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虑到金沟河灌区径流量长期变化的因果关系较为复杂的特性,若采用常规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很难达到预测精度要求。结合实际水量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金沟河灌区旬来水量进行预报,并进行模型预报精度验证。结果证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完全可以用于中长期水文预报。  相似文献   

2.
邹文安  曲延光 《吉林水利》2020,(6):16-19,23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通常情况下,有水文站点控制的区域,天然河川径流量等于实测径流量与还原水量之和;无水文站点控制区域,天然河川径流量需要采用水文方法计算。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水文比拟法、降水径流关系法和等值线法以及水文模型法等。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法和实测水文资料,在EXCEL平台上创建了不同时段降水量与地表径流量计算模型,并在不同下垫面条件水文站点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创建方法简单,操作简便,计算地表水资源量有一定精度,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EMD的凌河流域降水径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6):63-65
为提高降水径流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处理非线性复杂信号的优势,再结合BP神经网络,对凌河朝阳水文站1956—2009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分解,以分解出的分量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以实测的年径流量作为输出,建立降水径流预测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对凌河流域径流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一模型预测年径流量精度低等问题,提出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改进人工蜂群算法(improve artificial bee colony,IABC)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利用EEMD算法对河川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一组平稳、互不耦合的子序列;根据各子序列变化特征选择适宜的单项预测方法并建模,通过改进人工蜂群(IABC)算法优化复杂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目标函数权重系数,构建了年径流量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新疆黄水沟2001~2014年径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与SA-BPNN方法和GA-LSSVR方法对比分析,模型评价指标精度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WNN的灌区灌溉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9,(11):154-158
选取Daubechies(db6)小波系对陆浑灌区1970—2013年的降水量及作物需水量时间序列进行多时间尺度水平分解,以得到的1970—2003年的小波系数为输入数据、灌溉水量为输出数据,构建多尺度小波变换的小波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模拟,并利用单隐层BP、双隐层BP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分别进行了预测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预测的稳定性均高于其他3种模型,4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排序为单隐层BP神经网络双隐层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多尺度小波变换的小波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LSTM模型存在网络训练受阻、泛化能力减弱、预测精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从模型结构和参数优选两方面进行改进。结构方面,在LSTM模型前加入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网络层;参数优选方面,采用多层网格搜索法选取模型参数。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不同湖区的水位预测为例,与传统的LSTM模型、BP神经网络及水动力模型相比,改进型LSTM模型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58.80%、65.95%、44.14%;从预测计算时间来看,改进型LSTM模型所消耗的时间比传统的LSTM模型缩短62.12%,且明显少于水动力模型,总体来看改进型LSTM模型的整体性能优于其他三种模型。将改进型LSTM模型应用到三峡水库蓄水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分析上,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对洞庭湖不同湖区水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陵矶站受其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东洞庭湖鹿角站和西洞庭湖南咀站,南洞庭湖受影响最小。蓄水期间东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平均下降0.44 m,最大降幅为1.55 m;鹿角站水位平均下降0.22 m,最大降幅为1.02 m;西洞庭湖南咀站水位平均下降0.27 m,最大降幅为1.28 m;南洞庭湖杨柳潭站...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变形统计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水工建筑物变形预测精度欠佳的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加权马尔科夫模型。首先,采用均值-均方差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的相对误差序列进行状态分类,并检验状态序列的马氏性。然后计算各阶自相关系数和转移权重,利用加权和最大概率值预测未来的随机状态。最后以王甫洲水利枢纽泄水闸11#闸墩测点水平位移实测数据为例,分析比较逐步回归统计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加权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逐步回归统计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加权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说明BP神经网络-加权马尔科夫模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灌区引黄用水预测,以多元回归与神经网络为基本手段,建立BP神经网络、小波神经网络、逐步回归、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回归分析等4种引黄用水月预测模型。通过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并以模型模拟效率系数NSC(NSC=0.75为阈值)为评价指标,分析表明:4种模型均可预测各地引黄用水变化情况,但模拟精度不同。在宁蒙地区4种模型均能满足预测精度要求;河南省除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外,其他模型均能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山东省则仅有BP神经网络与逐步回归模型能满足预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一预测模型泛化能力不强、误差稳定性能较差等局限性,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径向基神经网络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建立了径流量预测的加权平均集成模型,并将其用于预测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的年、月径流量。结果表明:加权平均集成模型集成了各单一预测模型的优点,在预测精度、泛化能力以及稳定性能方面均优于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需水量影响因子多、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灰色关联分析、思维进化算法、BP神经网络三者耦合的改进预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筛选需水量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全局搜索能力极强的思维进化算法(ME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从而构建GRA-MEA-BP耦合需水预测模型,同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实例应用结果表明,GRA-MEA-BP耦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速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需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枯季径流是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分析和预报流域枯季来水情况,可为科学制定用水方案、合理调配水资源提供依据。