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关键。基于"新工科"建设内涵,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为目标,主动开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坚持实施六个对接,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促进专业优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相关能力,是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出了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课程建设、推行PBL改革、强化OBE理念等多元协同举措,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教育实践表明,企业与高校开展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对于保持企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有利于高校创新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抓紧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近10年来,武汉科技大学以行业服务为导向,积极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培养新型机制形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应然之路,转型高校要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科技、产业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实施。从政策激励与风险保障等方面构建更加完善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努力寻求校企间的价值认同,自觉遵守协同原则,不断创新高校内部鼓励协同创新的政策机制,重点扶持优势学科与企业协同创新。通过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拓展科研创新平台,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背景下,根据建环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结合建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建环专业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平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及校企有效协同、深度融合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设新型实验体系、毕业论文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和培育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对高校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冶金工程专业实验环节教育教学进行分析,深化产学研创新发展,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实践-工程实践-创新实践”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三者融合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北大学与中科院金属所依据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进行校所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人才探索,在培养计划、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结合校级创新团队建设实例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分析了导师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建设过程中经验,建立了导师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培养模式。导师创新团队建设对规范导师指导模式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材料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产学研教育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科技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趋势,对应用型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协同教育的现状及其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协同教育方法,包括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方法和内容,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及企业、科研单位协同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内涵式发展要求,围绕人格塑造、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界业界协同、科研教学协同、学科交叉协同的"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常抓不懈。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在建立联动管理、沟通互动、责任分担和奖惩激励机制体系中形成合力,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3.
王新东  王国栋 《钢铁》2017,52(7):1-8
 深化协同创新是推进钢铁行业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为了克服产学研用合作中的短期行为、目标不聚焦、校企形不成合力、队伍分散等问题,迫切需要构建新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为了达到稳定长期合作、聚焦关键共性问题、校企结合同心协力、学科团队交叉融合的协同目标,河钢集团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新模式。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和企业的现实需要,河钢集团搭建了协同创新平台,将科研队伍汇聚于企业迫切需求的目标之下,在针对产线进行靶向式改造过程中,推进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技术创新和品种结构调整。针对钢铁行业绿色环保、低碳减排的发展和智能化制备的需求,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推进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另外,立足于国家、行业的长远发展,依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趋势,瞄准行业的前沿方向和长远目标,会聚企业和学校的优势,积极进行前沿、重大技术的探索,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国高校创新的目标定位与功能定位,阐述了高校"组织化协同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实现"组织化协同创新"思路。即正确看待自由探索与"组织化协同创新"的关系,创新满足国家重大需求项目的引发机制,寻求高校"组织化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美国工程硕士教育主要特点和分析中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趋势基础上,针对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特点,指出协同创新背景下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师德与教风建设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基于社会、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等因素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在师德教风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深入把握师德与教风的相互联系,促进教书与育人协同,制度机制建设与教育培养方式创新协同,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学能力提升协同,师德考核与教学监督相协同,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师德教风协同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国内外多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优缺点,结合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特点,研究一种冶金流程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模式。以广东省绿色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建立了"政金产学研"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和基于互联网的全天候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放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缩短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依据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铁水预处理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将实践教学引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通过开展"1种新型模式、2项保障措施、3大实践平台、4类结合方式"举措,开创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实践"互促新模式,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协同主体“功能差异”和“功能互补”视角出发,分析文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以天水师范学院文保专业非遗文化创新实践教学为探索案例,通过构建社会协同实践教学机制实现文保专业小课堂与非遗保护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在社会人员、社会资源多方面社会协同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职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月22,中国恩菲牵头成立的中国矿业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与本溪龙新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思山岭铁矿智能矿山建设"框架协议。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矿业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诚代表中心签署协议。在矿山智能开采领域,中国恩菲多年来一直追踪世界自动化采矿技术发展的趋势,开展研究和推动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