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钢铁》1989,(12)
中国金属学会热能热工学会冶金热工理论委员会于1989年8月29~31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冶金热工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其中内容属于冶金热工原理(计算燃烧,计算流体力学及计算传热)方面的8篇,连铸热工方面5篇,均热炉方面5篇,加热炉方面  相似文献   

2.
80年11月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自动化学术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冶金仪器仪表学术交流会”。与会代表103人。会上共交流论文58篇。在大会及专业组会上宣读的论文有40篇:矿山检测仪表概况(长沙矿山研究院);选矿检测仅表发展综述(矿冶研究总院);鞍钢技术改造应用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仪表方针的探讨(鞍钢技术处);连铸检测与控制综述(冶金部自动化所);轧钢仪表综述(武钢钢研所);冶金矿  相似文献   

3.
《钢铁》1984,(9)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冶金动力学学组于一九八四年五月五日至五月八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了第二届冶金动力学学术会议。本届学术会议共征集到论文45篇。经评审,入选40篇,其中部分论文是与国外学者共同完成的。这些论文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火法及湿法冶金反应动力学(17篇)、冶金传输现象及反应工程(6篇)、辐射冶金动力学(8篇)、冶金过程的物理和  相似文献   

4.
由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召开的国际湿法冶金学术会议(1981年6月30日至7月3日)共宣读论文35篇,分浸出、固液分离、液膜技术、离子交换、溶剂萃取和水溶液电解六个单元;另有墙报16篇。 现将论文目录及部分论文摘译发表。 本编辑部无该会议文集。读者若需要复制上述资料,请径与冶金部情报研究总所(北京市灯市西口)联系。并注明文集名称(Hydrometallurgy 81)、论文代号及作者。  相似文献   

5.
1980年6月12~13日在瑞典律勒欧城召开了第二届喷射冶金国际会议(SCANINJECT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315人参加会议。会上有14国的代表宣读了37篇报告或论文。我国代表顾德骥在大会上介绍了钢液喷吹稀土合金和高合金钢喷吹CaC_2脱磷的试验结果。大会报告内容广泛,可分为:综合性介绍7篇、理论研究11篇、钢液中的应用13篇、铁水预处理2篇、射丝法2篇、设备2篇。回国后已将37篇报告全部译为中文,由上海钢研所负责印出。现将其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目前各国使用的喷射冶金方法在原理上基本相同,而设备形式及工艺细节有些区别。最主要的四种方法中,已投产的台数:SL法30台、TN法23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中日双边熔盐化学和技术学术会议于1988年11月7日至10日在日本横滨市圆满召开。中国方面以中方组织委员会主席陈念贻教授(中科院上海冶金所,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熔盐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邱竹贤教授(东北工学院,熔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首共13人参加了会议,代表团成员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金属学会冶金设备第八届年会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廿八——廿九日在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工厂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其中华东六省冶金系统有20位代表。会上共交流了42篇论文。宣读的论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扭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金属学会于1964年8月19日至8月26日在大连召开了第一届矿冶设备和冶金炉、热工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黑色和有色冶金生产厂矿、科学研究、设计部门和高等院校等34个单位,共120余人。会议由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马宾同志主持,并在会上做了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107篇,其中矿山设备22篇,冶金设备35篇,动力设备18篇,冶金炉热工32篇。论文内容有生产技术经验专题总结、科学研究成果报告和理论研究探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金属学会冶金设备第八届年会于1985年3月28~29日在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工厂企业的200多 名代表,其中有华东六省冶金系统的20多名代表。会上共宣读、交流了42篇论文和资料。 这次会上宣读的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到有色、  相似文献   

10.
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及广东省金属学会联合举行的中南五省(区)第二届冶金热能、热工及能源学术会议于1985年4月23日至28日在洛阳召开。来自中南五省(区)以及应邀参加会议的东北、河北等地区的冶金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单位的代表共88名。会议共收到论文46篇。通过大会宣读和分组讨论进行了交流。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燃煤技术的研究和各种燃煤设备的推广应用; 2.燃油节能技术,包括重油磁化节油器的理论和实践; 3.各种形式的烟气的余热利用、各种结构的空气预热器,余热发电等;  相似文献   

