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使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方法在覆有掩膜板的SiO2/Si基片上制备了Ni80 Fe20/Al2 O3/Ag/Al2 O3/Ni80 Fe20结构平面自旋阀,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Ni80 Fe20/Al2O3/Ag/Al2 O3/Ni80Fe20平面自旋阀中自旋积累的影响.使用非局域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制备态以及300,400和500℃不同退火温度下Ni80 Fe20/Al2O3/Ag/Al2O3/Ni80Fe20平面自旋阀中Ag层中自旋积累信号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自旋积累信号在制备态下为1.3 mΩ;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自旋积累信号也随着增大,并在500℃退火30 min后达到极大值(~14.5 mΩ),比制备态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进一步提高退火温度到600℃时,由于Ag层会凝聚成岛状结构而破坏Ni80 Fe20/Al2 O3/Ag/Al2 O3/Ni80 Fe20平面自旋阀中Ag层的连续性,使Ag层断裂,从而使测量到的自旋积累信号为0 mΩ.研究认为,Ni80 Fe20/Al2 O3/Ag/Al2O3/Ni80 Fe20平面自旋阀中自旋积累信号的增强主要是高的界面自旋极化率以及长的自旋扩散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Ni80 Fe2/Al2O3/Ag/Al2 O3/Ni80 Fe20平面自旋阀中的铁磁/非磁金属界面处Al2O3插层的平整度在退火后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界面自旋极化率;同时,样品表面的Al2 O3保护层退火后对Ag层中自旋电子的散射作用的增强,提高了Ag中自旋电子的扩散长度.  相似文献   

2.
用Sn/Ni液/固扩散偶研究了Sn液体和Ni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和生成相序列。结果表明:Sn/Ni液/固扩散偶在773K退火,其液/固界面上首先生成Ni3Sn4相。而在873K退火15min,首先生成Ni3Sn2-HT(高温)相;再随退火时间延长至60min,在液相和Ni3Sn2-HT的界面上生成Ni3Sn4相;当退火时间再次延长至240min,又在Ni3Sn2—HT相与fee(Ni)的界面上生成Ni3Sn相。采用最大驱动力模型,利用Thermo-Calc软件和已有的Ni-Sn二元数据库对Sn/Ni液/固扩散偶的界面反应过程和生成相序列进行了计算与预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Sn-Zn合金(无铅焊料的候选者)和Ni基体(Cu基上的扩散阻挡层)的界面反应,制备一系列原子分数x分别为14.8%、22%和31%的液固扩散偶Sn1-xZnx/Ni;在623 K温度下恒温退火后,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检测与分析扩散偶的界面结构,研究退火时间和合金中的Zn含量对扩散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S...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下通过高温热压复合制备了TC4/Ta/TC4层状金属复合材料(LMCs),并讨论了界面元素扩散行为、微观结构随热压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 表明,在热压和保温过程中两组元元素在界面处发生了明显的扩散行为,两组元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高温热压促进了Al、V、Ti、Ta各元素在界面处的扩散,其扩散程度显著影响了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每种元素的扩散深度与原子半径紧密相关,随着原子半径减小,扩散行为发生的更为强烈.元素扩散行为导致界面附近钛基体的相变温度降低,在低于TC4相变温度的950℃出现了网篮组织,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微观组织形貌.  相似文献   

5.
铜/钢扩散复合界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对铜/钢双金属棒扩散复合界面附近的组织、成分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钢双金属通过扩散复合可使界面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随扩散温度的提高,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大大提高;随扩散时间的延长,结合强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与一定的扩散温度相对应。扩散退火过程中,界面两侧的原子发生了互扩散。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结果中可以确定铜/钢界面附近的氧化物为Fe2O3。  相似文献   

