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薄规格产生的边浪问题与带钢板而轮廓中局部高点的关系,以及冷轧料冷轧后起筋问题与局部高点的关系。而局部高点的产生与轧辊的局部不均匀磨损有着直接的关系。为避免精轧F1-F7的CVC轧辊控制系统以凸度为目标而忽略轧辊局部磨损严重问题,目前精轧F5-F7采用凹辊,并采用了循环窜辊。通过循环窜辊,不仅能够起到精轧辊役前几块迅速烫辊的作用,而且能够均匀轧辊的磨损,延长精轧工作辊辊役,并消除因轧辊不均匀磨损引起的局部高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邵健  何安瑞  杨荃  史乃安 《钢铁》2008,43(2):61-64
随着高强度管线钢的广泛运用,管线钢的板形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管线钢强度大,精轧温度低,各机架轧制力普遍较大,板形难以控制.在鞍钢2150热连轧机上游机架F2到F4使用自主研发的LVC工作辊以及相应的窜辊和弯辊策略,下游机架采用常规工作辊长行程窜辊,支持辊全部采用变接触轧制技术,使得现场轧制高强度管线钢的板形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带钢出口凸度的合格率由原来的18.79%提高到96.27%,并且延长了换辊周期.现在该项技术已经在鞍钢2150热带钢轧机实现上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钢1700mm热轧线在生产超低碳类钢种时,精轧区域下游机架出现强烈的轧制不稳定的现象。精轧活套、某些机架辊缝等剧烈波动,以至于带钢最终的厚度、板形质量很差。通过深入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最终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4.
精轧工作辊磨损是常规热连轧生产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工作辊磨损状态不良,会严重影响热轧产品的断面形状质量。本文根据轧辊磨损机理和生产现状,研发出一系列智能窜辊策略。实际生产证明,该策略的使用能显著优化轧辊磨损状态,延长轧制公里数、保证生产稳定性和提高产品断面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抑制或均匀武钢2250热轧带钢平整机在轧制服役过程中所表现出严重的W形工作辊磨损,降低磨损峰值,改善工作辊出现褶皱、光带等辊面缺陷,提高带钢的板形质量。根据现场轧制工艺条件及生产实际,通过建立热轧平整机工作辊的磨损预报模型,对工作辊的窜辊方式、窜辊步长和窜辊节奏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工作辊窜辊策略。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工作辊磨损峰值小于40μm,较改进前减小约20%;板形调控特性得到改善,弯辊力调节量较改进前减小约30%;降低了辊耗,延长轧辊服役时间,单位磨损量减小约20%。  相似文献   

6.
针对涟钢CSP热连轧机上游机架CVC工作辊窜辊行程总是窜到负极限、窜辊行程利用率低,以及支持辊磨损不均匀等问题,基于大量数据统计和分析,根据CVC工作辊辊形的设计原理及引进变接触和叠加反CVC支持辊辊形技术,对上游机架工作辊及支持辊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李飞  王秋娜  李本海  李彬 《钢铁》2013,48(1):59-64,69
为了实现热轧宽带钢板形的高精度控制,根据宽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上游机架控制凸度与下游机架控制平坦度的特性,在首钢迁钢1580 mm热连轧生产线的精轧机组开发并应用了成套辊形配置技术.在F1机架工作辊采用负凸度辊形,加强带钢轧制过程的对中;在F2到F4机架工作辊应用低轴向力CVC辊形,对带钢进行凸度调控;在F5到F7机架工作辊上采用负凸度辊形,辅以长行程的工作辊周期性窜辊,均匀轧辊磨损,控制带钢的平坦度;在所有机架的支撑辊上采用VCR变接触式辊形,增加机架的横向刚度.采用此辊形配置后,带钢的板形控制精度达95%以上,同时,改善了带钢轧制稳定性,延长了轧制计划长度,实现了一定范围的自由规程轧制.  相似文献   

8.
尚飞  李洪波  张杰  胡超  张超  陈剑飞 《钢铁》2016,51(6):59-64
 CVC辊形以其较强的凸度控制能力在热连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CVC辊形不具有均匀磨损的能力,其磨损往往比较严重,且呈现出非对称性。针对该特点提出CVC工作辊非对称磨损的表征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1 800 mm CSP生产线下游机架CVC工作辊非对称磨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下游机架工作辊磨损多为非对称形式,并与CVC辊形呈现出一定的对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辊径对整体磨损影响系数及辊径对轧制力影响系数2个新的磨损模型参数,并建立针对CVC轧辊的非对称磨损预报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改进后磨损模型精度比常规磨损模型精度平均提高了约35%。  相似文献   

