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海河流域部分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定义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可承载人口数”作为综合指标,采用系统优化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从水资源的可能性出发,研究了区域水资源可支撑的基于一定生活水平下的最大人口数量;最后以河北省海河流域部分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水资源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引出了水资源安全的度量——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分析。在对当前研究中提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内涵、特性、指标体系分析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目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指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水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手,利用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模型,对铁力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晶  耿燕  郑雪 《人民长江》2021,52(3):81-86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遵循反映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本质、对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敏感、减少重复的原则,从水资源承载压力(P)、支撑力(S)和调控力(R)3个方面确定了12个评价指标;然后根据离差平方和最小原则,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的组合系数,将因子分析与熵值法进行组合,综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对综合...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本文根据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分析探讨了城镇化建设的水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人口控制及服务保障政策等相关问题,研究成果可为县区级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污染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趋势,水资源对未来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约束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浙江省经济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粗放的增长模式,实现新的突破,优化水资源使用结构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是浙江省破解水资源、环境瓶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对于区域水资源优化利用、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前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历程进行归纳总结,在分析现有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特性和量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未来研究趋势,认为加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拓展量化研究方法、完善指标体系及加强实践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对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证,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结合水资源的计算方法,评价预测了阿尔山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指出本区的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水资源承载力发展、内涵和概念、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并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估和多目标计算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对惠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性的综合评价,应用多目标规划理论对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不同方案下的惠州市水资源承载力作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1.
金华市目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也限制其人口增长。在对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金华市人口增长的特征,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金华市适应城市发展的适度人口容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金华市人口容量已超出水资源可承载的适度人口容量,提出控制人口规模;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新型节水城市等基本措施,为金华市今后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以临汾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为研究背景,选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9个指标对临汾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临汾市各区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验证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综合评价其他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龙国辉 《中华建设》2012,(6):164-165
1.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价值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对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生活、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水资源和其他形式的自然资源,包括人造资源之间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是生产与生活的基础,但水资源短缺,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各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所选研究区域——昌宁县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水资源承载力将会影响其发展,文章综合文献分析和实际调研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水资源的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昌宁县水资源承载力目前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但远期将会有所不足,因而要求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昌宁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础性资源,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能否支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常用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水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陇东盆地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一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限的、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本文对陇东盆地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表明该区域水资源总量较丰富,能够承载近15年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后对陇东盆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溪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分析本溪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解决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问题,以有限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只能得到宏观评价结果的不足,研究构建了五元联系数模型,用于四川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五元联系数与偏联系数既能宏观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又能发掘其微观变化趋势,评价结果准确合理。②从宏观上来说,四川省水资源承载力在评价时间段均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能够支撑四川省目前的社会经济规模。③从微观上来说,四川省水资源承载力联系度在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在2009,2011年和2015年3个时间点出现了小幅波动。④各子系统的承载能力排序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根据评价与分析结果,确定了四川省今后改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和方向,亦即将以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用水效率两个方面为主,以满足新时代下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方红远  王浩  甘泓 《人民长江》2003,34(12):31-3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历史发展阶段和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某一区域可获得性(或可利用)水资源量在保障区域适宜生态环境前提下,能够维系的最大社会经济规模.从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的一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上,阐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用水效率提高、边际成本最小原则以及生态系统用水调控等措施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强的影响作用;对节水、边际成本最小分析及流域水循环健全等相关概念作了必要的论述.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程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都是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发现和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方法】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DPSIR模型,构建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使用TOPSIS、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探测器,测算并分析2011—2020年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探究造成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异质性的驱动因子。【结果】(1)研究期内,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由0.279增加到0.703,等级Ⅳ区域由0个增加到11个,等级Ⅰ区域由8个减少到0个。(2)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空间上呈现“南-中-北”阶梯式递减分布格局,其北部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增速相对较强,且各地级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聚集性不断弱化。(3)各驱动因子在不同时期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布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主导驱动因子趋于多元化,但自然禀赋始终是核心因子。任意因子交互作用后,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68.57%)或非线性增强(31.43%)。【结论】整体来看,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逐渐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各城市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关注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