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S技术手段,提取了辽河三角洲双台河口保护区2000年及2005年的湿地基础信息,对保护区湿地类型面积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芦苇、居民地、滩涂、旱地、滩地等面积年变化率分别为-0.04%、0.90%、-1.11%、1.7%、-1.22%,湿地面积整体呈萎缩趋势。从社会经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三方面,分析了双台河口保护区湿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成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统计出的湿地资源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对新疆1996~2005年湿地资源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在10年尺度上湿地资源总的动态特征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滩涂湿地、永久积雪及冰川湿地和库塘湿地面积增加,增加面积共46 417 hm2,沼泽湿地、稻田湿地和芦苇湿地面积减少,减少面积共12 966 hm2。最后引入湿地资源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新疆各地州市湿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湿地资源类型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全疆相应的湿地资源类型变化幅度。政策变动、水利工程建设和人口增长是新疆湿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及其生态功能退化程度;基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与相应年份气象资料,对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终提取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12年,研究区内湿地整体面积及生态功能呈持续衰退趋势,湿地面积共减少了5 231.40 hm~2;湿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几何质心向北、向东波动偏移,斑块类型呈多样化分布,景观破碎度先增大后减小,且呈波动态势发展;湿地景观破碎化及面积的缩小导致了其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固碳量累计减少约5.65万t,蓄水量减少了约4 149.33万m~3;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变化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类活动占据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银川平原是黄河上游地区最古老的灌溉绿洲,其水稻田以外的现状湿地面积达13.08万hm2,湿地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是否存在湿地面积过大问题近年来一直有争议。借助历史文献和环境考古成果,分类型梳理银川平原2 000多a绿洲开发史中的湿地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银川平原自然湿地从面积到数量整体都呈衰减趋势,而人工湿地则呈全面增长态势,其中黄河河流湿地与滩涂湿地大面积消亡,汊河被废弃或人工袭夺,滩涂被大量开垦,湖泊湿地在波动中减少,沟渠及其他人工湿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环境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数据、统计监测数据和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黄河三角洲湿地特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近20年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合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变化进行了环境解译。研究结果表明:1984、1991、1996、2003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分别为“亚健康、亚健康、病态、病态”,健康状态有进一步下降趋势。通过典范对应分析揭示出,影响湿地退化的环境因子为“水”和“盐”,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为黄河径流减少和人类开发。  相似文献   

6.
水沙变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办法,着重分析了黄河口水沙变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口来水来沙剧烈减少,水沙搭配关系恶化,水沙过程发生变异。黄河口水沙变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为:阻滞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演替发展;恶化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和生物生存环境;加剧了黄河三角洲海岸的侵蚀后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得到扎龙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图。通过2014年与2020年2a的影像对比,得出6a来扎龙湿地的各部分面积变化,分析6a间各部分景观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较为精确,2014—2020年6a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草地面积增加明显;明水、有水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而农田、盐碱地、以及无水湿地面积减少,其中无水湿地面积减退较多,湿地整体情况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现场核查与生态调查,对汾河水库上游流域5 268 km2区域各阶段生态系统构成及转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区域自然地理、水文及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了研究区各类生态系统变化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2000-2013年,汾河水库上游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灌丛、森林,约占总面积的80%,但农地面积减少,森林、草地、湿地、城镇面积增加;草地是最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森林为最活跃的土地利用类型,湿地和森林在空间上呈现扩张的发展趋势;研究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农田面积减少,对流域水环境均起到正效应,城镇面积的增加体现为负效应。汾河水库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流域水环境的改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鄱阳湖赣江主支口三角洲湿地1973年~2009年16景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决策树分类分析近40年来赣江主支口三角洲不同湿地景观类型的组成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并结合遥感影像对应的当天水位,探明水情变化与赣江主支口三角洲湿地景观类型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鄱阳湖水位变化以及4种特征水位的淹没天数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植被面积呈增长趋势,而水体和裸露洲滩的面积均呈现减少趋势,且裸露洲滩的面积下降速率大于水体面积;水位变化与水体面积拟合关系最优,植被次之,与裸露洲滩拟合最差。研究结果能够进一步阐明鄱阳湖水情变化对典型湿地景观类型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维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86年6月5日和2009年6月4日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基于SEBAL模型估算区域蒸发蒸腾量,进而分析湿地蒸发蒸腾的数量特征、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3年间,58.74%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了变化,未利用地大幅减少,水体和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显著的土地垦殖与耕地荒废则同时存在;蒸发蒸腾强度大小按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排序依次为水体>滩涂>苇地>林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研究区未利用土地变为水体和耕地是导致区域蒸发蒸腾整体提高的主导原因,而耕地流失则是导致区域蒸发蒸腾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但23年间实际变化以前一种情形占优势,因而区域蒸发蒸腾总体呈现为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河北省平原湖泊和河流两类湿地现状及演变特点,探讨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湿地保护的目标及修复措施。由于工农业用水量增大、流域下垫面发生重大变化、上游建设大量水利工程等原因,河北省平原湿地面积锐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减少了97.6%;仅有的3处湖泊湿地也面临水源枯竭、生态环境退化的困境。为保证湿地的水源供给,急需制定河北省平原湿地的保护规划并进行流域间生态应急补水。  相似文献   

12.
