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溪斑岩铜矿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典型的陆内斑岩型矿床,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矿体微量元素等进行了进一步测试分析,研究表明:石英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如下:w(SiO_2)为56.44%~62.69%,w(Al_2O_3)为13.98%~17.29%.岩石样品在K_2O-SiO_2图中落于钙碱性系列及高钾钙碱性系列范围内.样品A/CNK值为0.82~0.99,A/NK值为1.37~1.69,在A/CNK-A/NK图解中属于准铝质范围.沙溪斑岩Sr含量介于242×10~(-6)~1305×10~(-6),Y含量介于4.4×10~(-6)~27.8×10~(-6),Sr/Y比值为10.9~159.1.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沙溪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表现出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Zr,Ta,Nb、Ti亏损程度明显.稀土分配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总量为31.2×10~(-6)~284.94×10~(-6),δEu=0.7~1.04,Eu弱异常.根据上述岩石地球化学初步认为,沙溪斑岩矿床属于壳幔型陆内斑岩矿床.石英闪长斑岩的形成与岩浆底侵作用和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2.
位于兴蒙造山带张广才岭块体的养鱼村闪长岩,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闪长岩Si O2含量为61.89%~69.6%,富K2O(3.96%~5.18%),A/CNK介于1.9~2.16之间,里特曼指数σ介于1.06~2.25之间,属于高钾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分布模式属于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并且显示Eu明显的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较为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表明分异程度较高,具有壳源岩浆的典型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养鱼村闪长岩形成于岛弧—活动陆源造山带的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西段拖拖拉林一带首次发现早三叠世花岗岩(体),其岩石组合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高硅、富钾、贫钙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为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大,LREE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负Eu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显向右倾斜的"V"字形,明显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Sr、P、Ti等。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206Pb/2 38U年龄为248.7±1.6Ma(NSWD=2.9),属早三叠世。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套花岗岩体其物源为壳幔混合源,为洋-陆俯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对大兴安岭北部碧州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流纹岩属于高钾富碱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特征,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Ba的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P的强烈亏损,(La/Sm)N、(Sr/Ba)N变化幅度弱,综合反映其岩浆源区为过渡型地幔。流纹岩由过渡型地幔岩石减压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上升到下地壳岩浆房中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下地壳物质混染。根据区域对比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形成于火山弧挤压环境,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锡山钨锡矿床是粤西阳春盆地内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钨锡典型矿床,其成矿与岩体直接相关。本文采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方法对锡山岩体的主体岩性进行了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锡山岩体的微量元素以Bi、Mo、W的显著或明显富集为特征,但成矿元素Sn的富集不明显。在岩体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各样品均具有Rb、Th、U等元素的明显富集,而Ba、Sr、P、Ti等元素显著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较平坦型的雁式曲线,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具有显著Eu负异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锡山岩体为较典型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桂西地区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越北地块以北。区内广泛发育的基性岩脉是扬子地块西部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圩一带发育的基性岩与峨眉山火成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出似OIB地球化学特征,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具高度亲缘性,同时也反映其源区具有板内岩浆作用的特征;从微量元素比值及相关图解对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进行判别,结果表明阳圩基性岩来自富集OIB地幔源区,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阳圩基性岩可能为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的产物,总体上与板内岩浆环境有关,其成因可能受到板内岩浆和岛弧玄武岩浆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口山地区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鸭公塘深部铁铜矿床成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口山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就位年龄为153.8±1.3 Ma,燕山早期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高硅,高铝,高碱,属于钾玄岩系列准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强不相容元素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相对明显,具有弱负Eu异常(δEu=0.77~0.83)。综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后造山阶段拉张减薄构造环境,岩浆为壳幔混源,为华南地壳与地幔物质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西藏甲玛中新世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通过对岩体(脉)进行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研究、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甲玛花岗斑岩表现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整体表现为:Na2O/K2O<1,A/CNK>1.1,刚玉标准分子(w(C-norm))>1%;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负Eu、Ce异常不明显,高Sr,低Y、Yb,但Sr/Y值相对较低,不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此外,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Rb、Cs、Th、U、K等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尤其是Sc、Ti则强烈亏损;Pb-Sr-Nd同位素均显示其下地壳的物质来源,并受到地幔物质(EMⅡ)的混染.