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d(Ⅲ),Ce(Ⅲ)与5'-IMP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稀土硝酸盐、5'-次黄嘌呤核苷酸二钠盐(5'-IMP)为原料,制备了两种稀土配合物Nd(Ⅲ)·-IMP与Ce(Ⅲ)-IMP.通过元素分析及EDTA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通过摩尔电导、IR、UV、TG-DSC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次黄嘌呤核苷酸以嘌呤碱基上的N(7)原子分别与Nd(Ⅲ),Ce(Ⅲ)配位,其中磷酸根未参与配位,但可能形成氢键.将合成的固体配合物进行了抑菌试验,并与配体5'-IM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均有强抑制作用,而配体5'-IMP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钐(Ⅲ)在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体系中的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并表征了钐(Ⅲ)的高氯酸盐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C6H5COCH2SOCH2COC6H5)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SmL5(ClO4)3·3H2O( L=C6H5COCH2SOCH2COC6H5).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而羰基氧未参与配位.配体的磷光光谱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配体对钐(Ⅲ)的荧光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还对钐(Ⅲ)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及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PVAc-Sm(Ⅲ),Nd(Ⅲ) 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醋酸乙烯酯 (PVAc)为配体 ,分别与SmCl3,NdCl3在乙醇中进行反应 ,生成PVAc Sm(Ⅲ ) ,PVAc Nd(Ⅲ )的配合物。用电导率法确定PVAc Sm(Ⅲ ) ,PVAc Nd(Ⅲ )配合物中Sm3 ,Nd3 与PVAc链节单元 [-CH2 -CH (OCOCH3) -]的配比为 1∶6。IR和XPS测试表明 :PVAc的CH3COO中酯基氧共同提供电子与Sm3 ,Nd3 形成配位键 ,溶剂分子C2 H5OH参与配位 ;TG DTA分析表明 :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比PVAc的低 ;荧光光谱显示 :PVAc Sm(Ⅲ ) ,PVAc Nd(Ⅲ )配合物具有荧光特性 ,分别在 42 7,418nm产生荧光。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了4种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RE(L)3·4H2O[RE=La,Nd,Eu,Tb; L= C6H5CH(OH)COO-],并通过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苯羟乙酸稀土配合物中配体通过羧基以羧基氧负离子和醇羟基同时参与稀土离子(Ⅲ)配位,两分子水也参与稀土的配位.铕(Ⅲ)、铽(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的磷光光谱表明,配体对铕(Ⅲ)、铽(Ⅲ)的荧光具有一定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Schiff类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L1),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L2),N,N’-二(2-羟基-1-萘酚醛)-4,4’-二氨基二苯醚(L3)3种配体及其Eu(Ⅲ),Tb(Ⅲ)配合物。通过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吸收、核磁共振、紫外吸收、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及荧光光谱的测定分析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RE2(NO3)4.L4.2H2O(RE=Tb3+,Eu3+;L=L1,L2,L3),每个稀土离子与5个O、4个N配位,配位数为9,还有2个结晶水。室温下,Eu(Ⅲ),Tb(Ⅲ)配合物均有荧光发射,且Eu(Ⅲ)配合物发射出更强的Eu3+特征荧光,说明该类配体敏化Eu3+发光比Tb3+发光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六种重稀土高氯酸盐与苯基乙酰甲基亚砜(L)的配合物RE(C lO4).L5.2H2O(RE=T b,D y,E r,Tm,Y b,Y),该系列配合物可溶于水,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团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三个高氯酸根离子有两个在内界与稀土离子配位,另一个在外界不参与配位。测定了配体的磷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等表征。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铽(Ⅲ)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属于M→M发光[1]。  相似文献   

7.