湿地被人们冠以“地球肾脏”“生命摇篮”“鸟类乐园”“物种基因库”“文化摇篮”等美誉。保定市与京、津毗邻,地理位置特殊,其湿地的存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保定市湿地现状,研究了保定市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保护湿地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 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河流健康不可或缺的指标因子。根据长江流域湿地状况的调查和湿地分布特征对长江流域湿地进行分区,并对各个分区的湿地现状进行评价,对健康长江湿地保留率的涵义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了长江湿地的现状以及湿地保留率健康评价的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湿地水文及临界条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贾忠华  罗纨  周晓夏  刘晓宁 《水利学报》2004,35(6):0027-0032
本文采用美国农业部湿地研究所推荐的湿地评价水文模型DRAINMOD,利用西安地区的降雨和土壤资料,探讨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不同来水量对湿地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同时根据美国目前采用的水文识别准则,分析了该区形成临界湿地水文条件所需的临界水量。结果表明,相同的水量在不同的月份会导致不同的湿润程度;同时,形成临界水文条件所需的水量也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了不同水量以及不同时间的供水对湿地湿润水平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沈阳湿地环境进行调查,概括了沈阳市湿地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石佛寺水库湿地和沈阳浑南湿地两处沈阳新建成的湿地形成的原因及卧龙湖湿地退化的原因,人为因素影响是沈阳湿地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沈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和净化污水的原理,简单探讨了湿地植物的作用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例举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湖北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  陈蕾 《人民长江》2018,49(23):43-46
通过对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十堰市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武汉南湖等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进行实地调研,以湖北省第一次、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湿地保护的要求,分析了湖北省湿地的变化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湖连通廊道、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湿地是大自然水循环的重要调节器和最大的滤水池,科学利用山西湿地资源对于新世纪山西水利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山西湿地资源及其面临的严重的水生态危机状况分析,在参阅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正确把握和运用湿地水循环的规律,构建山西湿地资源水生态安全技术支持系统,有效维护山西湿地资源的水生态安全,实现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湖泊湿地保护、治理及管理等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泥沙淤积;湖泊面积萎缩;水位下降;湖泊水质恶化等。提出了一系列湖泊湿地管理对策,如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及可持续管理对策研究等,为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植物水质净化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域永年洼湿地面临生态退化、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已通过人工种植湿地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永年洼连续2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洼内水体的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根据湿地植物对水质的作用机理,通过MIKE模型的EcoLab中水质过程自定义及编辑功能,基于湿地植物的泌氧、细菌活性增加和植物吸收作用下水化学反应过程,构建"WQ+Veg"水质模块,耦合MIKE21水动力结果,模拟永年洼人工湿地种植前后湖区流速及NH3-N、 TN、 TP等水质指标的变化。在有加密监测的断面上,模拟有植物的2017年情景相比无植物的2016年情景,NH3-N、TN和TP平均下降了14.9%、7.33%和14.3%,与监测结果较为一致。在永年洼出水口处2017年相比2016年,NH3-N、TN和TP的去除率提高了7.2%、5.3%和9.1%。模型描述的反应过程清晰,可考虑湿地植物类型、分布、面积等条件下水质氮磷的响应,为大尺度湿地修复的布局及设计提供研究工具,同时为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