甲玛过铝质花岗斑岩形成于亚洲-印度大陆"后碰撞"造山运动早期阶段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嵩山是新太古代TTG岩石出露的典型地区之一,新太古代马庄TTG岩石分布于嵩山地区马庄一带,岩体呈灰白色,具有中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局部发育条带状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庄TTG岩石富Na2O(4.34%~6.49%)和Si O2(69.24%),贫铁、镁,Na2O/K2O比值较高(2.0~3.2),Al2O3含量为14.35%~17.68%,平均值为16.51%(15%),显示弱过铝质TTG片麻岩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马庄TTG岩石稀土总量为11.57×10-6~30.94×10-6,轻重稀土强烈分异,重稀土亏损,Eu具有强烈正异常,具有高Sr、Sr/Y比值,低Cr、Yb、Y,与新生代高硅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由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环境判别图解可知,马庄TTG岩石形成环境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由此推断,马庄TTG岩体是在高压环境下由低角度俯冲的含水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白石钨(铜)矿床是赣南印支期的一个中型石英脉型矿床,其成矿岩体的研究薄弱。为探究成矿岩体的岩浆成因及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以白石花岗岩为对象,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白石花岗岩具有富硅、总碱含量高、铝饱和指数高及分异指数较高的特征,在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上显示右倾的特征,Eu异常明显,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和Ti)。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地球化学图解均表明白石花岗岩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研究结果揭示,白石花岗岩为板内环境形成的花岗岩,源岩为泥质岩,形成过程以分离结晶作用为主,形成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南印支期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土屋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因——来自围岩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天山土屋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因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斑岩铜矿的远矿围岩、近矿围岩和斜长花岗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远矿围岩和近矿围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岛孤火山岩。斑岩具有富铝、钠。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和高Sr/Y比值等特征。铅同位素都落在地幔演化线附近。对比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属于埃达克岩,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花山405矿点的微量和稀土元素能为铀矿勘查提供地球化学标志。通过对该地区矿化岩石和围岩分别采样,共对30个微量元素和14个稀土元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山群富集W、Re、Ba、Th、U、Pb等元素,而Li、Be、V、Ni、Cu、Rb、Zr、Nb、Mo、In、Cs、Tl、Bi等元素亏损;微量元素在矿化岩石中含量较高,在围岩中相对贫化;此外,该地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在铀矿化岩石中显示弱正异常,在围岩中显示弱负异常,Ce基本没有异常。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的野外调查,选取古元古代8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2个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地球化学和成因研究。主量元素特征显示,二者均属于铝过饱和型钙碱性岩浆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壳,配分曲线为铕具中弱负异常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石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及成岩物质来源于壳源的特征。相关数据投图表明,黑云母(二云母)二长花岗属于同碰撞主造山期向晚造山期过渡环境下的产生的S(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对西藏那曲南措金铜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其形成时代、岩浆源区性质及成岩构造背景。结果显示,岩石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9.2 Ma±0.69 Ma和161.5 Ma±1.5 Ma,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地球化学方面,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A/CNK介于0.83~0.98,Mg#值为53~59,具有高Sr(525×10~(-6)~901×10~(-6))、低Y(12.05×10~(-6)~13.72×10~(-6))、Yb(1.16×10~(-6)~1.44×10~(-6))、富Na(Na2O/K2O值为2.07~2.43)的特征,LREE富集,Eu弱正异常,判定岩石属于O型埃达克岩类。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总体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和轻稀土元素(Sr、Zr、Hf),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无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了与火山弧岩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亲缘性。岩石的Nb/Ta值为10.45~18.79,Zr/Hf值为32.76~36.90,判定岩浆起源于洋壳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物质混入。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岩石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板片向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塔下岩体位于东至地区南部,是除戴村岩体之外该区出露的第2个中酸性侵入体。通过对塔下岩体进行了地质特征、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塔下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42 Ma),为江南古陆燕山期第一阶段(154~138 Ma)岩浆活动的产物。塔下花岗闪长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其SiO2质量分数在68.12%~71.75%之间,K2O+Na2O质量分数在6.15%~7.88%之间,铝过饱和度(A/CNK值)在0.98~1.39之间,指示该岩体具有富硅、弱过铝质、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特点;塔下花岗闪长岩的微量元素Rb、Th、U、K富集,Ba和Sr亏损;稀土总量(∑REE)在109.59×10-6~135.49×10-6之间,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在17.37~20.73之间,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与壳源一致的右倾特征,Eu负异常不明显。