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广西梧州后背山遗址出土的炉渣、矿石及炉壁等冶金遗物进行科学检测。结合炉渣形态、基体成分与物相、炼炉型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背山遗址为一处古代块炼铁冶炼遗址。该遗址为目前梧州地区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一处年代最早的冶炼遗址,对该遗址及其出土冶金遗物分析研究,可以为探讨古代梧州地区乃至岭南地区早期冶铁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鼓风技术是冶铁术的一项关键技术,我国很早就发明了强制鼓风设备。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同时期的鼓风机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后出现了皮橐、木扇、活塞式木风箱等鼓风器具和马排、水排这样的完整机械设备。文章对冶铁机械发展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古代冶铁鼓风机械及其发展分期进行界定,理清了鼓风机械的继承关系和适用性等沿革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块炼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了古代块炼铁技术与现代冶金技术及粉末冶金技术的关系,我国铁器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铁器的使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人工最初制铁,是采用固体碳还原,即块炼铁技术,对冶金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的现代直接还原铁(DRI)技术,是古代块炼铁技术在新水平上的复兴,以铁精矿粉为原料生产粉末冶金用铁粉的工厂,我国已有几家投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某地出土3000年前古代铜锭的金相研究工作。它对研究了解我国古代早期铜冶炼技术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也是对考古金相研究之途径,所做的颇有参考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六浊岭遗址是目前贵港地区冶铁遗址群中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并报告的冶炼遗址,共清理出了13座炼炉,出土了大量炉渣、矿石、木炭、鼓风管及炉壁等冶金遗物。对出土木炭进行碳十四测年分析,结合出土陶瓷器类型学分析可知,六浊岭遗址为一处晋唐时期的冶炼遗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成分分析及金相显微镜观察等科学分析方法对遗址出土的炉渣、铁块及矿石等冶金遗物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平南六浊岭遗址为一处块炼铁遗址。  相似文献   

6.
高炉炼铁技术是冶炼炼铁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为了确保其炼铁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确保该技术工艺相对比较精湛。本篇首先阐述了高炉冶铁炼铁技术,并且对高炉冶炼炼铁技术工艺的相关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而确保整个过程对其钢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冶金考古研究迅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根据研究时段综述了近一年多来有关中国冶金考古的成果,涉及领域包括冶金术起源、青铜器合金成分和矿料来源、青铜器范铸技术、陶范制作工艺、青铜器镶嵌技术、铁器生产技术、鎏金工艺、红铜炸珠工艺、炼锌技术等等。最后总结了我国冶金考古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法创新和数据库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安徽天长三角圩西汉墓出土的部分铜器和铁器样品进行检测分析。XRD物相分析显示,青铜器及铁器表面锈蚀均为无害锈,可予以保留;XRF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件青铜容器一件为锡青铜,两件为铅锡青铜;金相显微镜结合扫面电镜观察可知,三件青铜样品均为热锻而成,组织均匀,铁剑材质为铸铁脱碳钢,铁釜为白口铁铸造而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新建镇大塘村古代冶炼遗址进行考古学调查及试掘,并对出土的陶瓷器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其为清代遗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出土炉渣、矿石等冶金遗物进行成分和物相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塘遗址为块炼铁遗址,所使用矿石含钛磁铁矿及赤铁矿。对该遗址的研究可为探讨清代怀化地区及湖南社会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及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正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北京高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出土铜炉渣进行成分检测,最新披露的检测结论表明,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时期,铜绿山地区青铜冶炼技术,已处于古代世界领先水平。铜绿山古矿业遗址是中国著名的古铜矿冶遗址,是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2015年,根据国家文物  相似文献   

11.
采用ICP-MS技术测试了鄂西北郧县、竹山和陕西白河一带古代绿松石矿的稀土、铀等微量元素,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出土的两件东周时期绿松石玉饰残片样品进行了分析,以通过比较判断其矿料来源地.结果明确显示,这两件古代绿松石玉饰矿料最可能来自于鄂西北一带,该地区绿松石矿至迟在青铜时代已被开采.这也说明稀土等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判断古代绿松石产地的良好指示剂.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进化史上,铁器的出现促使生产力飞跃发展。而人工最初制得铁,则是采用固体碳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即所谓“块炼铁技术”。并以块炼铁为原料,通过锻焊而制得各种农具、工具和兵器。古代块炼铁锻焊技术是现代粉末冶金的雏形,或者说,后者是前者在新水平上的复兴和发展。 本文介绍了古代块炼铁技术的产生及发展情况,论述了块炼铁技术与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河南驻马店正阳闰楼商代晚期墓地是商代南土的一处重要墓地,出土青铜器与殷墟铜器有着诸多相似特点。研究该批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矿料来源,对于探究商代晚期中原与周边地区青铜技术的关系、铜料的流通以及由此蕴含社会管理信息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利用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对闰楼墓地出土部分铜器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闰楼出土铜器中容器的锡含量明显较高。另外,闰楼墓地铜器多为高放射性铅同位素,这一结果也与商代晚期多地的高放射性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14.
出土秦系文献中吉祥语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一些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吉祥语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如镜像般折射出民族绚丽的文化形态.出土秦系文献的吉祥语在民俗文化上有宗周思想的遗风,但又有所发展;在宗教文化上呈现出道家文化的原始色彩.  相似文献   

15.
国内煤基回转窑直接还原工艺及装置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还原是上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冶铁工艺,着重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和主要工艺装备-回转窑,在我国天津,辽宁,山东等重点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国内开展这一技术应用的一些经验与建议,可供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邯郸市峰峰矿区西炉上冶铁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和科学分析,发现炉渣中残留有焦化煤块并含有较高的硫,钾含量比木炭为燃料的生铁冶炼渣低一个数量级,进而确认该遗址大规模使用了以煤为燃料的高炉冶炼生铁技术。通过古文献考证和伴生瓷片类型研判认定遗址的年代为元代,显示邯郸地区在元代存在以煤为燃料的官营冶铁业。煤非常有可能是先行烧制成焦炭再作为燃料用于生铁冶炼。  相似文献   

17.
枞阳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铜矿资源和众多的古代矿冶遗址,成为探索安徽青铜时代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地区。采用XRD、SEM-EDS等方法对该地区祖家墩遗址出土炉渣进行检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祖家墩遗址出土炉渣均为冶炼渣。通过铜硫比和周围矿山开采情况,推测该遗址所使用矿石更可能为硫化铜矿石。根据炉渣中夹杂的金属颗粒判断,祖家墩遗址可能同时存在红铜和砷铜两种冶炼活动,其砷铜不排除是使用氧化矿与含砷硫化矿石共熔还原而成,砷料来源应与铜陵当地多金属矿床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益阳谢林港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角形器,是上古铜器中少见的一类器物。由于考古信息缺失,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固体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对该角形器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器物为铸造成型,合金材质为锡含量16.54%的高锡含量青铜,铅同位素组成为高放射成因铅,其合金和铅同位素特征与中原殷墟二期铜器相同,结合器物纹饰,益阳青铜角形器应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殷墟二期铜器普遍具有高锡现象,表明商代晚期铸铜工匠对铜锡合金机械性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商代晚期铜锡合金青铜器的大规模铸造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用锡高峰,反映了古代锡金属开采和冶炼技术质的提升,在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从改革开发依赖,我国各个方向的科技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冶铁技术,在开发和应用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促使冶金炼铁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钢铁生产行业的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升,更好的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对钢铁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冶金技术在炼铁业中进行更好的应用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 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0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讨论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结果表明,该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钙硅铝系高钙炉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