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东吴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采用“阶梯陡槽—消力池—消力墩”的联合消能方案的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乌石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广东省普宁市乌石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两级消力池水 模型试验成果,对消力池和陡坡段阶梯消能工的流态,消能等水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经工程运行实践,说明阶梯消能工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新型消能工。  相似文献   

3.
泄洪安全是水库工程运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的泄水建筑物安全对保障大坝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葠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闸墩尾部体型优化研究,最终优化方案的泄槽段水冠消失,没有溅水现象,水流平稳,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工的消能机理及其水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谢省宗  林秉南 《水力发电》1991,(1):50-53,14
一、前言安康水电站河床坝段上的5个表孔是枢纽的主要泄洪建筑物,每孔净宽15m,设15m×17m(宽×高)弧形控制闸门,闸墩宽4 m,采用消力池底流消能工,消力池净宽95m。在设计洪水位333.10m时,5个表孔的总泄量14010m~3/S,人池单宽流量147.5m~3/S·m;校核洪水位337.05m时,总泄量为19045  相似文献   

5.
岩滩水电站宽尾墩戽式消力池联合消能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胜光 《红水河》1998,17(2):28-31
宽尾墩戽式消力池联合消能工,是我国首创。解决高坝大单跨流量、低佛氏数的泄洪消能难题,经岩滩水电站溢流坝泄水建筑物使用后、效果显著、戽内虽有较高流速,但到戽尾流速下降二分之一以上,戽坎出流较平衡;出流后河槽段波浪高明显降低,岸坡冲刷减弱,雾化范围减少;河槽部份,除厂坝导墙顶端基础四周有冲刷坑外、其余部位无冲刷现象。  相似文献   

6.
黄山洞水库溢洪道陡槽段为变宽、变坡的梯形断面陡槽,由于其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陡槽段坡面结构老化和开裂、下游河道河床下切和水位下降、消力池消能不充分等原因,需进行除险改造。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将原溢流宽顶堰修改为驼峰堰,满足了溢洪道泄流能力要求;陡槽段设置了不连续的外凸型价梯,削减了溢洪道陡槽段泄流能量,降低了陡槽段和下游消力池入池流速,改善了陡槽段流态,妥善解决了溢洪道下游消能防,中问题。本项目成果已付诸工程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消力墩-T型墩-消能塘联合消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孔泄洪洞是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因此,合理地选择出口消能工体型就显得相当重要。该消能工既要满足施工期间的导流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工程峻工后的泄洪要求,泄洪消能问题难度较大。该泄水建筑物原设计采用的“小挑坎—水垫塘”消能效果欠佳,水流经小挑坎挑射至水垫塘后,水垫塘内水流呈急流流态且顶冲尾坎激起涌浪达26m之巨,水流溢出塘外.后经多种方案的试验研究,最终提出了一种体型简单、消能充分、施工方便的联合消能形式——“消力墩—T型墩—消能塘”。该消能工注意了各辅助消能工间的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其群体效应,成功地解决了该泄水建筑物的泄洪消能难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工消能模型试验和复核计算,对闲林水库大清谷消力池的体形、水流衔接特性、闸门开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弧形闸门采用2.0 m×2.0 m的尺寸,正常运行时开度范围为0.435~1.813 m,相对开度为21.77%~90.65%,能够满足近期及远期的供水要求;在有尾坎的情况下,不宜设置垂直消波格栅,水平格栅设置位置离水面越近,消波效果越明显;推荐优先采用差动坎作为稳水区上游的消能坎,优化方案中可将稳水区底板抬高到与消力池底板平齐;流量越小,闸门开度越小,上游水位越高,对消力池的消能要求越高,工程运行中要尽量避免高水头、小流量情况下的长时间运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手段,提出了李溪拦河坝加固改造工程消能工优化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工程消能防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宽尾墩与戽式消力池联合消能工在岩滩水电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秉珠 《水力发电》1993,(2):35-38,43
  相似文献   