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塔下花岗闪长岩体的初始岩浆是在古太平洋西向俯冲背景下,由幔源物质混入的下地壳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产生,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围岩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杖子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建昌县境内,为辽西地区著名的中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破碎蚀变岩中,受断裂控制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温杖子金矿区花岗闪长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有微弱的负Eu异常,无或极弱Ce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等)和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P、Hf、Zr、Ti等)和重稀土元素(Y、Yb、Lu等),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于地壳和地幔物质混合源区,为火山弧花岗岩构造环境,形成于华北板块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张构造体制阶段。温杖子金矿区成矿作用经历了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3个阶段,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其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侵位相关,认为温杖子金矿床属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东坪钨矿位于江西省武宁县,是赣北地区新发现的超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根据区域及矿床地质特征,分别对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划定了区域及找矿方向。结果表明:成矿母岩二云母花岗岩属高硅高钾钙碱性过铝质高分异S型花岗岩,w(SiO_2)为74.41%~75.63%、w(Na_2O+K_2O)为7.69%~8.11%、A/CNK介于1.15~1.25之间,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强负铕异常(δEu为0.20~0.34),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深"V"型,是华南中元古代基底的富泥质岩石重新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地区A型花岗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北、江南带A型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江北、江南带A型花岗岩均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均具有高硅(Si O2含量为62.1!~75.09!)和高碱(K2O+Na2O值为8.3!~10.9!)、富铝(A/CNK为1.29~1.41)、富集轻稀土、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Zr、Nb,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并不同程度亏损Ba、Sr的特征,主要为A1型花岗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等资料,判断其为地幔和地壳熔融物质混合的结果.锆石测年结果表明该区A型花岗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128~123Ma之间,属于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岩浆岩形成的第三阶段,处于该区岩石圈减薄和伸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赣南上窖铀矿床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窖铀矿床是南岭多金属成矿带黄沙铀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石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其形成与铀矿化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岩相学观察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该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含部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紫黑色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于59.47×10~(-6)~68.97×10~(-6)之间,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总体为轻稀土富集"右倾"型;成矿晚期浅绿色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于41.87×10~(-6)~43.12×10~(-6)之间,配分模式整体呈现"M型"四分组效应;两者均具有弱正铈异常(δCe=1.12~1.23)和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0.63~0.65)特征。明显区别于赣南-粤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而与矿区围岩、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类似。此外,相对于矿区围岩、中国东部地壳和赣南-粤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紫黑色萤石中U含量明显富集,Th、Ba含量亏损。综合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上述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上窖铀矿床成矿流体源自前寒武纪基底岩石或与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水-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小,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伴有部分经历了深部循环的大气水,相对于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而言,为一经历了深部循环的外来还原性流体。  相似文献   

20.
《黄金》2017,(10)
江西金山金矿田朱林西—竹叶岭矿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糜棱岩、超糜棱岩、千糜岩、变质安山玄武岩。糜棱岩类岩石SiO_2质量分数为60.95%~67.81%,w(K_2O)/w(Na_2O)介于0.37~0.83,表现出富Na贫K的特征;富集Th、U、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La、Ce、Nd、Hf等元素,亏损Ba、Ta、Sr、P、Ti、Nb等强不相容元素;稀土元素总量偏低,富集轻稀土元素,显示中等强度的Eu负异常,配分曲线呈右倾型。根据主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并结合前人对金山金矿区的研究成果表明,朱林西—竹叶岭矿区具有和金山金矿区相一致的糜棱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糜棱岩类岩石原岩为一套以火山物质为主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富集深部地幔物质,是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大气降水。晋宁期为成矿聚集期,初步成矿,加里东、海西、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可能进一步成矿或对早期矿体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