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下游大通一镇江河道干流水流挟沙力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波 《人民长江》2004,35(12):42-44
水流挟沙力是河流河道的重要特征,通过对长江下游大通一镇江河道干流断面大量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和验算,采用拐点法区分床沙质和冲泻质泥沙分界粒径,并以|△h|△T|≤0.1m/d作为判别能量相对平衡的指标,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引用S=K(V^3/ghω)^m基本模式,建立起实用于长江下游大通一镇江河道干流以及大通、马鞍山、南京、镇江等断面的水流挟沙力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供长江下游河道河床变形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河道不同时段水流挟沙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炎良 《人民长江》2006,37(12):37-38
长江下游河道上起安徽省池州市梅埂(大通),下迄江苏省江阴市鹅鼻咀,属于分汊型河道,干流长约694 km.张瑞瑾水流挟沙力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但式中的参数k、m确定比较困难.根据大通水文站多年来实测水文泥沙资料,推导出了长江下游河道在汛、枯期张瑞瑾水流挟沙力不同的表达式.同时,通过分析认为划分长江下游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的分界粒径以泥沙粒径级配曲线下脚拐点为宜.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水流挟沙力经验公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干流实测悬移质的输沙资料,认为长江下游悬移质泥沙以0.05毫米作为划分床沙质的分界粒径较为合理。在建立挟沙力经验公式时,以断面冲淤速率较小即|ΔA/ΔT|≤20米~2/日作为相对平衡条件,选取的资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分组挟沙力计算,发现以粒径0.05毫米为界,粗细两部分泥沙的指数m_i遵循着不同的规律。资料表明D≥0.05毫米部分具有较好的挟沙力经验关系,以此作为划分床沙质的分界粒径与输沙资料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相应得出了长江下游床沙质挟沙力经验公式和在平衡条件下全沙的经验公式。本文提供的经验公式可初步作为长江下游分汊河道河床变形一维计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含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浮泥水域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泥发育水域水体的含沙量通常变幅较大,无法与水流流速建立良好关系.在分析浮泥水域含沙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常用挟沙力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浮泥重度为参数的挟沙力公式.该公式建立了浮泥水域水体含沙量与浮泥床面泥沙条件的关系,使泥沙数学模型中泥沙输运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泥沙数值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6.
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验证与评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相似文献   

7.
非均均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以“制紊假说”为理论基础,从能量平衡出发,考虑了浑水相对粘滞性、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床沙级配等因素对水流挟沙力的不同影响,建立新的非均匀沙分组水流挟沙力公式。收集天然河道实测水文资料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率定,并验证所建立的公式,结果表明,使用本文建立的非均匀沙流挟沙力计算公式。能计算一般含沙量及高含沙水流的挟抄能力,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河床冲淤幅度判别指标与水流挟沙力公式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河床变形方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河床冲淤幅度判别指标,为资料的选取及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采用经这个判别指标界定的黄河中下游实测资料,对若干在黄河上较有代表性的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微冲微淤资料,张红武公式计算点群较集中地分布在45°线两侧,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最好;吴保生、刘兴年、曲少军3家公式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从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情况看,点群较为分散且偏小;曹如轩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偏大且点群散乱;刘峰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偏大甚多.这也说明了现有挟沙力公式本身对冲淤判别非常不灵敏,对冲淤的反应功能都相当弱.同时表明,在水流挟沙力公式验证中引入冲淤幅度指标可以增强所选资料的合理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流挟沙力公式众多,对水流挟沙力公式的检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水流挟沙力公式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利用实测资料及有关计算公式,对常用的几种检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相同检验资料,不同检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不同检验方法考虑的侧重点不同 其二,差别较大的检验资料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权重不同。目前,建议同时运用相关系数法和集中系数法综合检验水流挟沙力公式。  相似文献   

