概括了微生物应答稀土元素的胁迫反应,微生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稀土作用的可能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微生物在稀土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及其面临的挑战.
|
11.
|
稀土对生物机体剂量效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6
|
|
|
|
|
邱关明 李幼荣 陈石燕 周兰香 李伟 张明《稀土》,2003年第24卷第1期
|
|
综述了稀土元素对生物机体剂量效应的机理 ,从稀土对细胞质膜、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Ca M水平调节的作用到对蛋白质、DNA的影响等不同层次和水平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稀土在生物学领域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12.
|
稀土对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效应的研究 被引次数:13
|
|
|
|
|
秦仲春 魏光平 张宇生 张宏江《稀土》,2001年第22卷第6期
|
|
本文利用浸种、拌种进行了硝酸稀土对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营养物质积累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0×10-6稀土溶液(以稀土氧化物计)浸种,能极大地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后,幼苗生长健壮,出苗多,生物量增加,同时叶绿素、糖份、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以1g硝酸稀土(以稀土氧化物计)拌1kg种子进行播种,得出同样的结论.可见,稀土的应用有利于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
13.
|
稀土微肥的远期生物效应实验初报
|
|
|
|
|
穆传杰 施渭龙 钟戈扬 段翠莲 夏秀英《稀有金属》,1982年第3期
|
|
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在体内的代谢,毒理学作用已有广泛的研究和评述。为了配合稀土的农用实验,我们开展了稀土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生长、生殖、致突变和致畸等远期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本文报告的为其部份结果。
|
14.
|
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次数:3
|
|
|
|
|
张泉平 杜海燕 孙家跃 肖阳《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第34卷第6期
|
|
综述了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特性、有机配体研究、共荧光效应以及相关的发展情况,针对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在分析化学、生物、医药、科研实践等中的不同实际应用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对它的发展前景作出了良好的展望.
|
15.
|
稀土生物效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38
|
|
|
|
|
郑海雷 赵中秋 张春光 冯金朝 苏明佳《稀土》,2000年第21卷第4期
|
|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对稀土生物效应所进行的广泛研究及其所取得的一些结果。在稀土农用方面、稀土离子在非细胞溶液体系中和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的行为、稀土元素在动植物细胞的定位、稀土元素和脂质体与细胞膜膜脂关系的一些研究结果、稀土离子对质膜 ATPase活性研究的一些结果以及稀土元素对细胞信使物质含量及传导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及可能的生理作用 ,为稀土在农业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16.
|
PVC塑料稀土复合热稳定剂的研制 被引次数:14
|
|
|
|
|
曾冬铭 许志惠 舒万艮 刘又年《稀土》,2001年第22卷第1期
|
|
本文制备了柠檬酸稀土、月桂酸稀土、硬脂酸稀土和苹果酸稀土,对各稀土产品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发现苹果酸稀土的热稳定性最好,其长期热稳定性与有机锡相当。并用苹果酸稀土与硬脂酸锌进行复配,发现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
|
17.
|
电磁辐射的生物医学效应 被引次数:3
|
|
|
|
|
郝晋《山西电子技术》,1997年第6期
|
|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电磁射生物效应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电磁辐射对各种生物系统的影响及生物效应研究的影响因素。
|
18.
|
稀土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
|
|
|
|
韩冰《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第34卷第23期
|
|
随着稀土在工农业的应用日渐扩展,稀土也广泛进入了生态环境,并且由食物链等渠道进入体内,因此稀土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稀土近期和远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一些科研院所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稀土的某些生物学效应,为我国稀土元素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而且应当充分发挥我们这个稀土大国的优势,充分利用我们的稀土资源,进一步研究稀土的有益效应,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促进人类健康,繁荣市场经济,开辟稀土应用的新领域。
|
19.
|
回顾“十五”展望“十一五”包头稀土研究院再创辉煌
|
|
|
|
|
程宝杰《稀土信息》,2006年第8期
|
|
随着稀土的开发应用,稀土在高技术新材料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触角逐渐伸向被当代科学家确认的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空间和海洋六大新科技群。稀土突出的应用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稀土、研究稀土、开发稀土。作为国内最大的稀土研究院在“十五”期间对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
20.
|
中国稀土矿稀土配分特征
|
|
|
|
|
《稀土》,2016年第1期
|
|
稀土矿床分为矿物型和风化型两种:我国著名的矿物型稀土矿有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矿、四川攀西冕宁稀土矿和山东微山稀土矿;风化型稀土矿有信丰型稀土矿、龙南型稀土矿和寻乌型稀土矿。对矿物型稀土矿的矿物组成和稀土配分研究发现,它们主要的稀土矿物为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强烈地选择轻稀土配分,轻稀土配分La+Ce+Pr+Nd大于95%。风化型稀土矿中的稀土主要以水合或羟基水合离子吸附于黏土矿物上,稀土配分主要选择中重稀土配分,约占90%,该类型中稀土Sm+Eu+Gd+Tb+Dy配分和约为15%,重稀土配分Ho+Er+Tm+Yb+Lu+Y约为29%,少量选择重稀土配分型,约占8%,其该类型重稀土配分约为75%。从原岩到风化壳矿石,再从风化壳矿石到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提取产品,稀土配分存在富铕效应和铈亏效应。该结果不仅有利于制定稀土矿的选矿和混合稀土的分离工艺,而且为揭示稀土矿稀土迁移富集成矿规律起到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