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助金相显微镜、测厚仪和定氢仪等设备,对低合金热轧中厚板探伤不合缺陷位置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钢中气体氢在夹杂物缺陷处聚集,并且钢板缓冷工序异常,导致气体、应力释放不均匀,缺陷位置应力集中开裂,是造成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RH真空处理,改善钢板堆垛缓冷条件,低合金中厚板探伤合格率提升至100%。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探伤不合是DH36船板钢的主要缺陷之一.通过低倍酸洗试验、金相分析、断面形貌分析,发现了船板内部缺陷的成因,即钢板中存在过量的氢.分析了造成钢板内部氢致裂纹的原因.为消除DH36船板氢致裂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RH精炼为主的全流程控氢、降低板坯偏析程度、采用钢板轧制后缓冷等措施.实施后,氢致缺陷消除,钢板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Z向钢板探伤不合格的现象,通过低倍、金相、Z向拉伸试验等检验,探讨了缺陷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钢中氢含量高是导致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措施,提高了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钢中H含量对钢中气体析出的基础上,提出氢致裂(HIC)对中厚板探伤性能影响,可分为凝固过程的氢致裂(HICL→s)和受应力作用下的氢致裂(HICs),其中控制HICl→s是产生探伤性能合格板材的必要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炼钢》2014,(3)
在宏观统计探伤合格率的基础上,通过对探伤钢板试样的低倍、微观组织和能谱成分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该厂中厚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的中心偏析和钢中氢共同作用在钢板心部产生的微裂纹。通过采取降低钢中氢含量、减轻铸坯中心偏析、分规格分钢种优化生产组织与工艺流程等措施,钢板探伤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25 mm及以上厚度钢板探伤合格率由88.61%提高到96.27%,薄规格钢板由97.08%提高到98.44%。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降低钢中氢含量,保证探伤合格率,利用G8 GALILEO-ON/H分析仪对铸坯进行定氢,结果表明,随着铸坯氢含最的增大,钢板探伤合格率逐渐降低,其氢含量(质量分数,余同)小于(2~3)×10-6时探伤合格率为100%;用贺利式定氢仪测定炼钢过程中氢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炉复吹和LF精炼是主要...  相似文献   

7.
武钢集团鄂钢公司炼钢厂生产的Q345B钢交货前进行探伤检测,合格率仅40%。对Q345B探伤不合格钢板进行金相分析及夹杂物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钛化物、氧化铝夹杂物、硫化锰、氢为造成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对Q345B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改进,采用转炉—板坯连铸—铸坯热送的转炉直上工艺生产的Q345B钢,探伤合格率可达到91%以上,实现了低成本工艺冶炼探伤交货的Q345B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Z向钢板超声波探伤缺陷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首钢公司Z向钢板探伤不合格的现象,通过进行低倍、金相及Z向拉伸等检验,探讨了缺隆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钢中氢含量高是导致钢板探伤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严格控制原辅料水分优化炼钢过程工艺、板坯和钢板轧后堆垛缓冷等措施,提高了Z向钢板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王瑾  廖明  李斌 《钢铁研究》2010,(5):56-58
在2008年重钢的探伤钢CDQ207生产中,钢中氢成为影响钢板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合金烘烤、控制精炼环节原辅料水分等技术管理措施,强化LF过程w(H)控制,充分发挥LF精炼功能,确保了大部分炉次钢中w(H)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9年1-10月探伤钢探伤综量合格率为95.93%,较好地完成了项目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电渣重熔钢板探伤不合格的机理,对缺陷部位进行取样分析,通过低倍检查和微观分析,指出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置,同时提高和优化超声波探伤检查方法,保证电渣重熔钢内部探伤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1.
针对邯钢Q345RT中厚板生产中出现的钢板探伤不合格缺陷,并且在钢板缺陷处取样,断口有时存在层状现象.采用化学分析、气体含量检验、铸坯低倍检验、金相组织分析和扫描电镜、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分析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铸坯中心偏析严重,因偏析产生的少量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导致轧后应力集中,在冷却速度较快的条件下钢板产生微裂纹,以条状MnS和CaO-A12O3为基体的硫化物夹杂和硅酸盐类夹杂物较高,铸坯中氢含量偏高引起氢致裂纹,均可导致钢板探伤不合格.通过控制炼钢工艺过程,减少了铸坯中的夹杂物和氢含量,该中厚板探伤合格率由92%提高到98.2%.  相似文献   

