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寻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净化效果,以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分析湿地出水水质特征,探讨影响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因素。结果表明:尾水湿地出水COD、NH3-N及TP浓度满足设计目标,潜流湿地对COD去除率较高,表流湿地对氨氮及磷的去除率较高,优于涵养塘;湿地实际运行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染物负荷与设计值不符,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据此提出湿地运行优化建议,促进湿地深度脱氮除磷,提升尾水湿地效能;运行优化可提高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率,同时污水处理厂减少碳排放94.74 gCO2/m3。研究结果可为该尾水湿地运行管理及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系列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设计与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生物塘/人工湿地床组合工艺作为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介绍了整个试验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并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进行了分析。连续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TN、TP和NH4+等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系统出水水质可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对于水域污染物总量的消减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处理微污染水体,考察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条件下系统对COD、TP、浊度、氨氮等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COD、TP、浊度、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2%、75%、80%、60%,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能够有效的去除微污染水体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型复合流式人工湿地实验,监测了CODcr、TN、TP、NO3--N、NH4 -N等指标,旨在通过实验,找到处理污水的最佳水流方式.结果表明,垂直流和垂直流搭配对CODCr、TN、NH4 -N去除最好;而潜流和潜流搭配对NO3--N去除最好.人工湿地基质是影响磷的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的操作方式可以最终从污水中除磷.在复合型人工湿地中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能增加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原环境下的A~2/O工艺,以温度、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为控制工况,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及氨氮(NH_4~+-N) 4个水质指标,根据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最佳工况为10℃,出水COD、NH4+-N和TP分别符合一级A标准、一级B标准和二级标准; DO最佳工况为4.5 mg/L,COD和TN达到一级A标准,NH_4~+-N和TP分别达到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未得出HRT的最佳工况,当HRT为26.25 h,出水COD的处理效果最佳,符合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和改善草海水质现状,于2017年分季度监测了12个样点的11项水质指标,并分别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和ArcGIS软件对全湖水体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和分区,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水质进行了类别划分。研究表明:①除pH值和溶氧(DO)外,其他指标季节差异显著,悬浮物(SPM)在秋季最高,TN,TP浓度在春季最高,CODMn,NH4+-N和Chl.a浓度在夏季最高;TN,TP,NH4+-N和SPM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②草海水体呈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45.3≤TLI(∑)≤57.7);根据TLI(∑)值将全湖分为入水口(轻度富营养化)、近县城和入水口(主要为轻度富营养化)、湖中部(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中下游至近出水口(中营养水平)4个区;③草海水质主要为 Ⅱ— Ⅳ类,TN和CODMn是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指标。因此,草海水质保护的关键是周边污水排放治理,重点区域是湖区上游和入湖河流。  相似文献   