10.
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沙输移是流域土壤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一个很重要子过程,而水流挟沙力表征在一定条件下水流挟带泥沙能力的综合指标,也是径流分离土壤、输移泥沙控制参数之一.本文对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坡面和沟道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的建立件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阐述,比较分析了各公式的应用可能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要以防洪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河道的泄洪能力,保障堤防安全;稳定河势河床是河道治理的基本要求;把保护优良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内容,树立河道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协调统一的思想;贯彻综合治理开发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和要求;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河道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12.
13.
武汉河段为长江中下游16个第一类重点整治河段之一。根据近年来实测的长江武汉河段地形图,从来水来沙条件、深泓平面、洲滩变化、深槽变化、横断面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武汉河段的变化,总结了该河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该河段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变幅小;天兴洲下段有所冲刷,主要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有关。(2)由于沿岸有多处节点控制,两岸的崩岸险工段均已实施护岸工程,岸线基本稳定;白沙洲汊道分流分沙比相对稳定,没有单向变化的趋势,但洲滩仍将随不同水文年的来水来沙条件变化而发生相应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方  童辉  姚丽娟 《人民长江》2006,37(11):35-36
武汉河段系长江中下游14个重点河段之一。根据武汉河段1986年6月、1998年9月、2001年11月、2002年8月共4个测次的河道地形,采用GIS技术,对河道深泓变化、洲滩变化和冲淤变化进行了河道演变分析。分析计算表明:1986~2002年武汉河段冲淤基本平衡,冲刷部位主要集中在武汉关至天兴洲洲头,淤积部位主要集中在天兴洲左汉以及天兴洲右汉内洲体右侧部分和武钢工业港等区域。  相似文献   

15.
黄勇  袁晶  高宇  吴国君 《人民长江》2019,50(1):18-23
沙市河段是上荆江河势较为复杂的河段之一,也是航道治理的重点河段之一。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沙市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以及沙市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从来水来沙、深泓平面、洲滩、深槽以及横断面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沙市河段的近期河道演变特性。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沙市河段整体呈现冲刷的趋势,深泓平面摆动集中在分汊段,沿程洲滩冲刷萎缩,横断面冲淤时有发生,20 m深槽冲刷发展,接近贯通。(2)受到沿程护岸工程以及洲滩守护工程等的影响,该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内仍会有所调整。(3)河段尚未达到冲淤平衡,未来一段时间内,河段仍将以冲刷为主,若无人工干预,滩槽演变趋势将延续近期的变化,由此对防洪、航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稳定长江中下游扬中河段的河势,归纳分析了新水沙条件下段内江心洲的历史治理情况,发现洲头崩坍后退、沿程阻力的减小等问题仍然存在。在现有河势控制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太平洲“裹头”及两缘护岸、落成洲右缘护岸和禄安洲“裹头”及两缘护岸的合理治理方案,模拟了治理方案实施前后的流量流速,分析了各治理方案下的治理效果。首先,太平洲近岸流速减小幅度在 0.01~0.05 m/s 之间,汊道分流基本无变化;其次,落成洲近岸流速均减小 0.02~0.04 m/s,对于该部位岸线的坍塌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最后,禄安洲近岸流速总体减小 0.01~0.04 m/s,有利于洲头以及左右侧汊道分流的稳定。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治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内近岸流量及流速,有利于洲滩及汊道分流的稳定,对遏制岸线崩退和坍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期为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江监利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明  高志斌 《人民长江》2006,37(12):55-56
监利河段地处荆江尾部,受洞庭湖来水顶托和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均较大,水文泥沙条件变化和河床演变较为剧烈,对防洪航运、堤防护岸、港口码头、农田建设等都带来深刻影响,是长江流域规划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依据河段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分析了监利河段主泓线、深泓纵剖面、岸线、洲滩及汊道、冲淤等变化规律,总结了该河段的演变特征,预测了监利河段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设计洪水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梅金焕  王府义 《人民长江》2001,32(12):12-14,29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全长约1773km,两岸堤总长1700km防洪标准很低。长江1998年大洪水后,中游沿江两岸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堤防加高加固。在堤防加高加固设计中,第一要素就是设计洪水位。在推求各堤段设计洪水位时,要注意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对应;对分蓄洪区的围堤,要考虑设计分蓄洪水位;城陵矶附近河段和湖口附近河段设计洪水位,因江湖关系的恶化,在修订长江防洪规划时应予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9.
从长系列资料看,上游来水量无趋势性增大或减少,来沙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分沙呈减少趋势,尤其以藕池口衰减最为突出. 1998年大水造床作用明显,上荆江滩槽皆冲,以冲滩为主;下荆江表现为冲槽淤滩,总体呈淤积状态.还对重点河弯,如沙市、石首河段,自1998年大水以来的最新演变情况作了详细分析,主要特点表现为沙洲移动、主流线摆动,顶冲点普遍下移,崩岸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淮河干流形态、水沙时空分布、冲淤变化等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值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为河道整治提供了研究思路。利用模型对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效果分析,对行洪区调度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