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讨论供水系统中生物膜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包括生物膜构成,影响形成的因素等。生物膜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消毒剂的种类和残留浓度,细菌对于消毒剂的抗药性,管道材质及温度等。探讨了生物膜中细菌的监测方法,以及对于给水系统中生物膜问题的管理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树状给水管网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白丹 《水利学报》1996,(11):52-56
本文根据树状给水和网的特点,分别建立了重力和泵站加压树状管网优化计算的一规划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可进行单水源树状管网的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3.
鲁敏  邹积军  赵华富 《给水排水》2012,(Z2):208-209
以烟台市区给水规划为例,分析采用给水管网平差软件中的柯列勃洛克公式进行管网平差的科学性、可行性。案例应用证明,该方法结合人工合理划分供水分区,最终能够科学确定供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梦蕙  陈璐  李松虎  李力 《给水排水》2012,38(7):151-155
考察了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2011年2~7月,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在8.7~328.7μg/L,81.3%的检测数据AOC<100μg/L,其值随季节变化、水温升高而升高。AOC P17在AOC组成中占优势,季节变化特征较AOC NOX明显。以引黄水库作为水源、处理工艺不同的两水厂给水管网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存在差异。黄河下游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总体水平较好,管网不同取样点细菌再生长限制性因子有差异,AOC、磷及其他无机营养元素均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氯衰减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研究模型参数随加氯量和二次加氯变化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氯衰减模型——速率系数可变模型(Variable Rate Coefficient,VRC)。该模型可适应较大的加氯量变化范围和二次加氯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水量预测、阻力系数以及等水压线的绘制是给水管网改扩建的重要环节。改扩建之前通过预先处理,可成功地解决上述因素对管网平差结果的影响以及平差后问题管段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通过上界限流速法、分段法和泄流法计算,确定污染物在给水管网中运移的范围,可以为快速决策提供有效地支持。比较了三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求解环状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给水管中污染物衰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给水管网图形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给水管网图形信息系统(GPGIS)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及关键技术;阐述了利用AUTOCAD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GPGIS系统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图形管理、属性信息管理及图形与属性信息的链接。对GPGIS系统中专业化的水力平差计算,管网故障分析等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赵鹏  张宏伟  田一梅 《给水排水》2007,33(8):117-121
在研究给水管网分形维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给水管网分析了给水管网的分形规律.从功能、结构和自相似性三方面,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分形特征的物质流输送系统进行比较,阐述了给水管网的分形特征.并基于盒计数法提出了给水管网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实例管网的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给水管网是分形体,具有分形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给水管网分形维数的因素并构建了给水管网分形维数的计算方程.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给水管网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谦  高健 《给水排水》2003,29(3):86-89
运用计算机建立给水管网动态模型不但能完成静态的数据分析和系统设计 ,还可以实现对给水管网的动态分析和仿真 ,从而实时获取管网系统在不同供水需求以及极端用水条件下的状况。讨论了国内现有的管网模型和应用情况 ,并详细介绍了国外专业软件WaterCAD。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计量区域(District metering area,DMA)小区总表记录值反演区域居民用水强度分布规律的方法,并结合水表检定得出的区域水表误差特性,计算区域居民用水计量误差。在HZ水务集团CX分公司辖区内通过分层抽样选取了466块水表进行检定,统计得出该考核区内DN20户表的计量误差在最小流量Q1处为0.55%,分界流量Q2处为1.15%,常用流量Q3处为1.02%。在辖区内随机抽取的16个DMA小区中,通过其考核表的记录值计算出区域内居民用水90%的水量服从参数μ=1.8,σ=0.5的对数正态分布,10%的水量服从参数μ=1.7,σ=0.4的对数正态分布,该区域居民用水整体计量误差为1.31%。  相似文献   

12.
用水量预测研究和给水管网数学模型研究是优化调度的基础,用水鼍预测模型是在分析城市用水量序列数据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给水管网数学模型是建立水厂出厂压力和流量与管网测压点之间的经验数学表达式,它反映了给水系统的运行工况.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是优化调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开发设计了一种模拟输水管道生物膜反应器(SIBR)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通过模拟一定输水条件下的管壁剪切力,实现了对输水管网水力特性的模拟,并获得国家专利。应用SIBR反应器模拟了循环冷却水输水管道中的水力条件,研究了以碳钢作为循环水输水管材时管内壁生物膜生长发育状况,探讨了微生物腐蚀机理,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管壁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回圈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短期内多次因内壁腐蚀发生爆管事故,利用钢管腐蚀扫查仪对重点区域水冷壁管进行远场涡流检测,通过多次分析,排查了缺陷部位,找到了腐蚀源头,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未再发生水冷壁爆管事故。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市级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水资源管理业务工作与数据交换流程。重点讨论哈尔滨市水费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模块结构及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程伟平 《给水排水》2021,47(8):145-153
介绍了供水系统爆管监测的研究框架:首先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角度提出了现阶段适合的技术方向;其次提出了爆管监测中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并将3个基本问题分解为10个技术要点,描绘了技术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爆管是否可监测问题,结合供水监测系统实际情况,提出了监测系统的背景噪声、爆管最小可监控管径等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爆管监测网...  相似文献   

17.
简述无锡市太湖新城水系现状,从河网水系、防洪除涝、水环境水生态、河道管理四个方面分析现状水系存在的问题。介绍水系总体规划布局,在太湖新城"三纵三横"主干水网格局基础上,蠡河以东太科园区继续完善"三纵七横"之框架性河道,蠡河以西地区则通过进一步强化"三纵一横"次干水网来改善北部区域引排调蓄能力。并对太湖新城水系规划在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一体化O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OCO工艺———一体化膜泥法OCO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OCO工艺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融生物反应器与二次沉淀池于一体 ,节省项目占地 ,减少基建费用 ;实现了污泥的自动回流 ,减少设备购置、运行和维护费 ;充分利用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 ,本工艺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水源切换期用户水质跟踪监测及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某市水源切换对典型地区实际给水管网铁稳定性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选取2个小区用户各1家,对其管网出水水质进行连续10个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在本次水源切换过程中,管网水的SO42-有较大幅度变化,平均从25 mg/L增加到75 mg/L,之后又降至45 mg/L;造成管网出水的浊度和总铁有所增加,部分监测值超出饮用水标准,最高达到6 NTU和1.2 mg/L。不同小区管道铁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管网水中铁含量和浊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分析水源切换前后不同时期管网出水水质的变化,得出SO42-与管垢铁释放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