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建东  欧海涛  王敏杰  赵军  薛希刚 《黄金》2024,(2):57-60+67
回收利用锌冶炼渣中有价金属,对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锌冶炼渣中锌、铅、金、银含量较高,试验采用酸浸—碱浸—氰化浸出湿法梯级浸出工艺回收锌、铅、金、银。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分数20%,液固比2∶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锌浸出率为90.31%;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液固比2∶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铅浸出率为93.37%;在氰化钠质量分数0.20%,液固比2∶1,浸出时间16 h的条件下,金、银浸出率分别为82.61%、92.39%。该湿法梯级浸出工艺实现了锌冶炼渣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二甲苯浸出—焙烧—硫酸浸出杂质—氰化浸出银工艺从湿法炼锌渣中回收硫和银。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15min、液固体积质量比5∶1条件下用二甲苯浸出,硫浸出率为96.40%;分硫渣中加入1%氢氧化钠,在630℃下焙烧2h,然后用硫酸浸出锌、铁等杂质,控制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1,pH为1.0,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3h;之后对硫酸浸出渣氰化浸出银,体系pH控制在9.5~11.5之间,液固体积质量比为3∶1,氰化钠质量浓度2.0g/L,浸出时间24h,银回收率为78.5%。  相似文献   

3.
采用酸浸—氰化工艺从某沸腾焙烧烟灰中浸出金、银、铜。结果表明,较优工艺为:酸浸硫酸浓度1.0mol/L,液固比4∶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h,搅拌速度300r/min;氰化浸出反应液固比3∶1,氰化钠浓度0.2%,pH 10~11,反应时间48h,搅拌速度300r/min。此条件下,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7.16%、79.98%、96.04%。  相似文献   

4.
简椿林 《黄金》2013,(10):70-72
采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沉积污泥中提取金、银,试验考察了氰化浸出反应液固比、pH值、氰化钠质量分数、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沉淀污泥在焙烧温度903K、焙烧时间2h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焙砂在反应液固比4:1、硫酸浓度0.5mol/L、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23K、搅拌速度300r/min的条件下,进行硫酸浸出;酸浸渣在反应液固比4:1、pH10.5、氰化钠质量分数0.4%、反应温度298K、搅拌速度250r/min、反应时间72h的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金、银浸出率分别可达93.2%、79.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硫氰酸盐从吸收二氧化硫废气后的硫酸烧渣中浸出金银,考察了硫氰酸盐用量、体系pH、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烧渣质量100g、硫氰酸钠10g、体系pH=2、液固体积质量比2∶1、常温下搅拌浸出4h条件下,金浸出率为82.6%,银浸出率为62.4%,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从贵州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考察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细度-74μm占比70%、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24 h、氰化钠用量4 kg/t、石灰用量2 kg/t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6%以上,浸出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沸腾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从高铜金精矿中综合回收铜、金等有价元素。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1)高铜金精矿沸腾焙烧预处理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2h;2)焙砂用硫酸浸出铜,硫酸质量浓度为50g/L,浸出时间为2h,浸出温度为80℃,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1~5∶1,浸出后渣铜品位降至0.286%;3)硫酸浸出渣与静态焙烧渣用氰化钠浸出金,金浸出率为96.5%,银浸出率为63.5%。该工艺对高铜金精矿中Au、Ag、Cu的综合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硫代硫酸钠从锌浸出渣中浸出银,考察了硫代硫酸钠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代硫酸钠浓度0.25mol/L、矿浆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12h、浸出温度40℃条件下,银浸出率为73.96%,银得到有效浸出。  相似文献   

9.
采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综合回收复杂金精矿中的金、银、铜.结果表明,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添加剂种类和用量对金、银、铜浸出率影响显著.实验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添加剂NaOH用量为6 %,温度630 ℃,焙烧时间3 h,硫酸浓度1 mol/L,酸浸液固体积质量比5:1,酸浸温度50 ℃,酸浸4 h,氰化纳浓度3 ‰,氰化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5:1,常温氰化72 h.在上述条件下,金、银、铜浸出率分别达到93.53 %、75.37 %、94.23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钨渣中回收钪,考察了硫酸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温度、水浸时间、水浸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钪、钨、锰、铁、硅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硫酸浓度3.5mol/L,焙烧温度200℃,焙烧时间2h,水浸温度90℃,水浸时间1h,水浸液固体积质量比5∶1)下,氧化钪浸出率达93%以上;工艺简单适用。  相似文献   

11.
氰化法提金及高纯度金的提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氰化法提金的原理为基础,综合分析矿石中金的堆浸,收集有关采金实践经验,论述了氰化法提金中金溶解的原理,杂质对金溶解的影响,氰化物溶液的稳定性以及氰化物污水的处理等问题。以99.9%的金作为原料,经王水溶解,用乙醚做萃取剂、草酸做还原剂,可获得99.999%的纯金。经提纯的金进行杂质检验,完全达到了高纯试剂要求的技术指标。目的是配合当前单位、个体采金的需要,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某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难浸半氧化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可明显提高金的浸出率 ,缩短浸出周期 ,降低 Na Cl耗量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从溶液中回收金的主要技术,包括:置换沉淀技术、炭吸附技术、树脂吸附技术、溶剂萃取技术等。简要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也对这些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高碳金矿石中金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碳的金矿石,用浓硫酸 浓硝酸 氯酸钾的混合溶液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王水分解,最后用硫代米蚩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金.方法回收率为98.2%~102.3%,检出限为3.0×10-8 g/L,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矿床矿石特征的分析,并对金矿物组成、成色、形态、粒度、嵌布状态特征进行了论述,为选择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含铜难处理金矿提金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直接氰化法、浮选—氰化法和碘化法处理某含铜难处理金矿,并考察了搅拌强度、浸出时间和矿浆温度对碘化浸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氰化法在氰化钠用量为10kg/t时,金浸出率为82%左右,铜浸出率为40%左右;利用浮选—氰化法得到的浮选精矿中金、铜品位分别为36.9g/t和4.69%,金、铜回收率分别为57.41%和62.35%,浮选精矿中砷品位达到4.2%,浮选尾矿氰化金的浸出率为65.96%;碘化试验中金浸出率达到85.3%,铜浸出率低于1%。碘化法比较适宜处理该金矿,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强度400r/min、浸出时间2h、矿浆温度298K。  相似文献   

17.
铁帽型金矿石制粒堆浸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高泥质金矿石金浸出率低的问题,对某铁帽型金矿石开展了制粒堆浸提金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这类含泥较多的铁帽型金矿石,采用制粒堆浸工艺,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金的浸出率由常规浸出法的33%提高到72%。  相似文献   

18.
对黔西南州高砷、高硫难浸金矿进行焙烧固砷固硫预处理后,采用氧化剂强化氰金方法,进行了扩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艺流程简单,金浸出率能够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金泥中金含量的实验研究,先用王水溶解试样中的金,经活性炭吸附后炭化、灰化,再采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金泥中的金含量。实验提出了碘量法的最佳条件选择,探讨了活性炭的加入量、过滤速度、碘化钾的加入量、温度和试样的均匀性对金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金泥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实验,金的回收率在97%~108%之间,进行精密度实验(RSD,n=6),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0.50%,对氰化金泥金含量为10%~30%的样品分析结果与火试金重量法结果相吻合。该方法快速准确、低成本且污染小。  相似文献   

20.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控矿断裂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的重要控矿构造, 大磨曲家金矿是赋存于该断裂带北段的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302号破碎蚀变带与上下盘次级断裂共同组成大磨曲家金矿控矿断裂系统, 并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区存在构造—蚀变—矿化的水平分带性。总结了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