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兵 《人民长江》2011,42(19):66-69
流域生态经济属于区域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探索我国流域生态经济问题,通过对国内流域生态经济的理论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总结了流域生态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延伸方向,认为,在当前构建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中,流域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和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流域开发实践、流域生态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就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话题,简要谈三个观点。 第一,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水利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用非常密切、紧密相连来概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讲了三句话:"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它高度概括了水与水利的重要性,从多方面阐述了水利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就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话题,简要谈三个观点。第一,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水利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用非常密切、紧密相连来概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讲了三句话:"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它高度概括了水与水利的重要性,从多方面阐述了水利同经济  相似文献   

4.
谈生态水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明 《水利天地》2003,(4):33-33
生态水利是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体系建设对水利建设的必然要求,没有生态水利良好的发展建设就无法实现完整的、系统的生态体系建设。 水利,正在从传统水利进入到现代水利发展阶段,这是水利发展史上的新飞跃。简单的单维的水利发展为复杂的多维的水利,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要求。生态水利,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就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话题简要谈三个观点。第一,水利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水利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用非常密切、紧密相连来概括。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讲:"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相似文献   

6.
生态水利的哲学思考及其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的角度对水与生命的关系,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水与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指出生态水利的提出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态水利的认识关系到世界观。生态水利建设源于对自然的热爱,生态水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构筑了由生态水利规划、生态水利设计、生态水利管理和生态水利建设组成的生态水利研究框架,并初步建立了生态水利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对海河流域现状条件下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流域和区域的高度研究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对流域水利发展和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藏牧区生态水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水草资源丰富,生态脆弱、草地沙退化严重。本文介绍了西藏牧区水资源、草资源概况,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广大学者对西藏草原生态系统与牧区水利的研究进展,对牧区生态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西藏生态水利科研工作提出建议,旨在为区域牧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各有关单位:"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态水利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水利发展建设的最高目标。为了研究、探讨在河道整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改善水环境及河道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实现河流生态可持续利用,为培养和提高生态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水生态文明发生的过程和要素,从自然环境、水利活动和社会经济文化层面及其相互关系,对鄱阳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内涵进行解析,提出水生态文明的具体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特点。从鄱阳湖流域特点、历史发展等角度分析了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提出应从自然、水利、社会三个层面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水利行为—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流域系统科学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对河流乃至流域影响广度、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对流域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馈关系和博弈关系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以致流域系统治理及其战略研究已经超过传统学科的范畴,亟需建立新的学科支撑体系。本文基于近十年的探索研究,提出了流域系统科学的概念,并对其研究对象、科学内涵、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全面阐释。流域系统科学以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流动过程为纽带,以行洪输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大子系统组成的流域复杂巨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基础研究需求包括各子系统内部演化过程与机理、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与协同演化机制、流域系统协调发展策略与战略布局3个层面。流域系统科学以传统学科为基础支撑,基于系统理论和方法探索制约流域治理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博弈关系,通过全流域系统观测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流域系统治理集成研讨厅,为流域系统治理保护与管理的战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崇阳溪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武夷山市崇阳溪整体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排水能力,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为推动武夷山市经济和旅游开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晓陶 《海河水利》2002,(3):8-13,18
目前,海域流域的生态环境危机已对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下,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几近枯竭,水土流失严重等。为了改善和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必须适时调整治水方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就目前而言,必须大力加强以下基础课题的研究工作:健全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模式,增强生态系统的自调节和自适应能力,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建立更为合理的投入机制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是当前国际上生态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生态水利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典型半干旱牧区乌审旗2000—2003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其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地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生态赤字不断增加,地区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本研究对牧区生态水利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水库大坝工程有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路径研究,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新要求和实现水利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挑战。为正确认识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技术方法,收集整理了中国知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生态文明相关的文献资料,调研了国际典型案例,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外和国内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提炼总结了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总体思路和核心内容,识别了水库大坝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等不同阶段的生态文明总体建设路径、具体技术要求和关键指标。研究成果可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推动水库大坝工程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源生 《中国水利》2006,(11):19-21,25
干旱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水资源具有强烈的依赖作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缓解资源、经济与生态矛盾的根本途径。“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项目正是基于干旱地区缺水的实际,针对其特有的水资源特点,提出了面向经济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框架,开发建立了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等多个独创性模型,得出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结论。  相似文献   

17.
河流滨岸带在净化水体、截留污染、景观休闲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鄱阳湖五河不同河段滨岸带的生态水利功能,从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滨岸带功能分类体系,综合运用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对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的滨岸带进行了地表覆盖解译和功能分区,进一步分析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及横纵向的空间差异。基于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分析,探讨了滨岸带生态水利功能在河流纵、横向上的空间分区,最终结合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特点给出针对性的生态水利治理建议,为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分区管理、区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生态和谐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和牺牲自然的自洽性、平衡性为代价,而是应使之得到应有的维持和保护等.通过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和丧失严重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生态和谐理念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原则,并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阶段,指出了管理措施和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水利发展存在水资源保障能力低、民生水利基础薄弱、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不健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展河西内陆区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黄土高原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障技术研究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利用方略分析.“十二五”期间,甘肃水利科研的重点发展方向将集中体现在为保障和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拓展水利服务功能、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调查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和进出口贸易等数据,核算区域水足迹总量构成及变化,分析区域水足迹供需结构演变,评价区域水资源压力和用水效率。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后,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增速下降明显,水足迹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中部三省的节水效果最为明显。水足迹存在明显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效应。农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体部分,生态用水所占比重较小,虚拟水贸易的消减效应逐渐减弱。工业用水的节水效应较为明显,而农业和生活用水的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区域水资源以自给为主,东部省市水资源进口依赖度高于西部和中部省市。区域水资源需求量稳中有升,需求结构保持相对平稳。区域水资源压力总体较小,水资源承压情况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区域用水效率逐步提升,中部和西部省市用水效率明显改善。该研究能够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补充,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