7.
基于潜流湿地结构特征和技术特点,借鉴A/O工艺污水净化原理,进行结构优化,构建改进型潜流湿地系统,并对其净化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探讨基质层优化配置、多级湿地单元优化组合等条件对水质净化强化效果,同时考察水温对湿地系统净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1 m3/(m2·d),CODCr、NH4+-N、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为13.9、2.48、3.74和0.28 g/(m2·d)条件下,人工湿地系统对上述污染物去除率分别达到72.76%、76.29%、59.34%和89.39%,出水基本可满足DB 11/307-2013《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新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站排入地表水体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B标准(CODCr≤40mg/L、TN≤15 mg/L、NH4+-N≤5(8)mg/L及TP≤0.4 mg/L)。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长江下游干流氮素的含量水平,于2014年6月对长江下游干流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总氮(TN)、溶解性氮(TDN)、氨氮(NH4+-N)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了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TDN是氮在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的主要形态,而且表层、中层、底层水体中氮素含量均不相同;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TN的含量范围为0.85~2.46 mg/L,表层和底层水体中TN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层水体中TN的平均含量;水体中TDN的含量范围为0.72~2.08 mg/L,表层水体中TDN平均含量相对较高;水体中NH4+-N的含量范围为0.13~0.75 mg/L,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NH4+-N的含量相近;从研究区域上游至下游,TN和TDN的平均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不同城市间的NH4+-N平均含量波动较大。通过相关性分析还发现,TDN与叶绿素a (Chl-a)呈显著负相关, 水温(T)与叶绿素a (Chl-a)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形态氮与水的理化性质无明显相关关系。此研究结果可作为控制长江下游干流水体中氮素污染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污水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苛,传统序批式反应器(SBR)的污水处理效能有待提升,以便满足污染物的排放要求。鉴于此,选择废弃玉米芯制备生物炭投加至SBR系统内,考察其对该工艺污染物去除效能和污泥沉降速率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于强化SBR工艺污水处理效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芯生物炭具有优良的表面结构,为其吸附污染物和附着微生物提供了条件;(2)玉米芯生物炭的投加能有效缩短SBR系统的启动耗时,同时增强对污水中COD、NH4+-N、TN、TP的去除效能;(3)投加玉米芯生物炭的SBR系统具有更高的污泥沉降速率,有利于泥水分离和污水处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可为SBR工艺改良和废弃资源在污水处理中的再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处理常低温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BCO)-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常低温生活污水,当BCO的气水比为7∶1、回流比为100%、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 h,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HLR)为3. 65 m3/(m2/d)时,在常温下(22~27℃),组合工艺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分别为14. 60、1. 40、12. 70和0. 43 mg/L,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而低温下(7~12℃),组合工艺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分别为29. 60、9. 90、19. 90和0. 88 mg/L。保持气水比和回流比不变,控制低温下BCO的HRT为12 h,人工湿地的HLR为2. 74 m3/(m2/d)时,组合工艺出水COD、NH_4~+—N、TN和PO_4~(3-)—P为18. 40、6. 17、14. 17和0. 66 mg/L,去除率分别为90. 60%、87. 80%、75. 40%和85. 30%。结果表明:常、低温下该组合工艺均能够实现污染物的良好去除,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布吉污水处理厂构建人工湿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最大程度地改善深圳市布吉河水质状况,在先期进行布吉污水处理厂中试试验的基础上,建设了小型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探讨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在人工湿地基础上的改善程度,为该市布吉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后是否规划建设景观湿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的COD、NH3-N、TN、TP等重要控制指标均有比较明显的深度处理作用;夏季的运行效果总体上比秋、冬季处理效果好,季节变化对TN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对出水COD、NH3-N、TP指标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研究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中温处理乳品废水的运行工况。讨论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容积负荷、pH值条件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进出水总氮及氨氮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处理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8h、中温35℃条件下,COD去处率达到80%以上,对总氮的去除约为8%,出水有机氮的氨化率达70%以上,ρ(BOD)/ρ(COD)由进水的0 5提高到0 8以上。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下行流-上行流、下行流-下行流两套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不同运行方式下两套湿地系统污染物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下行流-上行流复合系统适合在较低水力负荷[0.6m3/(m^2.d)]下运行,系统连续进水5天的出水效果很好,COD、TP、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75%-95%、65%-85%、45%-80%、45%-80%。下行流-下行流复合系统耐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强,适合在高水力负荷[1.2m3/(m^2.d)]下运行,COD、TP、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70%-95%、40%-85%、50%-90%、50%-80%;其水流方式较下行流-上行流复合系统水流方式更利于复氧,有利于高水力负荷下COD、氨氮的降解。研究成果为实际中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操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模型探讨COD、TN和NH4+-N质量浓度在一昼夜之中随时间及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变化呈一定的周期性,昼夜差距较大。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在15:00达到最大,夜间最小。COD和NH4+-N质量浓度在表层(距湿地底部60~90cm段)迅速降低,底部变化幅度较小。TN浓度沿程的降低趋势很明显。湿地中COD、NH4+-N和TN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与DO显著相关,DO质量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有机物和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设备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峡库区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特点,研发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BBAF)设备,通过将多级串联组合式BAF集成在同心圆式反应器内,形成了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水力条件.在设计参数下运行时,对SS、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3%、97%、26%和45%.高气水比有利于COD和NH3-N的去除,但会削弱TN、SS的去除效能,BBAF适宜的气水比为9.当处理负荷在1.5~3.0 m3/h范围内变化时,SS、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无明显波动,出水水质稳定,表明设备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小城镇污水量变化系数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MBR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平板膜组件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相结合,构建了膜生物反应器强化生物脱氮除磷中试系统,并用于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系统废水。结果表明,出水CODCr、BOD5、NH3—N、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0.8 mg/L、8.7 mg/L、15.1 mg/L、29.7 mg/L和0.38 mg/L,达到或接近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苏州城区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蓓  汪翙  黄玮  顾丽 《水资源保护》2007,23(2):57-59
以苏州城区为例,在多雨季节对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三大功能区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6次采样监测,发现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水质差异较大,前10min初雨径流中各功能区COD、TN、NH4+-N、SS及工业区TP的平均浓度均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另外商业区初雨径流中COD、SS、TN、NH4+-N浓度均高于其他功能区,工业区初雨径流中TP浓度高于商业区和居民区。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用氧化塘—浮石床湿地系统处理暖寒季低污染河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滇池流域构建氧化塘-浮石床湿地复合系统对暖季与寒季的城市低污染河水开展了净化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小幅调节流量来有效净化暖季与寒季低污染河水。塘与湿地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22、0.37m3/(m2.d)时系统对暖季低污染河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CODCr75%、TP 93%、TN 64%、NH4+-N 87%。塘与湿地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17、0.29 m3/(m2.d)时系统对寒季低污染河水具有较优的处理效果: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CODCr72%、TP 89%、TN 53%、NH4+-N 73%。系统出水均符合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系统在暖季对低污染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速率明显高于寒季。  相似文献   

19.
The return flows of reject water from sewage sludge dewatering alter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in a conventional WWTP and increase TN concentration in the final effluent from WWTP. The objec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was to consider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tage treatment wetland (MTW) for the treatment of reject water from sewage sludge dewatering in a centrifuge (RWC).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each stage of the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of total MTW. The full scale pilot plant for RWC, consisting of two vertical flow beds (SS VF) working in series, followed by an horizontal flow bed (SS HF), was built in 2008. The applied configuration ensured a very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of principal pollutant (COD - 76.0% and NH4+-N - 93.6%). In the investigated facilities, the SS VF beds ensured an effective removal of nitrogen compounds, especially NH4+-N, whereas the decomposition of hardly degradable Org-N and COD took place in SS HF. This research illustrates that the MTW coul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WC.  相似文献   

20.
中水湿地去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东省平阴中水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水体、底泥的氨态氮(NH3-N)、硝态氮(NO3--N)沿程变化的分析,研究湿地对中水中氮(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水体中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而作为水体中N主要存在形式的NO3--N沿水流方向却呈增加趋势,微生物硝化作用强烈。底泥中总氮(TN)沿水流方向也呈增加趋势,累计效应比较明显。研究结果为湿地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