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丹东市为例,提取了试验区深层第二含水组与浅层地下水作为评价水样,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水质分析数据,客观科学的评价了该区域地下水质量。结果表明:水质原生组分和铁、锰、氟等微量组分超标为引起丹东市地下水水质变差的主要因素;丹东市地下水质整体处于Ⅰ-Ⅲ类,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该区域实际状况,所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渭河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近20年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地下水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平原区域地下水质量总体尚好,秦岭山前和渭河上游局部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优良等级,渭北黄土塬部分地区及渭河下游卤泊滩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较差或极差等级;不同地区超标物质各有不同,主要超标项归纳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三氮、氟化物等;主要城市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质受开采量影响较大,水位埋深与硫酸根、硝酸根、总硬度等污染物质含量高度正相关。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开采、天然背景值、局部污染、大气降水等。研究结果对渭河平原地下水水质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质模糊综合评定是当前对地下水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的几个标准如评价因子不定、权重确定困难、模糊评价结果平均化等问题,大大干扰到了对地下水质评判的准确性。本文以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判标准作支撑,以具有典型代表的某矿区地下水质评价为例探讨了地下水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在最后提出了改进水质,防止水质恶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公主岭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科研课题中的水质部分,采用模糊聚类的软划分原理与方法对市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阿地下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水水质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状况,本文以聊城东阿地下水源地水质评价为例,结合Matlab编程,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水质参数监测值序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硬度序列在2013年初发生跳跃且跳跃后呈上升趋势,序列无周期成分,说明2013年初存在导致总硬度含量上升的开采行为,但无周期性影响总硬度变化的开采活动。根据分析结果对地下水水质变化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现状水质状况下若不加治理,总硬度将于2018年达到Ⅳ类水范畴。本文为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地下水生态环境评价和地下水源地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所以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石家庄地区2004年地下水水质实例,根据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结构,结合污染源种类、物质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将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和二元比较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地下水水质评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评价结果,也显示出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制定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政策、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次根据水利部《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以评价期2001-2015年均地下水位变化速率、水质类别变化以及1955-2015年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为评价指标,通过空间统计叠加分析技术,采用多种评价等综合方法进行超采区划分.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区(含延庆盆地)内严重超采区面积为3 422 km2,一般超采区面积3 191 km2.并根据地下水超采状况和地下水管理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下水分区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艳  徐斌 《水资源保护》2010,26(4):30-34
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方法,将智能终端和3S集成技术引入地下水水质调查研究中,构建了基于3S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该方法运用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小,调查精度高,评价结果可靠,数据管理可持续性强,提高了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质量评价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吉学  孔舒  宋秀真  李伟 《治淮》2011,(12):40-42
地下水水质脆弱性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基础。本文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DRASTIC模型为基础,结合济宁市的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适用于济宁市山前冲积平原的城市地下水水质脆弱性评价模型——DRAIQC模型。并根据济宁市的实际状况,建立了适合济宁市的地下水水质脆弱性评价体系,应用GIS技术绘制实测和分析模拟的各影响因子空间分布及评分图,并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惠霞 《水资源保护》2008,24(S1):51-52
根据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对格尔木市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地下水化学成分分带规律明显,河东西部两翼水质状况相差明显。地下水仍以 开采冲洪积扇西部(左翼)潜水及水压水为主。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库和GIS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将模糊数学理论和数据库管理技术与GIS技术结合,实现了数据录入、管理、评价、制图的一体化流程.通过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普遍反映评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用,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适合区域地下水水质的综合评价,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是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污染物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保护,以及GIS与数值模拟技术的结合等方面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质领域的最新应用,提出了GIS在水文地质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GIS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应加强GIS与地下水模型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集成、基于GIS的地下水系统仿真三维或四维可视化、网络GIS技术的应用,以及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GIS技术与水环境专业计算相结合是提高管理水平和节约生产成本的必然趋势。论述了基于DBMS的,具有C/S结构的水环境评价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以Delphi7.0为编程语言,利用Mapx5.0,Mapinfo5.5,SQL SERVER 2000专业软件技术,结合无锡太湖局的水环境评价业务开发而成。以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模式实现了数据管理、水环境评价计算、地理信息实时显示、查询应用、报表管理等功能,具有简洁、高效、稳定、便于操作的特点,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的评价指标与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应加强有关地下水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快水质标准的更新和修订速度,改善水质评价方法,充分利用GIS的技术优势是未来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魏加华  王光谦  李慈君  邵景力 《水利学报》2003,34(11):0059-0063
针对GIS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缺乏专业模型支持的缺陷,研究开发了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Groundwate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GIS)。利用Delphi、MapObjects和OpenGL技术,实现了地下水模型与GIS组件的完全集成。GGIS具有集数据管理、可视化、建模、绘制钻孔柱状和水位剖面图、生成有限元网格等功能。开发的系统在建模、模型输入输出等方面变得更方便。实践证明,将GIS与地下水模型完全集成,极大地提高了地下水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质量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方面。基于MAPGIS二次开发函数,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库为基础,设计开发了地下水质量评价子系统。实现了从数据库查询数据、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的GIS制图、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及输出一体化,以及生成空间图形后对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的浏览和查询,系统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中经过实际应用,满足了地下水质量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实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范琦  王贵玲  蔺文静  陈浩 《水利学报》2007,38(5):601-605
本文对当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DRASTIC法的局限之处,在充分考察中国平原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的DRUA评价方法。该方法是选取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地下水埋深等4个评价参数作为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地下水本质脆弱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有便捷的数据管理、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直观的三维可视化能力,在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应用GIS技术,可有效地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复杂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实现美丽乡村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河南省淅川县草庙沟小流域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进行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技术路线。利用GIS技术,可在高分辨率影像上获取准确的各级汇水区、植被覆盖信息和地类信息,再结合实测水质数据和土壤、污染、降雨等调查数据,以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技术指南为技术标准,可便捷直观地划分小流域的各治理分区、进行三维施工设计、经费测算和效益分析。因此,GIS技术的利用可有效提升清洁小流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