12.
丁梅  刘家齐  赵显鹏 《宽厚板》2011,17(5):17-19
通过取样分析,研究了冶炼、轧制及轧后控冷工艺对X80管线钢板微观组织及探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偏析、裂纹、MnS等夹杂物以及氢均对钢板的探伤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引起S355G8+M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S355G8+M钢板中心存在以Al2O3-CaO为主的大型夹杂和钢板心部存在明显的偏析带是造成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通过在氢含量、夹杂物、钢板缓冷等方面采取系列工艺控制措施,实现了探伤合格率的大幅提升,改善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探伤不合的厚规格(≥25mm)钢板(坯)进行取样,分别做了低倍酸洗、刨削、金相、SEM及能谱分析,分析认为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是中心偏析分层、中间裂纹、中心部位的氢致裂纹、大颗粒外来夹杂(夹渣),同时夹杂物的存在常是诱发裂纹的起源。在生产压缩比小于6.0的宽厚规格探伤板时,应围绕钢水质量、板坯低倍质量、缓冷时效(≥48h)、轧后时效(≥24h)有针对性选择工艺路线,其中钢水质量主要为钢中气体[H]应控制在2.0ppm以下、[S]控制在0.010%以下、夹杂物水平[O]全控制在25ppm以下;板坯低倍质量主要由过热度(15~25℃)、拉速(根据断面恒拉速)、动态配水、动态软压下、液面控制(±5mm)及设备工况等综合工艺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15.
陈义雄 《中国冶金》2008,18(8):19-19
为提高Q370qE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取样分析了Q370qE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原因,结果表明其探伤不合格主要源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中心严重偏析所造成的钢板分层、连铸保护渣和耐火材料的卷入以及铸坯裂纹等。通过采取提高钢纯净度、改变夹杂物形态、控制浇注温度和拉速等措施后,钢板探伤合格率由75%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温状态下连铸坯表面缺陷探伤的两种常见方法的对比,并从其检测原理、检测装置、价格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适合于国内钢铁企业高温连铸坯表面缺陷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探伤合格率低的问题,对探伤不合钢板进行解剖分析,认为引起探伤不合的原因是钢板厚度中心处存在聚集分布的微裂纹。通过对微裂纹产生主要因素的调查和针对性的对比试验,发现微裂纹的产生除与铸坯偏析、MnS夹杂、道次压下率等有关外,钢中的H含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降低钢中H含量的措施,实现了钢中H含量的大幅度降低,探伤合格率由原来的95%提高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钢锭成材特厚板的尾部超声探伤缺陷的性质,介绍了模铸法生产大钢锭过程中,炉外精炼工艺、浇铸工艺以及浇铸用辅助材料对大钢锭内部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模铸用辅助材料、成品样及汤道样的能谱及化学分析可知,尾部面积缺陷的主要来源应该是钢液中的脱氧产物Al2O3以及少量没有被渣料吸附的复合化合物。针对缺陷的形成原因,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每月探伤的钢板尾部面积缺陷发生率由1.25%~2.25%降低到0.38%,最高降低幅度达到83.11%。  相似文献   

19.
任选 《山西冶金》2011,34(2):25-26,52
通过对宽厚钢板探伤不格合的缺陷分析,提出探伤不格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浇注过程中存在非正常减流、中心疏松和外来夹杂.于是对浇注过程作了改进,使宽厚钢板探伤合格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