11.
《钢铁》1982,(3)
根据中国金属学会和美国金属学会(简称ASM)、美国矿冶石油工程师学会冶金学会(简称TMS/AIME)一九七九年签订的协议.第一届中美双边冶金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至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十一月十七日下午,薄一波副总理会见了美方代表团及部分中国代表.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九日进行了学术交流.其余时间美方代表参观访问了北京钢铁学院、钢铁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首都钢铁公司等单位,并组织了游览.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183名代表,其中美方41名,中方142名;共提出了80篇论文,其中美方38篇,中方42篇.ASM和TMS/AIME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代表团成员有美国著名大学教授20人,美国陆、海、空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冶金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应用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 冶金自动化控制理论及应用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于1986年10月在济南钢厂召开,出席会议的学术委员、论文作者、特邀代表共57人。大会收到论文36篇,内容涉及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和应用,微机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新技术、新理论在冶金工业中探讨等。会议期间还开展了评选优秀论文和参观济钢的活动。 会后,学会组织专人作了带钢热连轧计算机控制、加热炉计算机自适应控制等方面的专题技术讲座。 控制理论及应用学术委员会的工作由孙一康、杨自厚、舒迪前、饶立昌等十八名同志主持(挂靠单位为  相似文献   

13.
冶金部于四月24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冶金系统稀土在铸铁铸钢中应用第二次科研会议,与会的有来自部内外的44个单位,102人代表。会议共收到技术报告和论文27篇。交流了稀土在球(蠕)铁钢锭模、轧辊、铸管及其他冶金备品铸  相似文献   

14.
《特殊钢》1983,(3)
由冶金部喷射冶金协调委员会和上海金属学会联合组织召开的上海喷射冶金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日~5日在上海宝钢外招胜利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瑞典、日本、挪威、西德、芬兰、法国、美国、和中国等八个国家的70名代表,其中外宾16人,中方代表54人。会议由上海钢研所付所长顾德骥同志主  相似文献   

15.
(一) 喷射冶金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喷射冶金是国外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冶金新工艺,近年来取得较快进展。我国的喷射冶金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这种方法具有投资小、设备比较简单、经济收效快及不需要较大规模基建等特点,很快引起了我国冶金界的重视。在一九八○年四月全国第一次喷射冶金技术表演交流会的推动下,各钢厂在喷射冶金方面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截止一九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冶金工艺理论学术委员会于1990年5月21~24日在华东冶金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来自工厂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128名代表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的28位理事参加了本届会议. 本届学术会议共征集到论文117篇,这些论文内容广泛,反映了我国在资源综合利用、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炼和冶金物化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冶金工艺理论学术委员会于1990年5月21~24日在华东冶金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来自工厂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128名代表出席本届会议。会议共征集到117篇论文,其中103篇入选《首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论文集》,评出了“电炉冶炼铌锰合金技术的开发”等17篇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液压与气动学组于1985年6月1日至6月9日在四川峨嵋举行了第二届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冶金系统的生产、设计、研究、高等学校等63个单位,110名代表。会议收收到了涉及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冶金生产上的应用,新型的元件及应用系统,以及有关理论分析和实际特性测试等论文共56篇。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属学会第七届热能与热工年会于1993年9月19日至2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设计研究院所、厂矿企业的11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0篇,其中热工理论方面的文章39篇,工业炉窑方面的38篇,燃料燃烧方面的19篇,热能利用方面的25篇,有色冶金炉、仪表控制(包括能源管理)方面的19篇。会议分4个学术委员会进行交流,共  相似文献   

20.
<正> 全国第六届钨钼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11月3—7日在杭州召开。大会共录用论文79篇,其中有关钨方面论文46篇、钼论文21篇、硬质合金论文12篇;综述及技术经济论文20篇,约占全部论文的1/4。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许多钨钼业专家除了关心钨钼科技发展以外,对钨钼经济、市场也十分重视。1989年的第五届钨钼学术交流会上交流的有关钨钼经济方面的文章有30篇,本次会议虽然经济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