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对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冻融劈裂试验。最后得出经过不同方法石灰水处治后的集料,其与沥青的粘附性都有明显的提高。从冻融劈裂试验结果来看,对集料进行不同的处治方法所得到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微水试验是一种简便且相对快速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的野外试验方法,但在国内实际勘察中的应用偏少,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疑虑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总结已有微水试验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水试验模型平台,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微水试验、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法求参结果分析了微水试验的可靠性。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激发方式下的微水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在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微水试验结果和传统的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结果相比偏小,抽水试验、注水试验结果是微水试验结果的1.75倍、1.55倍,不同试验方法对含水层地下水的扰动强度不同,尺寸效应是造成试验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复合土工膜防渗结构界面摩擦特性对工程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探寻复合土工膜-垫层界面摩擦特性,进行了室内直剪摩擦试验、斜板试验、室内拖板试验及现场原位试验,并统计分析一布一膜、二布一膜与砂浆垫层及砂砾石垫层的界面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垫层材料,砂砾石垫层界面摩擦特性较优,比砂浆界面的摩擦角和凝聚力分别大5.0°和4.2 kPa;对不同类型的复合土工膜,二布一膜比一布一膜的界面摩擦角和凝聚力分别大3.4°和1.2 kPa;在不同试验中,直剪摩擦试验与斜板试验结果相近,与拖板试验相比摩擦角偏小约30%,凝聚力偏低约4~6 kPa;拖板试验结果与原位试验相近。因此,在防渗结构的设计中,垫层宜采用散粒体材料,复合土工膜宜选用二布一膜,并以拖板试验结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4.
探讨土工试验中不同的方法、样品的质量、外在的环境条件对试验成果数据影响的问题,并针对土木工程的实际工况和不同的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控制好各个中间环节,综合分析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不同试验温度对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并建立了温度与自生体积变形的关系,为分析MgO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供了具体使用或参考价值的成果。还阐述了温度对新老混凝土的影响以及温度突变对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电气启动试验中进行真机试验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电气主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对继电保护真机试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盆O2s^2-6全风化岩层环库出露,风化程度强烈,与上下两端不同岩体垂直变形模量差异甚大,设计要求对O2s^2-6岩层进行开挖后进行置换处理,为此,对置换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分室内设计试验与现场原位试验,由室内压缩试验计算出的变形模量值,与现场原位变形模量值接近,现场试验成果印证了室内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其试验方法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工薄膜指标刺穿强度试验,一般作为控制其生产质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独立的第三方对质量的保证。指标刺穿强度与土工薄膜的厚度和强度有关。过去一直采用两种试验方法来测试土工薄膜指标刺穿强度的特性。但是,这两种方法给出不同的结果。简略叙述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并就差别的产生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苏洼龙水电站右岸泄洪放空洞进水口上方附近发育一大型堆积体,研究其剪切强度对于评价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堆积体不同高程部位开挖试验坑槽,采用坑槽侧壁施加法向应力方法进行现场原位直剪试验,在天然状态和浸水饱和状态下分别进行两组试验,获得了堆积体不同条件下的抗剪强度特征和剪切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并对堆积体的抗剪强度特征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为工程区堆积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c、φ值。同时,结合试验点的试验状态以及试后试验点颗粒级配,对抗剪强度参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温开亮 《山西水利》2004,20(6):60-60,68
介绍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线静水压试验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管线全线或分段静水压试验与单接头试验的关系,对我国通用的双胶圈单接头试验的试验压力值选取提出了不同看法,并提出了选取试验压力值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韶关市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清滩土石料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大型三轴剪切试验和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不同试验方法下清滩土石料的抗剪强度特性。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清滩土石料强度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加,无明显峰值强度,为弱硬化型,同时抗剪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体应变呈剪缩型变化;大型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合料在不同垂直压力下均具有一定的峰值强度,呈现微弱的应变软化特性;不同试验方法确定的清滩土石料抗剪强度参数对比结果为,大型三轴剪切试验所得到的抗剪强度参数最大,大型常规直剪试验次之,大型叠环式剪切试验最小。研究成果表明,清滩土石料具有较好的抗剪强度,防渗处理好后可作为较好的筑堤材料。  相似文献   

12.
