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应用精准设计原理,依据产品大纲,在细分钢种和规格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板带型钢厂单条生产线炉机匹配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模型以投资少、炉机产能差距小、转炉实际作业率高以及连铸机加权平均拉速水平高为优化目标.通过改进的分层序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单一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提出了炼钢厂转炉一连铸区段炉机整体配置方法.基于国内某新建钢厂的产品大纲,利用模型验证了其炼钢车间的设计是较优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炼钢厂生产组织优化和动态有序运行,提出科学合理的周转钢包数量计算模型。以Q炼钢厂为研究对象,解析钢包周转模式,根据炼钢厂运行的“炉机匹配”原则,基于甘特图分析了转炉-连铸生产节奏与周转钢包数量间的关系,提出一定炉机匹配模式下的周转钢包数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缩短钢包周转柔性时间和浇次间重合时间,均可减少周转钢包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炼钢厂普遍存在多钢种生产的复杂组织模式,生产组织中\  相似文献   

4.
国内某炼钢厂为保证浇注周期较短的2号连铸机连浇,多座转炉需同时向该连铸机供应钢水,导致炉 机对应关系不明确,生产组织难度较大。通过对该厂炼钢 连铸过程的工序作业周期与生产运行模式进行解析,在保证连铸机连浇的基础上,探究合理的炉 机对应关系,改善该厂的生产顺行。结果表明,在“一一对应”运行模式下,2号连铸机最大连浇炉数仅为6炉;而在“定炉对定机”运行模式下,若适时接受3号转炉冶炼的钢水,2号连铸机最大连浇炉数可延长至19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连铸机“柔性”的优化和钢水供应的合理调配,2号连铸机可满足实际生产的连浇要求。此外,运用“炉→机”匹配度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炉 机对应关系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广锰矿直接还原技术在转炉内的使用,对转炉终点条件下锰矿的热分解、熔融还原和渣钢间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力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国内外转炉锰矿直接合金化锰的平衡状态。结果表明,在转炉终点时刻,锰矿以MnO形式存在于渣中;锰在渣钢间的平衡主要以铁、锰竞争氧化的形式存在;理论计算锰分配比和实践生产数据有相同的趋势,且计算值大于实践生产数据;高温、高碱度、高w([C])、低w((TFe))可以降低锰分配比;渣量越小,锰收得率越高。此外,讨论了进一步提高转炉锰收得率的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6.
7.
8.
基于烟气分析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的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锟  刘浏  何平  刘伟 《炼钢》2009,25(1)
研究了基于烟气分析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的不同算法. 针对Meyer和植村卓郎两人提出的指数衰减模型算法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算法. 其原理是将脱碳氧效率对每炉的最大脱碳氧效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比照参考脱碳曲线,采用累计平移算法,动态推算熔池碳含量. 对低碳钢冶炼炉次的仿真模拟表明,新算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生产实际中提高终点碳含量控制精度和命中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嘉祺 《宽厚板》2013,(6):31-33
以转炉钢水氢含量为研究对象,借助钢水定氢仪对钢水增氢原因进行了摸索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措施实施后,转炉钢水氢含量由控制前的平均7.3 ×10-6降低到现在的(3.0 ~3.5)×10-6.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转炉双渣冶炼工艺的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转炉双渣冶炼条件下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过程中锰的收得率为目的,进行了热力学理论分析,开展了实验室渣钢平衡试验和中试试验,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基本结论;通过转炉工业化试验,验证了前期结论的可信性,同时得出在特定的双渣冶炼条件下,转炉锰矿直接还原过程中锰的收得率可稳定在35%~45%,具有经济上的优势,且对转炉冶炼效果有益,同时从总体上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韶钢三炼钢板坯连铸机的漏钢原因从设备与工艺上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韶钢以后的板坯发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转炉冶炼低硫钢回硫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发达  包燕平  刘建华 《炼钢》2007,23(3):21-23
通过对马钢120 t转炉冶炼低硫钢种(w(S)≤0.010%)时的回硫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入炉铁水带渣量、原材料质量、转炉渣性质是造成回硫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回硫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