11.
通过1:50水力学整体模型,针对孝感徐家河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相关水力学问题的试验验证,并开展了进一步改善溢洪道消能防冲效果方案的优化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和消能防冲效果满足设计要求;为改善一、二级消力池及明渠内的流态,可采取在一级消力池内修建T型墩,在明渠内设置消能墩、加糙墩,在一级消力池尾槛顶部左右两侧增设消能墩和将二级消力池尾槛高度降低等优化措施;修建徐家河大桥使明渠内局部水位升高;根据冲刷试验成果,需对汉渝铁路桥墩后及316国道桥墩予以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力学模型对三河口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工体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底孔出口采用矩形不对称宽尾墩形成的窄缝体型,三表孔采用左、右表孔差动式齿坎与中表孔舌型鼻坎组合的优化方案具有表孔、底孔出口水舌上下分层、前后拉开、横向扩散的特点,从而改善了水垫塘内的水流流态,提高了消能效率,水垫塘底板所受动水冲击压力及脉动压力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严晶  任翔  田波 《人民长江》2011,42(12):104-106
花凉亭水库因兴建时缺乏资金,施工质量差,且经50多年运行,病害情况严重,属三类病险水库。枢纽各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年久失修,主要承载构件的应力、稳定性指标已达不到规范要求,启闭设备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为保证水库安全运行,根据各建筑物工程特性及运行要求,结合现场检测的实际情况,对溢洪道、泄洪洞、引水洞等金属结构提出了加固设计方案。除险加固后,各项性能指标可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并且通过了工程验收。  相似文献   

14.
王海洋 《吉林水利》2021,(2):40-42,54
预应力闸墩锚固竖井部位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其体型和参数优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文章以葠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闸墩锚固竖井体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弧形锚固竖井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而弧形的圆心角为90°时锚固竖井受力效果最佳,应为设计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修船坞虹吸双灌水廊道模型试验,建立了其水力特性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使用驼峰压强和灌水流量的试验值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消能段湍流动能和耗散率发现,消能立柱作用并不明显,水流动能的消散主要靠隔墙立柱后方的水流摩擦和与壁面碰撞。对比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的消能段前部流场发现,取消导墙可以改善流态。无导墙的三个修改方案中,灌水流量均有较大提升,取消隔墙立柱后,隔墙上方过流面积增大,降低了水流的掺混程度。综合方案比选,选择对廊道体型改变较少的方案二作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咸荣 《中国水利》2010,(22):54-56
浙江省浦江县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05年12月正式开工,2006年4月通过临时蓄水验收,2007年5月通过蓄水阶段验收,2010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为了做好这项惠及浦江人民的民心工程,建设业主从工程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建设管理措施,最终实现项目的安全、可靠、美观,工程效益显著。通过对通济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组织领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论述,为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述枣林庄枢纽除险加固工程保温防冻设计、轻型起闭机房设计及赵北口溢流堰加固设计中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天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琦  陈朝旭  李涛  章赢 《人民长江》2011,42(12):89-92
天河口水库在除险加固前存在大坝渗漏、溢洪道未完建、3条隧洞洞身未完全衬砌及已衬砌混凝土碳化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大坝坝体、坝基和坝肩采用混凝土防渗墙与帷幕灌浆结合的加固方案,加固后,浸润线明显降低,渗漏量明显减少,防渗加固效果显著;溢洪道采用大圆弧泄槽且泄槽中间设隔墙的方案,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针对3条隧洞及隧洞建筑物存在的问题,也分别采取了加固措施,达到了工程除险加固的目的。主体工程现已通过了验收并投入使用,其实践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X型宽尾墩的动水荷载特性及体型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功能,结合水槽中两种主要消能形式的模型试验,以流场中作用在板块上表面实测脉动压力为变量,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上举力预测系统.经过实测资料验证,该系统预测效果较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消力池安全实时监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亭子口大坝底孔设计运行水头为国内最高,底孔有压段出口处存在高水头弧形闸门止水问题,明流段及消力池内也存在高速水流下的空化空蚀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底孔体型及消能工型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弧形工作闸门区采用突扩突跌掺气体型以满足闸门止水和掺气减蚀要求;消能工采用跌坎式消力池,以降低闸墩尾部立轴漩涡对跌坎立面和消力池底板的空蚀破坏,同时消力池内临底流速得以大幅降低,使底板发生冲蚀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减小。经模型试验验证,底孔泄洪消能体型设计能够满足工程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