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刘玲  齐克 《治淮》2008,(4):38-39
淮河流域现有行蓄洪区28处及洪泽湖周边滞洪圩区,这些行蓄洪区既是蓄滞洪水的场所、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地,因此,如何处理好防洪与行蓄洪区发展的矛盾,使行蓄洪区受洪涝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淮河防洪减灾中需要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目前存在难以及时启用、进洪频繁、人与水争地矛盾突出、行洪效果差等问题。本文根据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提出对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进行调整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采取有退有保、有平有留的方式,初拟了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的总体布局,做到为洪水让路,扩大行洪通道;同时,把行蓄洪区内的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下决心解决群众居住问题,改善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的运用与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进洪频繁,一直是治淮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回顾了淮河行蓄洪区的形成与变更,分析了行蓄洪区运用方式的变化及安全建设经过,指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行蓄洪区治理提出不同的要求。提出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蓄滞洪区的布局与建设,在研究行蓄洪区的运用与建设问题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有效调度、运用行蓄洪区,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首先要实施行蓄洪区调整与改造工程,其次,要继续开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安全建设,同时,实施人口外迁工程,安排必要的内部治理项目,加强行蓄洪区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现状,按照有利于适时适量运用、流域防洪安全及区内居民及财产安全的要求,探讨行蓄洪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认为应从加强行蓄洪区经济社会管理,完善防洪安全建设工程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入手,以实现淮河行蓄洪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土地利用现状,按照有利于行蓄洪区运用、有利于流域防洪安全的要求,分析研究行蓄洪区土地利用问题,认为应该加强行蓄洪区土地管理,分区控制行蓄洪区土地利用,采取适应性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实现行蓄洪区土地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淮河行蓄洪区的运行管理面临着人口、洪水、环境等问题,而目前对于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状况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在大量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从防洪减灾、经济生产、社会发展、生态繁衍、运行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行蓄洪区调度运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择典型片对行蓄洪区调度运用状况进行了科学系统地分析评价,找出影响行蓄洪区运行发展的制约因子,为行蓄洪区运行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由1998年长江洪水对淮河行蓄洪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淮河行蓄洪区在防洪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人与水争地的矛盾,协调处理好人类自身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提出关于淮河行蓄洪区的具体建议:要吸取长江大水的教训,重新研究和修订沿淮河行蓄洪区规划,适当提高行蓄洪标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行蓄洪区安全建设速度;依法管理蓄滞洪区,尽快制定蓄滞洪后的补偿政策和救助办法;团结抗洪,顾全大局,实施科学调度,合理运用行蓄洪区  相似文献   

8.
去年九月,赵紫阳总理来安徽视察沿淮行蓄洪区提出的“边养边转”,“弃秋夺午”的生产方针,给沿淮行蓄洪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总的来看,沿淮行蓄洪区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健康的,趋势是好的,有些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二是摸出了新门路,三是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先进典型。各级领导越来越明确,围绕“边养边转”、“弃秋夺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行蓄洪区脱贫致富的关键。阜阳地区的负责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6):41-41
淮河水利委员会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评审会.会议由曹为民总工主持,钱敏主任、汪斌副主任在会上做了发言,会议听取了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建设规划大纲》的汇报以及淮委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于《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方案(修订本)工作大纲》、《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大纲》的汇报,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行蓄洪区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流域的防洪安全.为切实解决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群众生活生产和防洪中出…  相似文献   

10.
王先达 《中国水利》2003,(10):29-31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水土保持和水库构成上游防洪工程体系。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由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洪水控制工程、分洪河道、洪泽湖和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组成;沂沭泗水系为东调南下工程。淮河流域防洪体系还包括防洪非工程体系。针对淮河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需加快19项治淮工程建设进度和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调整行蓄洪区,研究论证淮河和洪泽湖河湖分家方案,入海水道远期实施问题,部分河道和河口淤积问题,控制围湖造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