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刀门是珠江干流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属弱潮河口,有广阔的浅海区。由于河口淤积及自然延伸,给泄洪、航运及两岸农田排灌带来不利。如任其自由发育,必将造成人海段蜿蜒曲折,流程增长,对今后逐步发育形成的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潮汐和径流两个影响河口盐水入侵的主要动力因子,通过分离短时间尺度潮汐变化和长时间尺度径流变化对盐水入侵的不同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建立了枯水期磨刀门盐度与潮汐、径流的统计模型,并通过滤去径流影响对模型进一步修正,建立了修正盐度统计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构建的盐度统计模型和修正盐度统计模型能反映珠江河口磨刀门枯水期日特征盐度的变化过程;盐度统计模型总体均值相对误差23.4%,修正盐度统计模型总体均值相对误差2.1%,说明修正盐度统计模型精度高于盐度统计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王世俊 《人民长江》2013,44(21):19-23
通过对磨刀门开发治理历史过程的回顾,结合磨刀门河口动力地貌、河口结构与功能及综合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及主要认识,对磨刀门河口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展望磨刀门河口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 河口界面理论研究;②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河口响应定量研究;③ 新形势下磨刀门口外滩槽演变规律及整治方略研究;④ 口外波浪观测及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磨刀门是珠江流域八大出海口门之一,排洪量占西江来水量的1/3左右,由于口门开阔,流速缓慢,大量泥沙向海外推移淤积,使河口每年向外海延伸100m左右,河口平均每年淤高3.39cm,使三角洲附近地区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环保等条件日益恶化。经科学的规划设计,采用治理工程与地方垦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正确的施工策略,加速了口门的治理开发工程的实施,效益显著,不仅治理河口,对泄洪,防潮,防台风,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磨刀门整治后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为珠江三角洲主要泄洪通道和输沙出海通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磨刀门水道进行了整治规划和综合治理,磨刀门内海区整治后形成今日的规则河道(横洲水道),该文就磨刀门整治前后的演变及其历史演变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磨刀门河道演变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河床演变的结论是在特定的时空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1年枯季和2012年洪季在大、中、小潮期间的多点同步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磨刀门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磨刀门口悬沙浓度纵向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横向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洪季主槽大于滩地,枯季滩地大于主槽;垂向分布洪季主要以斜线型分布为主,枯季主要以抛物线型分布为主。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大潮普遍大于中、小潮;洪、枯季磨刀门口外落潮含沙量普遍大于涨潮含沙量。洪季含沙量混合较为均匀,落潮时含沙量增大,涨潮时含沙量减小,枯季含沙量分层明显,。受波浪潮汐作用,一个周期内有多次明显的再悬浮过程,涨潮时增大,落潮时减小。  相似文献   

7.
磨刀门位于珠海市西侧,东与澳门邻近,西与鸡啼门相通,北至灯笼山,南出大海,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是珠江主要出海口门,洪水泄量约占西江三分之一,每年由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促使海滩每年向海延伸120—150米,年淤高1—3厘米,现在已形成了肥沃的浅海滩约20万亩,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水槽机理试验和咸潮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磨刀门河口调水压咸时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刀门水道咸界上涨的小潮及小潮后的中潮阶段,增大径流量能有效地抑制咸潮上溯,特别是在咸界上涨的中潮阶段抑咸效果最优。综合分析其原因可知,径流的下泄通道位于河道表层,咸界附近的表层盐分来源于底层盐分的垂向混合,因此径流的压咸时机宜选择在盐淡水垂向混合最好、表层盐度最大的时段,即小潮后的中潮阶段,此时增大的径流下泄过程能携带更多的盐分下泄,从而达到将咸界推向下游的压咸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实测资料分析及遥感技术应用等手段,对珠江口磨刀门口门治理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和论证,并据以优选对防洪、潮排、潮灌和航运较为有利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珠江磨刀门河口模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多口门潮汐模型。模型设计、试验条件以及测试方法比较复杂。1983年7月30日,珠委召开了珠江口磨刀门河口模型汇报座谈会,请国内有关专家对试验工作作了初步检验。1983年12月22日至28日,珠委在广州又召开了磨刀门河口模型试验技术讨论会,对模型试验技术作了进  相似文献   