运用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盘龙河流域枯季月径流进行拟合和预报分析,并采用相关系数、相对误差、合格率对两个模型预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预测结果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更适用于盘龙河流域枯期月径流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地形变化对2008—2018年8—11月洞庭湖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河道地形变化导致洞庭湖区8—11月水位下降,地形变化对洞庭湖区水位的影响程度随着与城陵矶距离增加而减弱;荆江河段和三口洪道冲刷下切削弱了长江与洞庭湖的水力联系,导致同样来水条件下荆南四河入湖和城陵矶出湖水量减少,从而间接降低了洞庭湖的调蓄能力;在枝城站来水一定的条件下,荆南四河分流量减少导致沙市—螺山河段的流量增加,同流量下螺山站中低水水位有一定的抬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三峡水库运行以来洞庭湖区的水文条件变化和影响,利用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对三口水沙、城陵矶水位变化与湖泊萎缩、三口河系水源不确定性及洞庭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峡水库及其上游梯级水库调节下,清水下泄及径流过程的进一步坦化,出现了洪水在城陵矶附近进一步集中、三口河系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水源缺失的不利影响;未来水情趋势下三口仅松滋口具备不断流条件,洞庭湖主要以西、南、东洞庭湖内深水河道转化为河流形态。为缓解这些变化的影响,可通过湖区防洪工程体系提质改造和区域再划分,以适应城陵矶附近防洪蓄洪的水情变化;通过稳流拓浚,维持三口河系中下游水源条件,以改善该区域水资源水环境;通过城陵矶出口控制调节水位,以维护洞庭湖湖泊水域条件,保障湖泊湿地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土地覆被对长江水位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江水位的变化对洞庭湖区土地覆被的影响,基于洞庭湖区近26 a土地覆被遥感影像的解译成果,分别构建了东洞庭湖区和西+南洞庭湖区水域、泥滩、草洲、芦苇地、裸地和防护林面积与对应时段城陵矶水位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东洞庭湖区水域、泥滩、草洲面积和西+南洞庭湖区水域面积与城陵矶水位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芦苇地、裸地和防护林等面积与城陵矶水位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城陵矶水位变化对东洞庭湖区土地覆被的影响明显高于对西+南洞庭湖区土地覆被的影响。此外,依据所构建回归方程,预测长江上游大型梯级电站运行将导致洞庭湖区呈现泥滩和草洲挤占水域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城陵矶与长沙水位的关系,通过建立洞庭湖城陵矶站不同水位与湘江长沙站水位流量相关关系,分析城陵矶站对长沙水位的影响.根据MIKE11水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枯水期长江干流宜昌站、湘江湘潭站不同来水条件下城陵矶、长沙水位及其相关关系,进而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不同因素对长沙站水位的影响情况,认为在2008...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边坡降雨入渗基本规律,基于水气二相流理论,以三峡库区大坪滑坡为例,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边坡降雨入渗水气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根据水气流入、流出的方向不同,坡表可分为吸入区和溢出区,通常坡体上部为水、气吸入区,下部为水、气溢出区;水、气进出坡表的总速率受降雨特性、坡面产流情况、气温变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小,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坡表吸入区,当降雨强度大于水气入渗总速率时,入渗强度等于水气入渗总速率,吸入区产流;反之,入渗强度等于降雨强度,吸入区不产流。此外,坡表饱和区水压力可通过孔隙气传递到地下水面,增大地下水的压力水头,不利于坡体稳定。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comprising block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combined in sequenc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flow and outflow in a water resources system under a shortage of water. We assessed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input data using linear and non-linear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potential model inputs were flow,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from various gauging stations throughout the upper watershed of the ‘Guadiana Menor’ River (southern Spain), and the model considered various input time lags. The ANNs based on the selected inputs were effective relative to those with no relevant inputs, and produced more parsimonious models. We also investigated conceptual analogies inherent in the ANN models by analyzing the response profiles of the modelled variables (inflow and outflow) in relation to each of the selected input dat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neural approach approximated the behaviour of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system in terms of various hydrologic cycle processes and management rul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dry periods a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1°C in low altitude locations of the region will result in a mean decrease of approximately 2% in the inflow to the water resources system, and a mean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12% in the outflow requirements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受下垫面变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的影响,洞庭湖流量、水位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研究洞庭湖水资源演变特征可为洞庭湖保护提供依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对洞庭湖出口控制水文站城陵矶(七里山)及长江干流水文站枝城站、螺山站的1960-2015年流量、水位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上游长江枝城站在2000年以前径流量变化不大,但从2001年起呈现下降的趋势,水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洞庭湖出口城陵矶(七里山)站整体径流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平均水位呈现上升的趋势,洞庭湖下游长江螺山站径流量整体上变化不显著,平均水位则呈现上升的趋势;三峡枢纽运行后,3个水文站汛期(4-10月)的径流量和水位均呈现下降趋势,枯水期(1-3月)则出现水位上升趋势;长江上水利工程尤其是三峡工程的修建,对洞庭湖水资源的调节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调蓄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计算50-90年代洞庭湖的一日调蓄量,分析了其年内和不同年代间的调蓄量的变化及湖区泥沙淤积、人为围垦和城陵矾以下河段泥沙淤积对调蓄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了下游泥沙淤积是50-90年代洞庭湖相同入湖流量条件下调蓄量逐年增大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枯水期面临的持续低水位对湖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三峡水库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洞庭湖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运行方式对洞庭湖生态补水效果的空间差异,拟定3种水库典型消落方案,即提前消落、均匀消落、高水位消落;依托构建的江湖一体化耦合水动力模型分析不同消落方式对洞庭湖补水效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评估不同方案对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消落和高水位消落方式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东洞庭湖北部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东洞庭湖南部、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影响较小;提前消落较均匀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提高0.12m,对应的三峡发电量减小0.30%,而高水位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降低0.09m,发电量增加0.28%。研究成果可为兼顾洞庭湖生态补水的三峡水库消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