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pH4.6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介质中 ,铜 (Ⅱ )与过氧化氢氧化橙黄Ⅳ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催化作用 ,由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铜 (Ⅱ )的检测下限为1.07×10-10 g/mL ,线性范围为0.017~7ng/mL。用于自来水样、血清样中痕量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5.
综述了1996~2006年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硒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催化氧化偶合偶联反应光度法以及阻抑动力学光度法,并从反应体系、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应用对象等方面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及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展望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在反应体系中引入活化剂或表面活性剂以提高测定体系的灵敏度,与分离技术相结合提高测定体系的选择性,与其它分析仪器连用并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以扩大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探索研究相关动力学催化反应的机 相似文献
6.
在pH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铜(Ⅱ)与过氧化氢氧化橙黄Ⅳ的褪色反应具有强烈催化作用,由此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的良量铜的新方法。铜(Ⅱ)的检测下限为1.07&;#215;10^-10g/mL,线性范围为0.017 ̄7ng/mL。用于自来水样、血清样中良理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硝酸介质中,由于Ag^+对过二硫酸铵氧化铬(Ⅲ)的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因而以阳离子树脂吸附余量铬(Ⅲ)及共存金属离子,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铬(Ⅳ)吸光度,可测定矿石及粗铅中的痕量银,其方法灵敏度高,有一定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在 pH 9.0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中 ,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 ,利用Ni(Ⅱ )阻抑α ,α 联吡啶活化Ag(Ⅰ )催化过硫酸铵氧化溴甲酚紫的指示反应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镍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0 40~ 0 .80 μg·ml- 1 ,检出限为 :2 .0×10 - 8g·ml- 1 ,用于铝合金和环境水样中痕量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并对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痕量Pd(Ⅱ)在稀磷酸介质中催化溴酸钾氧化酸性铬蓝K的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Pd(Ⅱ)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5μg/25ml,检出限为121×10-12g/ml。用于合成样品及含钯催化剂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通过大量试验证明对化学耗氧量催化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改进,能够及时准确地测定COD,能大大缩短测试时间,及时有效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4.
催化动力学示波极谱法测定铬铁中微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催化动力学示波极谱法测定铬铁中微量钒。试验了铬的干扰情况 ,建立了优化的H2 SO4 -苯羟乙酸 -KClO3底液测定条件 ,采用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与样品相当量的干扰元素的方法补偿基体的干扰。Ep≈ -0.96V ,在 2 5mL溶液中钒的线性范围为 0 .10~ 2 0.0 μg。检出限为 3.99× 10 - 3μg/mL。用于铬铁中微量钒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铜(Ⅱ)-氯酸钾-盐酸苯肼-α-萘胺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铜(Ⅱ)催化氯酸钾氧化盐酸苯肼继而与α-萘胺偶合显色的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测定痕量铜的最佳条件。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和非催化反应吸光度差(△A)与反应时间(t)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2.8571 55.087t,r=0.9985;表观速率常数为k=8.2×10-2/s,为准零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92.1kJ/mol,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μg/mL,检出限为6.26×10-10g/mL。大多数离子无干扰,Fe3 干扰可加入NaF掩蔽。用于管网水中痕量铜的测定,回收率96.8%和98.8%。 相似文献
16.
钴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二溴茜素紫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在 pH1 1.92的Brittom Robinson缓冲溶液中 ,钴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二溴茜素紫的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钴的催化光度新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 ,确立了动力学方程 ,测定了动力学参数 ,探讨了反应机理。方法的检出限是 1.2× 1 0 -11g/mL ,测定范围是 0.0 0~ 1.0 μg/mL ,方法用于井水、蜂蜜、维生素B12 中痕量钴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汞具有剧毒性、易挥发性和长距离迁移性等特点,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目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是我国大气汞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总排放量的30%左右。面对汞污染的压力,如何实现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汞的高效脱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针对有色冶炼烟气中汞排放的特征,阐述了烟气中汞形态转化和分布规律,综述了冶炼行业汞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冷凝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和液相吸收法等,对各种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现有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汞污染防治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戴湘武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2,(3):67-69
分析了目前我国汞催化剂产业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保护压力增大,需求与生产矛盾凸显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利用汞资源,及时修改和完善汞催化剂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并对主要应用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研发低汞催化剂及新型催化剂等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