利用低温固相法合成了3种1-萘甲酸稀土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nH2O [n=0~1;RE=La,Nd,Eu;L=C10H7COO-],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1-萘甲酸稀土配合物中配体通过羧基以不对称桥式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Ⅲ)配位成键.二甲亚砜溶液中测定的摩尔电导率表明,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铕(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的磷光光谱表明,配体对铕(Ⅲ)的荧光具有一定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和8-羟基喹啉为配体,合成了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稀土(钕、镧、铕)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此外,采用体外抑菌圈法研究了合成的3种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实验数据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Eu L·L2'和REL2·L'(RE=La,Nd,L=甲基丙烯酸L'=8-羟基喹啉),在二甲亚砜溶液中配合物属非电解质,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热稳定性较配体增强,且Nd(III),Eu(III)配合物具有较强的Nd3+,Eu3+特征线状荧光。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发现3种稀土配合物作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均具有10~12 mm的抑菌圈,说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中等的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稀土配合物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单独配体,表明形成配合物后,稀土离子与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二茂铁甲酰基苄基肼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的配体二茂铁甲酰基苄基肼(L)和它的十四种高氯酸盐配合物RELx(ClO4)3·nH2O(RE=La、Ce、Pr、Nd、Sm、Eu、Tb、Dy、Er、Tm、Yb、Lu,x=4,n=1,2,4;RE=Gd、Ho,x=3,n=1)。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摩尔电导率表征,并对Sm、Tb、Dy的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配体是用羰基氧原子和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形成五元螯合环,配合物为电解质,高氯酸根为外界。配合物中均未出现稀土金属离子f-f跃迁的特征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0.
稀土2-噻吩甲酸系列配合物的合成及其Eu3+的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6种稀土2-噻吩甲酸(L)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及差热-热重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L3·2H2O(RE= Y,La,Pr,Nd,Sm,Eu;L=C4H3SCOOH),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铕配合物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通过羧基以鏊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Ⅲ)配位成键.荧光光谱数据表明, 铕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1.
双水杨醛1,6-己二胺希夫碱轻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并表征了双水杨醛缩 1,6 己二胺希夫碱配体 (C2 0 H2 4 N2 O2 ,以L表示 )与轻稀土Ln3 的 7种新的固体配合物 [LnL2 ](NO3) 3(Ln =La、Ce、Pr、Nd、Sm、Eu、Gd)。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热分析方法进行表征。中心金属离子Ln3 与希夫碱配体中的亚胺氮和酚羟基中的氧发生配位 ,配位数为 8。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了稀土(Ⅲ)—DBF-偶氮氯膦配合物极谱吸附波及其分析应用的基础上,针对轻、重稀土与DBF-偶氮氯膦(DBF-CPA)形成的配合物的还原峰峰电位相近,其还原波相互重叠.本文采用化学计量学的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两组份(Ce、Tm)的浓度与波高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正交设计,求出两种稀土混合液的峰高对浓度的回归方程,应用求解该回归方程的偏微分方程组的方法,测定了Ce(Ⅲ)、Tm(Ⅲ)混合稀土标准液中单一稀土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RE(pic)L](pic)_2·6H_2O的合成、荧光性质及与DNA作用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四种N,N’-二(2-氨基吡啶)-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率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ic)L](pic)2.6H2O[RE=La(Ⅲ)、Eu(Ⅲ)、Tb(Ⅲ)、Sm(Ⅲ),pic为苦味酸根],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在CH3OH溶液中属于2∶1型电解质,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Ⅲ)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对配合物和DNA之间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存在着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海霞  边占喜  李树臣  任杰 《稀土》2006,27(6):19-23
用1′-丁基二茂铁基甲酰丙酮为配体与三价稀土氯化物反应合成了十四种配合物,并对所有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C4H9C5H4F eC5H4COCHCOCH3)3.Ln.xH2O(Ln=L a,Lu,x=3;Ln=C e,Ho,E r,Y b,x=1/2;Ln=P r,N d,Sm,Eu,G d,T b,D y,Tm,x=1)。运用DTA-TG法核实了配合物中水分子的个数。IR表明1′-丁基二茂铁基甲酰丙酮通过两个氧原子与稀土金属配位,生成稳定的六元螯合环结构。核磁数据表明受羰基和羟基去屏蔽作用影响的基团,在形成配合物后,化学位移均向低场稍有移动,进一步证实了配体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5.