6.
Ce对热浸镀铝HP40Nb钢氧化行为及组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EM,EDS和XRD研究了Ce对HP40Nb热浸镀铝层组织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浸镀过程中添加质量分数1%Ce促进了镀层外层中Fe2Al5和Fe4Al3Ce相的生成,抑制了内层Fe2Al5相长大;在1 000 ℃/4 h扩散处理过程中,Ce促进了γ向α相的转变以及α相中Ni3Al相的析出,并在渗层内层中生成富Ce相;800C/360 h氧化后,Ce促使渗层外层生成少量Fe2Al5和Cr3Si相,并使渗层外层组织均匀致密;1000℃/360 h氧化后,Ce促使α相长大导致渗层中生成大量的σ相.800℃氧化实验发现1%Ce使渗层组织致密,提高了渗层高温抗氧化性;1 000℃氧化实验发现1%Ce促进了渗层中σ相的生成,阻碍了Al原子的内扩散,保证了氧化过程中渗层表面生成α - Al2O3所需铝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和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内燃机用球墨铸铁QT-500试样上制备热障涂层(TBCs),并对其在1050oC恒温氧化条件下的氧化情况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扩散机理。实验中,分别提取恒温氧化2.5h,8h,15h,50h和100h的试样,对涂层的氧化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陶瓷层/粘结层界面和粘结层/基底界面均形成了热生长氧化物(TGO)层。陶瓷层/粘结层界面的热生长氧化物主要由Al2O3以及Cr2O3、尖晶石和NiO的混合氧化物(CSN)组成。粘结层/基底界面的热生长氧化物主要由Al2O3组成。自由表面扩散、晶界扩散和晶内扩散是元素在BC层中扩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低压等离子喷涂涂层膜基界面结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努氏界面印痕法 ,对铁基Ni/Fe、镍基Cu/Ni低压等离子喷涂涂层的膜基界面进行界面结合能的研究 ,分析得到涂层界面的断裂表面能。分析得出铁基纯镍Ni/Fe涂层界面的断裂表面能比镍基铜Cu/Ni涂层的断裂表面能高。界面微观分析表明 ,镍基铜Cu/Ni涂层材料疏松 ,膜基界面存在较多裂纹 ,另外涂层和基体观察不到元素扩散层。Ni/Fe涂层界面结合致密 ,约有 2~ 3 μm的元素扩散层。  相似文献   

9.
将铜包铝复合材料代替纯铜用作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在节约铜资源方面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铜包铝复合材料的芯材性质和界面特征是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利用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对铜铝复合材料的稳定相组成、生成条件等进行热力学计算稳态分析。铜包铝芯材6201铝合金在300℃以下,有较多的Al Fe Si相和Mg2Si相可以起到强化作用;芯材AA8030铝合金在285℃以下,可以生成较多的Al13Fe4相。Al2Cu,Al Cu和Al9Cu11等主要脆性相的生成是由Al的扩散控制的。在低温条件下,铜铝二元脆性相不易生成。在300℃,Al在Al2Cu相和Al Cu相中扩散的化学势差较大,表明Al2Cu相和Al Cu相易于在铜铝复合界面处生成。因此,控制铜铝复合界面处Al2Cu相和Al Cu相的相量是提高铜包铝界面质量和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在铜铝复合界面过渡层无两相平衡区域存在,推断从富铝端到富铜端依次主要包括了fcc(Al)固溶体、Al2Cu相、Al Cu相、Gamma相和fcc(Cu)固溶体。  相似文献   