11.
珠江磨刀门河口洪季泥沙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3年7月现场观测的悬浮物资料,综合同步测验的盐度、流速、悬沙浓度、水温,以及室内泥沙粒度分析数据,探讨了该区域泥沙絮凝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磨刀门悬沙现场粒径平均达91.7μm,而平均分散粒径仅29.3μm;小潮泥沙絮凝较大潮明显,潮周期内憩流时刻絮团最大,可达200μm;絮凝效应垂向差异显著,表现为中层最大而表、底层较小;功率谱分析得到现场粒径具有3h、8h和24h的变化周期,其中8h与平均落潮周期相近,24h则与全潮周期相近。研究表明,控制磨刀门悬沙絮凝的因素主要为流速,絮凝临界流速约45cm/s;盐度则在弱动力条件下(流速50cm/s)控制着河口泥沙絮凝,最佳絮凝盐度为21‰;悬沙浓度和温度对絮凝影响不显著;垂向水动力及盐度差异是导致絮凝效应垂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磨刀门河口模型从一九八一年开始收集资料,进行模型设计,同时对模型场地进行改河,修建道路及围墙。一九八二年开始平整场地,浇筑模型底板,砌筑模型边墙,修建模型试验棚,制作模型地形并修建上、下游水池泵房、回水渠、供水及供电工程。一九八三年六月,模型基建基本完成并进行试水。现将模型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3年3月29-31日河口拦门沙外固定船载和座底三脚架观测数据,分析了磨刀门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体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磨刀门河口水体中絮凝体约以62.5μm为临界粒径分成大、小絮凝体两种存在形式,且以小絮凝体组分为主;磨刀门河口水体盐度对絮凝体发育影响作用不明显,含沙量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絮凝体发育;波流动力是控制絮凝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流速大致以0.32 m/s为临界值,波浪以0.75 m为临界有效波高,均对絮凝体的发育存在双重影响作用。波流联合动力对絮凝体发育影响较为复杂,不同阶段对絮凝体发育主控因素有所差异,磨刀门河口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临界剪切应力约为1.25N/m2,波、流同时达到絮凝临界值时为絮凝体发育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珠江磨刀门河口日均水位变动的态势受自然过程与强人类活动的驱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演变与季节性异变。辨识日均水位的影响因子,是河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河口治理和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流量驱动的数据驱动模型,对磨刀门河口沿程主要站点长时间日均水位序列(1959—2016年)进行分解,分解出由地形和海平面边界共同驱动以及仅由上游马口站流量边界驱动引起的日均水位变化。地形和海平面边界共同驱动的结果表明:甘竹-灯笼山河段春夏两季日均水位变化主要由河道挖沙引起,日均水位下降(平均下降0.26 m);秋冬两季则由口门围垦与海平面边界控制,日均水位抬升(平均抬升0.07 m)。仅由上游马口站流量边界驱动的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日均水位变化主要由水库蓄水主导,日均水位下降(平均下降0.13 m);冬季日均水位变化受水库调枯影响,日均水位抬升(平均抬升0.03 m);从量值上看,地形和海平面边界对磨刀门河口日均水位变动的影响大于上游水库调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珠江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对排洪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磨刀门河口二维水动力模型,在对现场实测资料验证良好的基础上,选取开挖中心拦门沙、东汊与西汊疏浚及导堤封堵东汊3个方案,比较了它们对排洪的影响,以探讨河口拦门沙的排洪效应问题。数值模拟表明,拦门沙开挖对磨刀门河口局部水动力特征的影响较小,拦门沙的开挖不能大幅增加洪水排泄的效率;修建导堤封堵东汊会加大挂定角至大井角的水面比降,造成更严重的壅水;东、西汊的浚深对排洪的影响也较小。拦门沙的存在看似对于泄洪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实际上河口及其拦门沙可以通过地貌形态的自动调整来与洪水径流作用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珠江河口治理开发规划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珠江河口的基本情况珠江河口由八大口门所组成。东面四门分别是虎门、蕉门。洪奇沥和横门,同注入伶仃洋;西面四门中的磨刀门和鸡啼门注入三灶岛与横琴岛之间的海域;虎跳门和崖门注入黄茅海。珠江河口的前缘东起香港九龙黑咀,西至台山县鹅尾尖,大陆岸线长450多公里。口外散落在30米水深线以内的大中小  相似文献   

17.
珠江磨刀门是珠江干流——西江出海口门,承泄三分之一洪水,年径流量达900多亿立方米,年输沙量约2,300多万吨。口门治理开发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经济特区西侧,距澳门不到2公里,距香港约80公里。口门东侧的洪湾水道是粤桂两省(区)通住港澳的主要航道之一。口门浅海区长15公里,宽23公里,面积为170平方公里,可以围垦20万亩土地,其中可开发耕地15万亩。现由珠委与佛山市、斗门县联合开发鹤洲北片,另由珠  相似文献   

18.
方神光 《人民长江》2013,44(5):23-26
近年来珠江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呈逐渐加剧趋势。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分别对影响咸潮上溯的拦门沙、上游径流及河道水深演变特性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找出盐水入侵加剧的原因。通过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演变特性与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趋势加剧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磨刀门口门拦门沙的蚀退以及口门向河-波型转化是盐水上溯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径流量的变化是否是主要原因尚存在一定的争论,磨刀门水道下切导致盐水上溯加剧和蓄盐能力增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科学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19.
珠江河口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珠江流域存在的河口淤积、河口区水道冲淤严重、浅海区淤积和水质污染等问题,根据地理环境和水沙条件,分为三部分即东部的伶仃洋及东四口门、中部的磨刀门和西部的黄茅海及啼门开展了不治理规划工作。经过近20年系统的规划妆显成效,取得了增强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航运条件,滩余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珠江河口整治和资源开发等效益。为了进一步实施珠江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划、充分发挥河口的综合功能,近期的工作主  相似文献   

20.
珠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位于中国南部。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三角洲4个水系组成,流域面积453 690km2。流域范围内包括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越南的东北部部分地区,其中,在中国境内面积为442 100 km2。西江是珠江的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