《稀土》2016,(2)
制备了一种大分子稀土配合物聚6-(丙烯酰氧基)萘-2-羧酸-铕(p-NJS-Eu),并与小分子稀土配合物NJS-Eu性能对比,TG分析可知大分子有机配体比小分子有机配体配位效率高,荧光光谱分析知p-NJSEu的荧光强度约为Eu Cl3的5倍。将稀土配合物掺杂入EVA胶膜作为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结果表明,大分子稀土配合物掺杂比小分子稀土配合物掺杂对EVA胶膜在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小,且大分子稀土配合物在胶膜中分散性较好,并与基质有良好的相容性,当p-NJS-Eu添加0.2%,EVA胶膜的光电转换效率增加了0.88%。  相似文献   

16.
同时合成了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1,10-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和高氯酸铕、铽与2-噻吩甲酸的二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红外光谱、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分别为REL3·2H2O及REL3L'·C2H5OH(RE=Eu,Tb;L=2-噻吩甲酸,L'=1,10-菲咯啉).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1,10-菲咯啉加入到铕-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和铽-2-噻吩甲酸二元配合物中形成三元配合物后它们的荧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1.5—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一基)—戊二酮[1,5](BPMPPD,H_2A)是新合成的一种新型多齿β二酮螯合剂,这类配体因有四个可配位的氧原子,因此可望成为金属离子尤其是亲氧的稀土离子的优良螯合剂。我们曾合成过它与稀土形成的二元及三元固态配合物,而且发现这类配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的组成确定一般是靠微量元素分析来完成,但若  相似文献   

18.
毕彩丰  范玉华 《稀有金属》2004,28(4):699-702
邻苯二胺与 5 氯 2 羟基二苯酮、水杨醛作用合成了一种异双四齿希夫碱配体C2 6 H1 9N2 O2 (H2 L)。在正丁醇和甲醇体系中稀土硝酸盐与该配体反应合成了 3种稀土希夫碱配合物 [RE(HL) (NO3) 2 (H2 O) ]·H2 O(RE =La ,Pr,Nd)。通过元素分析 ,IR ,UV ,TG D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La(Ⅲ )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推断出第三步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dα/dt=A·e-E/RT·3 / 2 [( 1-α) - 1 /3-1] - 1 。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3-二丙二酰胺(H4L)及其7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经NMR、IR,UV,摩尔电导,元素分析,TG-DTA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认证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确认配合物组成为(Ⅰ)LRE2Cl2·6H2O(RE=La3+,Pr3+,Nd3+,Sm3+,Eu3+,Gd3+);(Ⅱ)LCe2(OH)2·(NO3)2·2H2O.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测定,其中Eu,Sm,La配合物荧光性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高光效、高稳定性能的发光材料,探讨β-萘甲酸(β-NPA)化合物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合成了Eu(Ⅲ)与β-NPA及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形成的二元、三元荧光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对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表征结构表明,两个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β-NPA)_3·3H_2O和Eu(β-NPA)(TTA)_2·2H_2O;紫外光谱研究表明,β-NPA与铕离子配位后整个体系的共轭程度增大,使得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荧光光谱研究显示,与铕离子反应后的配合物的配体β-NPA、2-HTTA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且两个配合物Eu(β-NPA)_3·3H_2O,Eu(β-NPA)(TTA)_2·2H_2O均以~5D_0→~7F_2跃迁的荧光发射最强。得到了两种高效的红色荧光配合物Eu(β-NPA)_3·3H_2O,Eu(β-NPA)(TTA)_2·2H_2O,它们可望成为制备鲜艳红色发光材料的侯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