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泥沙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水力或重力侵蚀形成的泥沙有二重性作用,即泥沙既能致灾,又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致灾过程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了间接泥沙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中上游的强烈侵蚀产沙,强烈的沟道与河道泥沙输移,河道泥沙堆积空间制约,水沙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0):40-40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水利部联合资助的重大基金项目———“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其防治研究”召开了项目结题验收会.在该项目中,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负责的第一课题“流域泥沙产生及致灾机理研究”取得与会专家们的好评,顺利通过了验收.该项目共含6个课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和四川大学共同承担了第一课题,由金德生研究员任课题组长.该课题由“流域系统中泥沙产生与流域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过程研究”、“流域地貌系统中侵蚀、输移、沉积子系统间耦合关系的研究”、“流域系统中产沙宏观成因机制、泥沙灾害类型与致灾机理研究”及“…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泥沙淤积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人淀河道水文站多年输水量观测成果,分析啊各河多年实际泥沙入淀量和出淀量,阐述了白洋淀泥沙淤积程度及对防洪调度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依据青海省黄河流域1956-2012年57年实测泥沙资料,采用Kendall秩次检验法、Spearman秩次检验法、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进行泥沙变化趋势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除黄河上游玛曲、唐乃亥站泥沙没有明显增减趋势外,其他各站含沙量、输沙量均呈明显减小趋势,总体上河流泥沙从20世纪80年代至2012年呈明显减小趋势。其泥沙变化的突变年份黄河干流主要出现在1987年、2000年、2005年,湟水出现在1980年、2002年,突变年份河流含沙量、输沙量呈跳跃式减小,近期2000-2012年含沙量、输沙量最小。分析其泥沙减小的原因,水库拦沙对黄河干流来沙量减小起主导作用。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实施,以及流域天然来水量增加,使流域生态植被覆盖条件好转,对流域来沙量减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黄河兰州水文站的河段概况、泥沙测验、产沙区基本情况、降雨过程与分布以及支流洮河、湟水、庄浪河的泥沙加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兰州站实测大含沙量过程特点、上游来沙过程阐述了产沙成因,提出了治沙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泥沙灾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方面。本文对泥沙的作用,泥沙灾害的类型、成因、治理及防治措施的认识作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8.
流域泥沙灾害与泥沙资源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沙灾害与泥沙资源性是流域泥沙的重要属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文论述了泥沙淤积、泥沙冲刷、岸滩崩塌、山地崩塌与泥石流、粗沙淤积的土地沙化等泥沙灾害,指出泥沙灾害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渐变性或突发性、群发性、转化性及危害严重性等;流域泥沙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包括填海造陆及造地、引洪淤灌、堤防淤临淤背、建筑材料、湿地形成(河流、湖泊与河口海岸)等,指出流域泥沙资源化及其优化配置既要解决思想观念、基本理论、目标效益等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与水资源联合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9.
鱼岭水库泥沙淤积成因分析及排沙减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丹凤县鱼岭水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水库泥沙淤积的成因,论述了有效的排沙减淤措施,该措施不但技术可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位山灌区渠首泥沙灾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引水能力最大的引黄灌区。1970年复灌以来,引水灌溉及跨流域调水引入了大量泥沙,使得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严重,清淤泥沙堆积成害。本文首先描述了位山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构成的耕地减少、土壤沙化、空气质量下降等灾害,从历年引水引沙变化、泥沙淤积分布、风沙起动机理等方面阐明了泥沙灾害的形成条件,进而对渠首地区泥沙灾害的根本成因——泥沙淤积进行了分析,为灌区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黄河泥沙淤积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1950年7月-2005年6月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特点基础上,通过上游宁蒙河段河道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中游龙潼河段河道冲淤量、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拦沙量、小浪底水库拦沙量,下游主槽冲淤量、滩地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二级悬河状况、以及出口断面沙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淤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减灾建议。(HKY—JBYW一2007—06)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福建省白石溪水电站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该水电站的业主、产品制造方和施工方等不同对象在该水电站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表现和做法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产生出力不足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对东平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点及成灾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平湖流域洪涝灾害与黄河水患密切相关,具有洪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季节性强、发生几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其成灾机理包括地貌背景独特、暴雨集中、地理位置特殊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来沙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粒径在于0.05mm的粗泥沙是淤积下河道的主要成分。通过重点分析不同年代粗沙区来沙量、粗泥沙模数的变化及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粗泥沙的作用,说明黄河中游兴建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对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黄河下游特征水沙年及三门峡水库不同方式运行期间泥沙输入与输出的分析,排沙能力的对水沙条件依赖关系的分析,论述了黄河下游排沙特性,并对黄河排沙的径流需求量作了探讨,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供水规划、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了1950—2000年新疆地区干旱灾害资料,分析了区内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间共发生干旱灾害47次,平均1.06 a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14次,占旱灾发生总数的29.8%;中度旱灾14次,占旱灾总数的29.8%;重大旱灾10次,占旱灾总数的21.2%;特大旱灾9次,占旱灾总数的19.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大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新疆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各种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新疆干旱灾害成因主要为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水利工程水毁等。  相似文献   

17.
刘善建 《人民黄河》1994,17(5):19-22
通过分析基本观测资料的精度,资料代表系列的选择以及泥沙数学模型的验证等几种不确定因素在水沙分析计算中的应用影响,建议采用试验法或称蒙特卡洛法来综合评价水沙计算的成果,即将各层次,各类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综合直组成一条能反映最终成果的概率分布曲线,得出一个比较确切的数字范围,成果可信,便于规划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风暴潮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风暴潮的产生及其分类和各自的特点,重点讨论了风暴潮引起的灾害损失及致灾因子,最后针对风暴潮灾害如何进行有效的防御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经济日益发展的沿海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英金河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久 《泥沙研究》2003,(3):78-80,F003
作者对内蒙南部多沙河流英金河的来水来沙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流域水沙来源及输沙特性,到上下游各站及本站的水沙关系,都一一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阴河拟建水库三座店综合水利枢纽的入库水沙特性,并对运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水沙特性的分析给英金河流域拟建水库排沙运用方式的确定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20.
艾利河段泥沙输移特性及不淤临界含沙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艾山—利津河段泥沙输移特性进行的分析表明:①艾山以下窄河段的河床演变具有“大水冲、小水淤”及“细沙冲、粗沙淤”的基本特点,并且淤积主要集中在非汛期,粗沙、中沙及细沙均发生淤积;汛期除粗沙淤积外,细沙及中沙均发生冲刷。②艾山—利津河段河道冲淤主要与流量大小有关。同时,根据1960~2002年的洪水资料,分析了粗沙、中沙、细沙冲淤的临界流量,建立了艾山—利津河段不同粒径组泥沙排沙比与流量间的关系;考虑到洪水演进及区间引水引沙等因素,初步建立了在洪水期艾山—利津河段不发生淤积的条件下艾山站临界含沙量与流量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