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济宁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紧抓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在常态化规范化实施河湖问题整治基础上,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助力使“湖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南四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山东烟台市扎实推进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介绍了烟台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创建农村样板、明确建设思路等推进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提高精细化管护水平、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监管、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引导群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已进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新阶段。建设幸福河湖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回应。文章总结归纳江西省现阶段幸福河湖建设工作,通过梳理幸福河湖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建设进展及问题,研究提出了幸福河湖后续建设工作的建议,可为进一步完善河湖治理体系,提升河湖治理水平,指导幸福河湖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镇江新区幸福河湖建设规划为例,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及新发展理念,探索并确定了镇江新区幸福河湖的内涵,通过评价现状河湖的幸福状况,分析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幸福河湖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各河湖的特色和差异,科学安排建设任务及保障方案,为同类地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在全省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幸福河湖的内涵要义,建设幸福河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特色亮点出发,总结归纳2021年江西省在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方面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总结了淮河流域河湖概况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夯实河湖管理基础、强化河湖保护治理、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数字孪生淮河智慧河湖监管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加快复苏淮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全力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勤是拱卫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石羊河(民勤段)创建美丽幸福河湖是提升当地水生态品质、实现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分析了石羊河(民勤段)创建美丽幸福河湖的难点,提出要做足治水文章,建设水清岸绿的生态之河;夯实河湖基础,建设万水安澜的安全之河;注重文化挖掘,建设人水和谐的文化之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依托流域多样化的河湖自然禀赋、通江达海的优越区位条件、底蕴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强化河湖长制为主线,狠抓河湖“四乱”清理整治,持续复苏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推动建成5个国家级示范河湖、70余个流域级和1 000余个省、市级幸福河湖,形成了一批治水效果明显、管护机制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创造了幸福河湖建设的“淮河样板”。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背景下,建设幸福河湖成为贯穿河湖治理的主线,保障河湖健康成为建设幸福河湖的根基。探讨山东省济南市美丽示范河湖建设实践,介绍济南市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经验做法,结合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伟  朱锐  邓雄 《中国水利》2023,(22):38-41
为进一步强化“幸福河湖”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流域层面、地方层面梳理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态势,总结了各地典型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出台实施指南、优化推进模式、完善评价标准、拓宽建设管护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幸福河湖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安全河湖、健康河湖、富民河湖、文化河湖4个方面共17项指标的幸福河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最劣法(BWM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运用CRITIC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并通过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得到组合权重。基于TOPSIS法建立幸福河湖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评价浙江省某市2015—2019年幸福河湖建设水平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BWM-CRITIC-TOPSIS模型可有效评价幸福河湖建设水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湿地占地比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指标限制了该市幸福河湖等级的提升。提出了促进人水和谐、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地处江南水乡,管护好浙江的河湖,确保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是建设美丽浙江的迫切需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对照当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浙江的时代要求,在全面审视我国河湖管护共性问题和浙江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河湖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评估与问题解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新时代浙江省河湖管理的总体任务、发展思路、推进路径及可行的政策建议。相关结论对于浙江河湖管护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他地区河湖管护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合肥市推行河湖长制的现状进行探究,通过总结合肥市河湖现状和合肥市开展河湖长制取得的工作成效,针对合肥市推行河湖长制过程中存在的河湖长职责不够明确、跨界河湖联防联控不到位、河湖长制考核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强化河湖长制履职尽责、推动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畅通社会参与渠道等具体建议,为今后合肥市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全面掌握我国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函数计算等分析方法,建立了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并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历史数据以及监测资料,对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城市河湖水生态环境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可为城市河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和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国内部分地区水资源问题严重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河湖连通作为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一项举措,实现水量优化配置,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文章依据黑龙江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水土资源匹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从确保全省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16.
曾金凤 《人民长江》2015,46(22):17-20
江西省萍乡市是全国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为将萍乡市建设成生态友好的海绵城市,在认真分析地理、河流、水资源、用水情况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及重点控制指标。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从建筑与小区类、公园与广场类、道路管网类、河流湖泊类等项目入手,构建新型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针对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类项目,制定了相应的保障、监管与考核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围绕淮河、巢湖及长江中下游水患治理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回顾了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建院7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岩土力学与渗流计算理论、水工结构与力学性能、水文统计理论与水文实验学科、河湖演变与综合整治、节水减排控污与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河湖监测预警与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等6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该院70年来攻克的关键治水难题,以及在土体性能测定、渗流计算理论、水文统计理论、河湖演变机理、农田排水指标、河湖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的丰硕学术成就;展望了新形势与新要求下江淮治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建设平安美丽安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市生态水城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山东省临沂市大水城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满足大水城水量要求的水工程规划建设、水安全要求的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建设、改善水质提升河流品质的水生态及水环境工程规划建设、两岸开发需求的跨河及其沿河的交通工程规划建设、水文化和工程管理规划建设等方面探讨了适合跨河城市综合发展的途径,为跨河城市以及生态景观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发生水危机后,实施调水引流、蓝藻打捞、湖泛监控、河湖清淤等水利项目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经验;针对目前太湖水环境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提出了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一轮治太水利工程建设,从加强河湖连通、河湖疏浚整治和城市"活水"工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思考了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水环境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东省水环境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是首要不安全因素,同时大量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明显恶化。预测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省水环境安全仍将面临严峻挑战。最后提出为保障山东省水环境安全,必须采取调水与节水并重的综合措施,同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以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