9.
胡松涛 《河北冶金》2003,(1):21-24,29
针对攀钢热轧板厂精轧模型在轧制单位中后期出现温度模型及变形模型中轧制参数预报精度下降的现象,提出应用精轧轧辊磨损自适应模型补偿、修正精轧工作辊及支承辊磨损,避免单独依靠厚度调节变量HUVER调节而导致轧制中后期模型预报精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胡松涛 《四川冶金》2003,25(5):32-35
针对攀钢热轧板厂精轧模型在轧制单位中后期出现温度模型及变形模型中轧制参数预报精度下降的现象,提出应用精轧轧辊磨损自适应模型补偿、修正精轧工作辊及支承辊磨损,避免单独依靠厚度调节变量HUVER汰调节而导致轧制中后期模型预报精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在620热轧带钢生产中粗轧轧机R3出现的翘头问题的分析,找出了轧件温度不均匀、轧辊磨损不一致、工作辊上下辊径不同等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合理安排轧制计划、保证钢温均匀性、制定合理的配辊制度等措施,基本解决了粗轧轧机R3的翘头问题,保证了生产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马钢CSP带钢产品的板形质量,在马钢CSP热连轧机板形控制模型中常规工作辊窜辊策略的基础上,结合平辊轧制技术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马钢CSP热连轧机末机架平辊轧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在末机架使用平辊,并结合变行程变步长的窜辊策略,有效地改善了轧辊磨损状况,提高了带钢产品的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梅钢热轧1422产线精轧前机架机组增加了3套带钢游动检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带钢纠偏控制技术的探索,提出了一种在带钢轧制尾部过程,根据实时检测的带钢存在的跑偏位置数据、带钢厚度、带钢宽度、下游机架轧制力大小和机架刚度计算出下游机架需要调整的机架辊缝偏差量,实时对辊缝偏差量的调整,从而实现对带钢尾部进行纠偏,有效地降低精轧机组生产过程中带钢尾部的跑偏、甩尾发生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粗轧机辊系配置是板形控制的关键,在整个轧制过程中起着长期、基础的作用。采用变接触支撑辊,并根据支撑辊辊期,配以不同的常规二次负凸度工作辊,有效解决了粗轧轧辊磨损不均匀、轧辊边部剥落等问题,提供了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粗轧机辊系配置是板形控制的关键,采用变接触辊型支撑辊,并根据支撑辊辊期,配以不同的常规二次负凸度工作辊,有效解决了粗轧轧辊磨损不均匀、轧辊边部剥落等问题,保证了轧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前言1700炉卷轧机是太钢五轧厂带钢热轧机组的精轧机架,轧制总压力为2500吨,10~15mm厚的板坯经五道次轧成2.5~4.0mm厚的带钢。其工作辊在1974年前使用的是半冲洗法制造的冷硬铸铁复合轧辊,辊耗高达20kg/T钢材。除了由于该轧机结构上的缺陷和轧制操作中的问题外,轧辊质量不高是造成辊耗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CVCplus在武钢二热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VCplus系统解决原CVC不能充分利用窜辊行程,轧制单位尾部带钢板形不良的问题.经升级后,CVCplus具有使轧辊磨损均匀,工作周期显著延长,有效的窜辊行程能充分发挥,提高板形控制能力和板形异常率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3.2 轧辊性能要求 粗轧机架工作辊3.2.1 由于粗轧机架轧辊承受着较高的轧制力和扭矩要求轧辊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同时轧材对其传,,热率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耐热疲劳性。粗轧段轧,制相对速度较低,对工作辊耐磨性要求不高,但粗轧后段即~架工作辊对耐磨性相对较高。R34 精轧段3.2.2 精轧段轧制条件变化较大,要求精轧前段和精轧后段工作辊具有不同性能。精轧前段承受较高 的轧制力和较后段高的轧材传热率,同时轧制相对速度亦较高,因而要求精轧前段工作辊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抗热裂性。精轧后段轧制速度较高,轧辊承受着较高的单位面…  相似文献   

19.
CSP末机架支持辊辊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SP热连轧F7机架支持辊辊形高、窜辊分布不合理、轧制薄规格时出口板形易出现中间浪、下机磨损不均匀、磨损严重且CVC趋势比较明显等问题,提出与CSP热连轧工作辊辊形相匹配的支持辊新辊形VCR+,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模型对新辊形的板形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在F7机架上进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辊形VCR+使用后工作辊窜辊分布更加合理,使得出口板形中间浪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轧辊的自保持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延长了轧制公里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在冷连轧无取向硅钢薄带过程中,为了实现锥形工作辊窜动自动控制边降,需要合理的确定功效系数与策略。这种系数的获得,不只需要研究本道次的轧辊弹性变形、薄带横向流动、机架间变形对窜辊效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需研究上游机架窜辊对下游机架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效的仿真模型来完成以上计算。基于边降区域的金属横向流动理论,建立了将横向流动视为纯剪切增量的数值模型,避免了沿带宽方向建立刚度矩阵,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同时考虑了薄带在机架间发生的轧后屈服流动,由于锥形工作辊窜动,打破了带钢断面的等比例遗传关系,使得轧后带钢在边部区域需要缩宽并减薄来补偿边部延伸率差。所建立的数值模型通过工业现场实验验证,相比于原有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完成了两个机架连续计算,研究了上游机架窜辊对下游机架出口边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机架的边降控制范围最宽,第二、三机架控制范围逐渐变窄。根据该规律设计了根据三点边降偏差的配合调控策略,相比单点策略在工业应用中取得了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