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在分析现有旱情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区域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了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区域旱情综合评价模型,并对1997年关中西部的冯家山、宝鸡峡、石头河、羊毛湾4大灌区进行了旱情评价.结果表明:1997年关中西部4大灌区与重度干旱的聚类接近,说明4大灌区在1997年都发生了重度干旱,这与相关文献的评价结果相同,也与陕西省历史资料记载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关中地区干旱等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关中地区5个市区2013年全年的水文气象数据,选取了降水、径流、水库蓄水及地下水4大指标,采用以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关中5个市区2013年的干旱情况进行等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指标来进行干旱等级评价,评价结果会有所差异,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很好地解决了单一指标评价的不全面性和差异性;关中5市中,宝鸡市综合评价结果为无旱,西安、咸阳、渭南及铜川评价结果均为轻度干旱,主要原因是2013年宝鸡市降雨量比其他4市丰富;2013年关中地区全年整体干旱程度为轻度干旱至无旱,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评价方法在关中地区干旱等级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农业发展既受水资源短缺制约,同时又受到经济务件、社会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特点,以通辽市农灌区为例,建立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对通辽市农灌区1995,2002,2007年的水...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大伙房水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大伙房水库水体整体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型状态,但总氮指标已达到中度富营养化程度,水库上游区域的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库中心区,在严重的干旱年,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加重和暴发水华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既考虑了富营养化级别划分的模糊性,又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富营养化程度的影响权重,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武嘉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评价为实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4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构建影响水资源配置的综合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优选出符合灌区实际情况的水资源最佳配置方案。与其他评价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侧重于指标影响力的综合评价,能更集中地反映灌区特征,是解决灌区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众多、难量化、重复性等问题的较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社会经济干旱等情况,选取水库蓄水距平百分率、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量、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等作为旱情评价的指标,将旱情分为不旱、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5个等级,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旱情综合评价模型。从山东省42 a的实测资料中随机挑选7 a资料,对历史旱情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的旱情综合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在旱情评价方面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用灰色系统对灌区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确定权重时,运用了乘法组合权重方法将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熵值法)进行集化。使各灌区的综合评价值尽可能体现评价者的主观经验和灌区的客观情况。以河南省部分灌区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其排序结果比较切合实际,说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灌区综合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漳河灌区1973-2006年34年的灌溉用水、作物种植、气象等资料,确立并计算了灌区运行管理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长系列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漳河灌区运行管理水平综合评价,得到各年份的综合评分及其变化规律,从影响综合评分的主要因素出发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反映灌区经济效益和节水工程状况的指标对灌区综合水平的提高有较大正贡献率,而反映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指标对其有较大的负贡献率。漳河灌区运行管理水平综合评分随时间上升.并且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在羊毛湾灌区的实施,分析论证项目实施的成果、效益和对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社会影响等。笔者通过参加项目实施管理,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得出项目实施的效益、效果,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0.
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分析了灌区节水改造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环境效应评价方法。指出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加强节水灌溉对环境影响的机理方面的研究,科学选取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评价因子,合理构建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宁夏分布最广、灾情最为严重、对农业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制约宁夏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阐述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发生的规律,探讨了评定干旱的几种方法,并对干旱成因作了详细分析,为认识并掌握干旱发生、发展的规律,制定并防治干旱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VIC模型的滦河流域综合干旱指数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频发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干旱形成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尚无公认普遍适用的干旱指数,因此寻找并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综合干旱指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60-1979年为研究期,通过对降水距平百分数、相对湿润度和由VIC模型的中间变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综合干旱指数,对研究期的旱情进行了评价,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帕默尔指数(PDSI)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VIC模型的综合干旱指数能较好地评价滦河流域历史旱情。该研究在提升海河流域干旱监测和评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也为其它流域的干旱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项目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选定指标的权重。由5级成功度评价法给出单项评分值,结合指标权重最后给出黑河流域近期治理项目过程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抗旱能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抗旱能力的理论内涵及其评估方法。借鉴抗御地震和洪水等其他自然灾害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定义,综合考虑抗旱能力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兼顾相关行业中关于能力描述的两点要义:一是与灾害级别或量级大小联系在一起,二是强调人类的抵御活动及最大程度的概念,阐述了抗旱能力的定义及其内涵。基于构成要素和定义剖析,构建了抗旱能力评估方法体系,初步构建了抗旱能力基础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是连接旱灾风险科学认识与防范实践的核心环节,一直是旱灾风险防御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难点,是支撑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针对实际旱灾风险评估中存在的概念不清晰、方法适用条件有约束、风险定量计算与物理解析相分离等问题,从评价对象符合风险评价目标关系程度的角度,研究指出了旱灾风险综合评价和旱灾风险定量评估是目前旱灾风险评估研究的主要途径,辨析了其中旱灾风险系统、旱灾风险综合评价、旱灾风险定量评估等若干概念问题,探讨了单指标评价函数构建、指标权重确定、综合指标评价函数构建等若干方法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旱灾风险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旱情评价中的应用思路。对研究区从气象、水文以及农作物状况3个方面选取信息源,通过3个层次的融合,实现了由旱情评价多源信息的收集到各旱情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并最终得到旱情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得到的旱情评价结果与历史旱情规律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质评价工作,借鉴和谐度方程计算思路,提出和谐度方程(HDE)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水质评价(包括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中。HDE评价方法既可以代替综合评价方法,又可以表达单因子评价方法,即统一了单因子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HDE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并举例说明其应用过程。研究既拓展了和谐论理论方法体系的研究领域,又促进水质评价方法的统一,并可为其他综合评价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常规突变评价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突变评价法,该方法对常规突变评价法的初始综合值进行了调整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突变理论的旱灾风险多准则评价法。将此评价法应用于安徽省2005年各市旱灾风险总体评价,并与常规突变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清晰地反映评价值的等级与大小,风险值的分布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但历来相对于对洪水灾害的重视,旱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的关注并不多。本文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湖北省旱灾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与事实相符的评价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旱灾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