轴对称条件下水泥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土等p三轴剪切试验、常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CD)与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CU),对水泥土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讨论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特点和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为软化型,软化程度与围压有关;不同应力路径对水泥土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弱;小围压作用下水泥土具有剪胀性,类似强超固结土;高围压下,水泥土类似弱超固结土;残余强度均随围压的增加呈线性增大,CD试验残余强度高于CU试验,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减小;水泥土CU试验的有效强度包线与CD试样强度包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定水闸混凝土底板与水泥土搅拌桩体之间的抗剪强度,设计了现场大型原位直接剪切试验方法,用以模拟工程实际。通过对4个加固处理后的水泥土搅拌桩体施加不同的垂直应力,变形达到相对稳定后进行水平剪切试验。针对不同垂直应力下的抗剪强度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到抗剪强度参数凝聚力为21.2 kPa,内摩擦角为26.7°。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综合摩擦系数达到设计要求,水泥土搅拌桩具有较好的抵抗闸室底板滑动破坏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强度是研究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是解释土与混凝土相互作用问题的理论基础,为探究含水率、干密度及法向应力对粉细砂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开展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及法向应力工况下粉细砂与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试验因素对粉细砂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法向应力>含水率>干密度;粉细砂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在低法向应力下表现出应变软化特性,在高法向应力下呈现出应变硬化特性;粉细砂与混凝土接触面在高法向应力下形成一定厚度的剪切带,且剪切带厚度和面积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在一定干密度下,粉细砂-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强度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随含水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粉细砂最优含水率附近接触面剪切强度达到极大值,且这种变化趋势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型单剪仪(DHJ-30)进行含砾粗砂与结构物接触面的等应力增量比路径单剪试验,研究加载路径及初始法向应力对接触面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与结构物接触面的破坏强度与加载路径无关,破坏与否与加载路径相关,只有加载路径与抗剪强度包线相交才会发生破坏;初始法向应力一定时,加载应力增量比越小则剪应力~切向位移关系曲线初始阶段的切向劲度系数越大,法向压缩量峰值越大,最终剪胀量越小;加载应力增量比一定时,初始法向应力越大则剪应力~切向位移关系曲线初始阶段的切向劲度系数越大,法向压缩量峰值越大,最终剪胀量越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PFC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石量堆积体的剪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含石量对堆积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具有控制作用,随着含石量的升高,堆积体剪应力-位移关系曲线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变,即高含石量堆积体剪应力-位移曲线具有显著的应变软化特征,采用Weibull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堆积体的剪应力-位移曲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维块体离散元软件3DEC程序,考虑存在三组节理的复杂节理岩体的情况,通过对10个不同尺寸的岩体块体进行直剪试验模拟,探讨岩体尺寸对于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效果。由于剪切面相对节理面位置的不同,块体分为两组(第Ⅰ、Ⅱ组),得出了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剪切应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曲线图。通过计算可得出剪切强度参数——黏聚力和摩擦角及其与块体尺寸的关系曲线。由此可见,两组的差异较大,故在进行选择参数时应根据剪切面的位置分别进行考虑。最后对岩体的剪切强度特性的尺寸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节理岩体的剪切强度特性的尺寸影响的关键原因是节理结构面的存在,节理的相对位置、组数、间距、材料属性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试验材料与有机玻璃界面剪切特性,对中细砂-有机玻璃接触界面开展直剪试验,对比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以峰值强度为界限将曲线划分为峰前阶段和峰后阶段2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中细砂-有机玻璃界面的剪切模型,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到了模型参数,最后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或剪切位移的增加,中细砂-有机玻璃界面上的剪切过程会表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界面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包络线可通过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计算得到,对应的峰值摩擦角为28.3°,残余摩擦角为24.1°。利用研究得到的参数所构建的峰前与峰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可为地质灾害物理模拟试验设计及材料接触界面剪切行为建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丹江口大坝后期加高现场原位抗剪试验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法向应力与峰值抗剪强度的关系;法向应力与残余抗剪强度的关系;法向应力与摩擦抗剪强度的关系;两种水泥混凝土剪切变形特性;剪切面特征及描述。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了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参数,为抗滑移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同时论证了大坝加高采用贴坡嵌固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A simplified in situ direct shear test (DST) was developed for measur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soils in fields.In this test,a latticed shearing frame replaces the upper half of the shear box used in the conventional direct shear box test.The latticed shearing frame is directly embedded in the ground to be tested after a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is pulled with a flexible chain while a constant dead load is applied to the sample in the shearing frame.This simplified in situ DST has been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s results with those of triaxial tests on samples with parallel gradations under normal stresses less than 100 kPa.In this study,the DST was further validated by carrying out tests on samples with the same gradations,rather than on samples with parallel gradations,under normal stresses up to 880 kPa.In addition,the DST was performed inside fills in two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