10.
Cu-Sn-Ti三元系及其相关的3个二元系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实验制备了Ti/Sn和Cu/Sn固-液扩散偶及Cu/Ti二元固相扩散偶,经电子显微和探针观测发现: Ti/Sn固-液扩散偶在873K下退火30~160min,只生成1个Sn3Ti2中间相; Cu/Sn固-液扩散偶在808K下退火10min时也只生成1个Cu3Sn中间相,但退火时间延长至30min时在Cu与Cu3Sn界面上生成Cu41Sn11,退火60min后在Cu与Cu41Sn11之间又生成了bcc-a2; Cu/Ti二元固相扩散偶在1023K下退火1000h后,在其界面处生成了CuTi2、CuTi、Cu4Ti3、Cu4Ti 4个化合物,而Cu3Ti2相并未在扩散偶中出现.还采用最大驱动力模型对上述3个二元系的界面反应过程进行了计算并成功解释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Cu/Mo/Cu(CMC)电子封装材料的生产中发现,通过轧制复合后的CMC在加工完成品后,经常出现Mo层的分层现象。为解决这一生产问题,将Mo坯分别在冷轧态、950℃退火态、1050℃退火态、1150℃退火态进行热轧复合,通过金相观察Mo坯的组织形貌,发现1150℃完全再结晶的Mo坯复合后成品率较其它状态要好一些,但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随后利用冷轧态的Mo坯,热轧复合温度由850℃提高到950℃,能够达到90%的成品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巴雅尔 《包钢科技》2004,30(6):20-21
焦化废水处理是焦化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包钢焦化厂在酚氰废水处理站改扩建工程中采用了国内先进的A/A/O/O工艺.该工艺不但能很好地去除废水中的酚、氰、CODcr等污染物,还能有效降解氨氮浓度,使之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14.
以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再按照一定的锂配比将其烧结合成层状Li(Ni1/3Co1/3Mn1/3)O2。通过SEM及电性能测试仪等方法,研究了碳酸盐前驱体的合成条件,考察了碳酸盐前驱体的振实密度与合成时pH值、溶液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的关系。经过实验分析,在pH=8、溶液浓度C=2mol.L^-1、反应时间t=12-13h时,合成的碳酸盐前驱体Ni1/3Co1/3Mn1/3CO3振实密度达到最高值0.98g.cm^-3。  相似文献   

15.
兰凤霞  师华  张啸  付豪 《河南冶金》2009,17(6):15-16,50
从系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ERP/MES/BI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等方面,介绍了安钢ERP/MES/BI架构的生产经营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比容量高、循环性能优异、成本较低的LiNil/3Co1/3Mnl/3O2正极材料近年来在合成技术及其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LiNi1/3Co1/3Mn1/3O2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了Ni1/3Co1/3Mn1/3CO3前驱体,然后以Ni1/3Co1/3Mn1/3CO3和LiOH·H2O为原料,合成出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对Li Ni1/3Co1/3Mn1/3O2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800℃烧结12 h所合成的样品粒度大小分布比较均匀,以0.2 C充放电,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53 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为140 mAh·g-1.  相似文献   

18.
The Y, F, and Ag tridoped TiO2/SnO2 composite nanocrystalline film (YFAg–TS) with promin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prepared by the modified sol–gel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utiliz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d thermogravimetric (DTA–TG)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method, 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UV–vis DR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L). The XRD and DTA–TG results expose that the YFAg–TS catalyst is a mixed phase consisting of anatase, rutile, and chlorargyrit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iO2. The SEM, TEM, and BET results disclose that the YFAg–TS film has smaller nanoparticles,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narrower pore size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film. The XRD and TEM results exhibit that a part of yttrium can enter the TiO2 lattice to induce lattice distortion. The XPS results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Y3+ state in the YFAg–TS sample, and Y3+ ions can act as the trapping site of electrons to expedite the separation of electrons and holes. The UV–vis DR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YFAg–TS film has an obvious absorption edge shift and a narrower bandgap (2.70 eV)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film. The PL results show that the YFAg–TS film has the highest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holes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charges transfer efficiency among all samples.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YFAg–TS was assessed by monitoring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 green and formaldehyde solution. The results manifest that the YFAg–TS film has high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possible synergistic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of YFAg–TS films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探索,找到了Fe/Ni/Co与粗晶WC匹配较好的成份点,取得了与同粘结相量YG矿用合金性能相当的效果。Fe/Ni/Co作粘结剂应用于矿用合金,技术上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0.
采用解胶法制备成前驱体,经温度梯度煅烧加工后制成成品LiMn1,2Co1/4Ni1/4O2。运用SEM和XRD分析技术研究了成品形貌与结构。将成品制成工作电极,组装了试验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制备球形、电化学性能优良的LiMn1/2Co1/4Ni1/4O2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在160mAh/g以上(3.0~4.8V),300次循环后衰减在6%左右。与传统工业相比,该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低、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